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藝術策展二十年,羅秀芝策展印象與2024雅加達雙年展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安力.給怒最近和幾位台灣藝術家到印尼參加兩年一次的雅加達雙年展。遇到什麼樣的驚魂記?如何克服?藉由逆境中的現場即興創作,安力.給怒更衍伸出原民圖騰、人類文化的深意! 本集特別邀請到本次雙年展策展人,也是策展經歷極豐富的獨立策展人羅秀芝老師,分享她的原民策展印象之旅。這些重大展覽帶來哪些感觸與動力,讓她多年持續不斷,成為原住民藝術推廣的引路人?   回首從前,羅秀芝從2003年出版《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開始接觸原住民藝術家,當時安力.給怒就是她書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後來2006年策展「隱形系列」,她又是如何透過光柵片與瓦力斯老師的創作,反映把原民文化當作消費品的現象?為何說原民文化被「隱形」了? 藝術是所有問題的解答!颱風帶來的不只有刻板印象的災害,也有愛的禮物。阿美族國際知名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的「颱風計畫」,為何本來不願參加2012上海雙年展「中山公園」計畫?羅秀芝如何說動拉黑子老師,在上海掀起什麼樣的震撼? 台灣與南島民族具備的海洋文化底蘊,堪稱無敵!夏曼.藍波安老師作品《老海人》,如何啟發羅秀芝策劃2014年人島之諭展覽?延伸回應台灣原民藝術的迷與謎,要揭開原民文化的謎底,讓更多人認識,羅老師從國家級館藏與展覽的觀點,和國際上城市、地方政府的原民策展行動,又提出哪些解方? 透過電話連線,我們也訪問到安力.給怒在本屆雅加達雙年展認識的新朋友,曾經獲得Pulima視覺藝術首獎,來自苗栗南庄八卦力部落的豆宜臻。年輕藝術家首度海外參展,就遇上作品被卡在海關,如何因應?結果與收穫為何? 豆宜臻此次以素描與山景參展的關鍵字,是苗栗南庄在地牽繫原民、客家多元族群的傳統地名「紅毛館」。大家對「紅毛」兩字的印象,多半留在海邊的紅毛城或紅毛港,外國人從海上來,為何山上會有紅毛館?透過特殊的「翻頁」展覽形式,豆宜臻又呈現出苗栗哪些文化脈絡與歷史記憶? 同樣參加本屆雅加達雙年展,來自台灣北海岸的裝置藝術家,兼具攝影師、策展人身分的阿古斯 AGUCE,也接受電話連線專訪。他展出大幅的攝影作品,一個人戴著像是鳥嘴的大面具,蹲坐在海邊的石頭上,這個人是誰?鳥的意象、海與石的取景,如何與內心的想法呼應? AGUCE的創作,與他在北海岸金山從童年到成年的生活,有何關聯?其實與前面提到的拉黑子類似,AGUCE也是台灣原住民對海洋有所觸動,以藝術創作來回應的一個生動例子。此外,AGUCE更酷愛旅行,走訪多國古文明,他如何以「單獨而不孤獨」,詮釋他的藝術與人生觀?如何探索自我,進而走上傳統與跨域藝術創作? 這一集從資深策展人的觀點,爬梳原民藝術展覽近二十年的變遷,並談到今年最新的雅加達雙年展,以及青年藝術家的新血輪,安力.給怒揭開謎底,他認為民族的文化生命延續,需要哪兩個條件?如何呼應台灣原住民藝術當前的處境? 還有不懂要問小單元,為您解謎,台灣原住民除了竹編、木雕之外,是否也會製作陶器呢?歡迎收聽!
More Episodes
少妮瑤.久分勒分(Sauniaw...
Published 11/23/24
台灣原住民的樂器種類很少?其實是誤解! 為何某些樂器近乎失傳,讓人誤以為它不存在?原民為何遭遇「文化隔斷期」? 排灣族口、鼻笛、阿美族的木琴、泰雅族口簧琴……台灣原住民族有哪些多元的樂器? 全面了解原住民藝術文化,不能忽略傳統樂器這一環。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從原住民樂器傳遞的訊息出發,無論長輩對晚輩的祝福、提醒,對人的思念,還有男女傳遞心中的愛意等等,透過樂器,有時結合吟唱,所傳遞的文化傳統及內涵,在原住民的生活中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 本集節目從排灣族雙管鼻笛切入,邀請到文化部文資局「無形文化資產」排灣族傳統藝術口、鼻笛保存者少妮瑤Sauniaw,遠從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北...
Published 11/16/24
Published 1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