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的故事】詹佳鑫:〈無聲的催眠〉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這首詩是我18歲高三的時候寫的。當時和母親的關係很緊張,我的課業壓力和煩惱,母親並不懂,直到某一天,母親彷彿打開了耳朵,她聽見了我的心事。            詹佳鑫〈無聲的催眠〉            母親的耳朵越來越小,漸漸聾了    早晨,她煮一鍋白白的粥    喃喃自語,找不到合適的調味料    掩蓋昨晚過鹹的惡夢            然後至信箱收取報紙,看著晨間新聞    告訴我今日頭條、天氣與商家優惠    儘管我沒有要出門            十一點,母親從市場買回一株仙人掌,她說    抗輻射。而我始終被多刺的生活所螫    母親不知,只問我有沒有吃好、睡好            母親早睡早醒,而我晏起晏眠    她提醒我做夢小心,有時糾正我的夢囈    直到我們掉入各自的時差            總是這樣,在我日常必要的發言裡    彷彿母親只聽見自己的回應,窸窸窣窣    像一台生塵的音樂盒,但我已不再調音            終究我還是走到能自己唱歌的年紀    早晨,依然明亮而安靜    母親坐在餐桌對面,聽我說話    像一場無聲的催眠            【詩人小傳—詹佳鑫】    1992年生,臺北人,臺大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畢業,現任教於國立新竹高中。曾獲台大文學獎新詩首獎、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文建會好詩大家寫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等。    著有:詩集《無聲的催眠》(周夢蝶詩首獎)、散文集《請問少年》(2023)。        照片提供:詹佳鑫|錄音師:劉寶苓|製作人:林文珮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一首詩的故事 每隔一周給你心的能量!   
More Episodes
一開始,李易安之所以決定要用搭便車的方式移動,是因為預算上的限制。後來他發現,透過搭便車的方式旅行,他反而可以用當地人的角度,看待陌生的地方。而在搭便車旅行過程中,李易安找到了自己人生最關注的母題——就是「移動」這件事情本身。        【本集重點】    04:34  搭便車本身,已經比旅途上的景點還要精彩      09:24  我對於超越國族、超越國家的共同體的想像,非常感興趣    12:03  搭便車是體驗羅馬尼亞近代史最好的方式    21:37  我從烏干達跨越邊界到盧安達,就發現地上已經完全沒有灰塵了    24:37...
Published 04/19/24
Published 04/19/24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記錄陳德政與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2019年遠征世界第二高峰K2的旅程。那年他40歲,寫作生涯碰到了瓶頸,為了尋求新的創作素材,決心冒險進入冰雪地帶。   八千公尺巨峰如神一般崇高,他在世界上最荒涼的角落,見證高海拔攀登帶來的利益、善惡與生死,「從K2回來後的隔年2月,我開始寫了三、四段之後,就大哭了起來──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要來回憶了,我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   2023年7月,呂忠翰重新挑戰攻頂K2成功,完成了當年未竟的夢想。現在《神在的地方》推出了有聲書,「希望聽眾從中得到一些能量,繼續在生活中攀登自己想望的那個山頭。」   【本集...
Published 0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