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8:台灣女子綜合格鬥家黃偵玲|八角擂台上逆風綻放的花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八角擂台上逆風的花:台灣女子格鬥家黃偵玲 天下獨立評論報導: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3/article/11149 「那妳打輸了,可不可以就不要再打了?」 按下發光螢幕上的紅色按鈕,媽媽的話還徘徊在耳邊,黃偵玲在沒有燈光的練習場裡用力打著沙包,每一拳都是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的挫折。可是她的雙手未曾因此停下,就像她過去面對所有挑戰一樣。 今年30歲的黃偵玲,身高156公分,個子嬌小的她是台灣首位女子綜合格鬥選手。黃偵玲並不是從小就練拳擊,而是6年前去新加坡工作時,在同事的介紹下接觸了綜合格鬥運動,因為有深厚的柔道底子,使黃偵玲在第一次對打練習時就有驚人的表現,後在當地教練的熱切邀請下,開始了她的格鬥之路。 從挨過的拳頭中找到優勢 綜合格鬥又稱混合武術(Mixed Martial Arts,MMA),顧名思義是融合各種項目技巧的比賽。「我們一定要練拳擊、泰拳、踢拳擊、地板巴西柔術、角力與柔道等等,因為綜合格鬥選手必須要具備踢、打、摔,三個能力。」黃偵玲在6年內就熟悉這幾種項目,不外乎是因為柔道的基礎,「柔道跟巴西柔術、角力很像,因為都有摔技。其實只要是摔技選手轉換到格鬥,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快上手。」她說。 然而以摔技為主的柔道選手轉換到以站立為主的格鬥選手,黃偵玲一開始不太能適應,加上當時台灣練格鬥的女生少,黃偵玲經常需要跟男生對練,更提高了難度,「因為男生的手比較長,身高也比較高,所以他們隨便伸出手點一下,就很容易被打到。尤其我又剛學習這個項目,回家就會想說自己怎麼都學不好踢拳擊。」最後黃偵玲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她說:「也是一路挨著拳挨過來。後來我擅長利用自己身高的優勢,把比自己高的選手帶下來地板。因為身高比較高的選手很好抱到腳,他們的重心比較高,反應時間也比較長。」努力練習、運用自己的長處,使得黃偵玲於2015年初試啼聲後,拿下五連勝的好成績。 探索潛能無底洞的動力,是「無法預測」的魔力 人生可以按著父母與社會的期待輕鬆的過,也可以選擇一條忠於自己但無比艱辛的路。在這麼多生涯選擇中,為什麼要從事一項受傷風險高又吃體力的運動?黃偵玲堅定的說她喜歡挑戰性大的運動,因為它無法預測自己潛力到底有多少:「你可能在賽前預想自己的水準只有到某個程度,但你每次打出來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表現得比預期中的更好,好像永遠都在進步,潛力沒有盡頭。」 喜歡挑戰並不代表黃偵玲不害怕,「但這就是運動員要去克服的。」 2016年黃偵玲去菲律賓出賽時,剛好對上地主隊,菲律賓的主場優勢讓她非常緊張,上台不久後就被一個斷頭台的招式(用胳膊用力扣住對方的脖子)壓制,「當時我想,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投降,就放給它暈倒,因為我的手也在盡力拉著她的手,想扯掉。」當黃偵玲這樣想的同時,對手因為力氣用盡,放開了手,她順勢做出用小腿脛骨與手臂鎖住對方脖子的Gogoplata招式,逆轉劣勢,最終贏得了比賽。拚命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讓黃偵玲成為了第二位在綜合格鬥比賽中做出Gogoplata招式的選手,並獲得了「Lady Gogo」的外號。 資源缺乏下的另類收穫 黃偵玲表示,有時候官方邀約比賽給的考慮時間很短,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例如她於2019年收到官方邀請參加亞洲最大格鬥賽事的世界冠軍腰帶挑戰賽時,距離3月的比賽只剩2個月的時間,又要
More Episodes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身心障礙的候選人。」 「在臺灣,100多萬的身心障礙人口中,百分之七十的身心障礙者是後天造成的,隨著關節老化、視力退化或意外受傷,有一天我們都可能會走上身體部分功能喪失的路程,但現在的我們有沒有為身心障礙族群思考過呢?」臺師大特教系系主任姜義村憂心地說著。 運動是追求將人的身體能力發揮到極限,但在運動場上追求極致表現的同時,卻可能將身體與大多數人不同的運動員遺落在後。何謂適應體育(Adapted Physical...
Published 06/30/21
「基本上我的生命是撿回來的」臉蛋漂亮,是跆拳道與籃球雙棲國手彭思庭,有別於一般大眾對聽障選手的印象:用手語溝通、說話時較難發出正確的音調;清楚的抑揚頓挫、順暢的對話,初次與彭思庭對談時,很難想像她是一位聽障選手。其實雙棲跆拳道與籃球的她,不是一出生就聽不見,而是因為小時候的一場車禍,造成聽力逐漸退化。面對生命裡的這份不美好,彭思庭也曾想過逃避,但她最終選擇正視它,並看見了其他可能性。 從聽人到聽障,是心裡哪道跨不過的檻 受跆拳道道服吸引,加上小時候常感冒,抵抗力較弱,彭思庭在小學四年級時主動向父母提出想要學運動的想法,而父母也欣然同意了,她也在國中時進入體育班,繼續練習跆拳道,那時,彭...
Published 0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