Episodes
法國哲學家孔德將利他主義定義成「為別人而活,為了別人的幸福快樂而犧牲自己」。
但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若將別人放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將會壓抑自我的發展,阻礙卓越和創新的追求。美國哲學家蘭德,強調個人的權利和利己主義,強烈反對極端的利他主義,她說「我不為他人而生存,也不要求他人為我而生存。」但在生物學家發現動物界許多利他行為的同時,讓人將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觀點和「善者生存」的觀點做一番比較: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讓我們看利己與利他如何出現在古今中外的學說之中。
Published 12/21/20
史密斯是蘇格蘭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的兩本重要著作是一七五九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闡述他的倫理觀念;一七七六年出版的《國富論》,闡述他的經濟思想。《國富論》開經濟學的先河,奠定了史密斯成為近代經濟學鼻祖的地位,史密斯相信人類許多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是源自利己的心態和理念。
他認為人的本性有利己的成分,也有利他的成分。也有人認為史密斯的兩個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裡,他的觀點傾向道德、情操,因此認為利己和利他並存,十七年後出版的《國富論》裡,則傾向經濟行為,因此較為強調利己的理念。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18/20
中國文化思想裡的「利己」和「利他」,可以用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和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兩個理念作為代表。
楊朱說:古時候的人,別人要他損傷自己一根毫毛,去讓天下的人受益,他不會這樣做;若要拿全天下的東西來奉養他一人,他也不會要,如果每個人都不損害自己的利益,也不給天下的人好處,天下就太平了。這可以算是「利己主義」或「個人主義」。
而墨子提出「兼愛」的觀點:如果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之間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之間不互相動亂,那麼就沒有盜賊,君臣、父子之間都有孝順和仁慈,那麼天下就太平了。這就是「利他主義」。
但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認為利己和利他這兩個理念可以隨著環境時勢來適應,不必硬性地一分為二。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16/20
為了提升和諧的共同生活,人們必須靠法律、倫理與美德,來規範與指引人類的本性。
因此從人類的本性,由性善與性惡、利己和利他,這幾方面著手探討: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主張人性向善就如水向下流,人性沒有不善的,正如水沒有不往下流一樣。他也說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恥心就是義、恭敬心就是禮、是非心就是智,仁、義、禮、智不是外來的,而是本來就具有的人性。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主張人天生就喜愛利益和好處、不願意吃虧、喜歡享受,必須經由教育來導引向善。
然而,古今中外還有更多的研究,至今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14/20
成功的「十年定律」或「一萬小時定律」
意思是成功來自十年或者一萬小時以上專注用心的練習,專注、用心的練習包括嚴師的關注指導,和嚴謹自律的練習。
音樂神童莫札特也是磨練出來的,同樣印證了「成功的十年定律」、與「一分天才,二十九分教導和環境,七十分的努力」這個成功法則。而他們的成功,帶給世界更多的啟發與快樂。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11/20
成功的「十年定律」或「一萬小時定律」
意思是成功來自十年或者一萬小時以上專注用心的練習,專注、用心的練習包括嚴師的關注指導,和嚴謹自律的練習。用一天平均二小時完全專注用心地練習來算,一萬小時就是十到十五年了。
今天的節目將以搖滾天團The Beatles為例,來印證「成功的十年定律」、「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工」、與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個古今中外通用的定律。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09/20
到底什麼因素和成功有密切的關連呢? 我們可以得到三個結論:
第一、成功不能光靠天才,但是,天才會幫我們找到比較好的開始,帶來比較好的機會,得到比較好的教導和訓練,也因而鼓勵我們更加努力。
第二、環境、機會和教導都是成功的因素,但是我們必須有準備、有決心,懂得面對機會,掌握機會,然後付出最大的努力,才會獲得成功。
第三、一個毫無爭議的結論:努力和毅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這是千古不移的定律。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07/20
成功來自看到別人沒有看見的機會,而且要懂得創造新的機會、掌握機會和善用機會,而背後更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準備。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Published 12/04/20
人口問題的另一個課題是人口的移動。由於人口分布的改變,帶來了城鄉差距的問題,城市因為人口集中,經濟活動頻繁,帶來較多的就業機會、較高的教育水準、較好的醫療服務、與繁華的生活品質;但城市也因此有較嚴重的交通問題、居住空間的問題、空氣與環境污染的問題、與居家安全的問題等。另就人口移動的性質,如旅遊、工作或移民等,都影響地方的經濟、教育、文化等生活環境,如何協助彼此對環境的適應與融合,也都是國家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對於可延續的發展中,無可避免地會面臨傳染病的傳播。在人類歷史裡,鼠疫、天花、流感。。。等,隨著環境的變遷,不時地會有變異的微生物在人體間傳播,影響人們的健康。而人類在醫學、基因工程、微生物學上的努力,也不斷有疫苗與藥物的發展,有效並成功防制疾病的擴散。這是在未來的醫學與公共衛生領域最嚴峻的挑戰。
Published 02/28/20
世界的人口問題除了數量上的調控,道德人權的獎勵與開導,男女數目的平衡、老年人與年輕人數目的平衡、隔代教養與過份溺愛的問題,都需要政府悉心的注意。而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與出生率降低,高齡化的社會,帶給社會福利與醫療制度的壓力,並在教育、旅遊、保健等社會活動上,也需要政府配合人口年齡分布,有效地適應與調節。
可延續發展的經濟、社會、文化層面,歡迎收聽。
Published 02/26/20
在珍惜天然資源消耗與使用的同時,科學研究和技術的發展是人類可延續的發展中最重要的課題。
除了減少綠色資本的耗損、降低人造資本的使用,我們期待「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帶來下一個工業革命。如何更有效率、循環回收、處理、充分運用天然資源,轉化使用、儲存大自然的熱能與動能,調整畜牧、農業的生產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的關係,將為我們帶來雙贏結果,讓我們的經濟蓬勃,生活更舒適,環境也變得更乾淨、更安全、更美麗。
Published 02/24/20
二○○八年,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宣布,將三月二十二日定為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提醒大家對水資源問題的注意。
隨著氣候的變化以及其他人為因素,湖泊和河流面積縮小、乾涸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據統計,每二十秒鐘,就有一個小孩因為沒有乾淨的水而死亡。為此潘基文提出一個目標,希望到了二○一五年,把全世界沒有淨水可用的人能減少一半。
水資源的另一個問題是污染。污水裡的有機物質會消耗河川湖泊裡的氧氣,工業污水裡的重金屬、油、毒性有機物,以及其他化學品。特別是發電廠排放出來的冷卻水,溫度會比較高,這些都會影響河川、湖泊、海洋的生態。
讓我們一同珍惜這個無法被取代的天然資源 – 水。
Published 02/21/20
人為因素引起環境變遷的例子,還有大氣裡臭氧層的耗損。
大氣中的氧原子受到紫外光的刺激,分裂成氧原子與臭氧分子;也會反過來讓氧原子與臭氧分子合成為氧分子。這個自然的分裂與合成過程在大氣中形成一個平衡的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當臭氧層耗損時,抵達地球的紫外線會因而增加,過量的紫外線會引起皮膚癌和其他相關的皮膚疾病。
自從一九七○年代起,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的臭氧每十年減少了四%。臭氧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類使用氯氟烴(CFC)化學物,做為冰箱的冷媒、或清潔劑、噴霧器之所需。經過光分解CFC會產生氯的游離原子,而引起臭氧分子與氧原子合成為氧分子。麻煩的是,CFC的壽命長達五十至一百年,在大氣裡,一個CFC分子可以消耗一萬到一百萬個臭氧分子。
如何逆轉臭氧層的消失,歡迎收聽。
Published 02/19/20
溫室效應原本是讓地球適合生存的平衡機制,而由於過多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中,將自地球輻射出來的能量折回地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的上升,形成全球的暖化,使得極端氣候頻繁地發生。
全球各地一同努力減緩、逆轉情勢的發展,也讓我們共相盛舉。
Published 02/17/20
2008年3月,《時代雜誌》裡有篇文章標題是「十個改變世界的觀念」,我想談談其中頭幾個跟環境和經濟比較相關的觀念。當中有個最重要的觀念是「可延續的發展」或稱為「永續經營」。
首先,我們看環境變遷對可延續發展的衝擊。影響最大的首推氣候變遷,讓我們找出人為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Published 02/14/20
為您介紹「有創意的資本主義」的提案:
尤努斯的「微額信貸」、尼葛洛帝的「讓每個小孩都有一臺筆記型電腦」、波諾的「紅色計畫」,
都是把「賺錢」和「做好事」結合起來的例子。
Published 02/12/20
我們解讀「有創意的資本主義」是「為了賺錢而做好事」而「社會企業」是「為了做好事去賺錢」,由此產生了企業評價的三條底線,一條是財務的底線,一條是社會責任的底線,一條是環境保謢的底線。
二十一世紀的企業應該在這三條底線都得到很高的評分。同時這也是三條相輔相成的底線,足夠的創意可以帶來三贏的局面。
Published 02/10/20
在當今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裡,個人的財富大量地累積,富豪們對利己與利他之間的選擇與平衡,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企業規模全世界地擴張,不僅加深了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也加重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政府所訂定的法令規章、社會制度,都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作。這些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與社會環境,都是觸動「創意的資本主義」這個觀念的背景與動機。
Published 02/07/20
有創意的資本主義是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在2008年「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說裡提出的觀念。
我們可以從資本主義經濟系統談起,探討人類求生存而對利己或利他的思考,並在理智、道德、宗教乃至於進化力量的影響,相信利他和無私與利己和自私相輔相成,並不是互相衝突違背的理念和行為。
Published 02/05/20
在〈諫逐客書〉的第三段李斯用事理和比喻做結論,說服王者治國應當廣納眾民,逐客是對秦國有害、對敵人有利的。
我們同時對照美國近代的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他們兩位在一九七○年代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和貢獻。
招攬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都很重要,必須有遠見、有開放的心胸和全面的考量和計畫,才能讓人才適得其所。
Published 02/03/20
李斯在〈諫逐客書〉第二段提出秦王喜歡擁有外國出產的珠寶財物,並坦言「現在我們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對錯,不論是非,只要不是秦國人就不許留下來,只要是客卿就一律驅逐出境,難道陛下把美色、音樂、珍珠、寶玉看得重,而將人民看得輕嗎?這並不是統御天下、制服諸侯的做法呀!」
Published 01/31/20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秦惠文王採用來自魏國張儀「連橫」的策略,分別建立與各國的關係,最後個別擊敗六國。
李斯列舉客卿的貢獻,並表示:「假如國君拒絕接納客卿,疏遠賢人而不重用的話,秦國就不會富足,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
Published 01/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