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 #和袁一丹聊天 传统需要在生活中去体认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电影《长安三万里》唤醒和点亮了我们对诗歌的记忆,曾经记诵的诗歌总会在某些时刻脱口而出。传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体认。 袁一丹和其师陈平原先生汇编了“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中的《国学浮沉》,书中集合了很多优质的关于如何理解和阐发传统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和思考非常有价值。特别推荐大家去看看。 国学热、汉服热、考古热兴起,传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未必是历史学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所谓真的一面,可能更多是想象、精神家园的建构。创造性的转化,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01:04 《长安三万里》两极的评价 03:46 语文教育界中对“记忆”和“背诵”的态度 06:19 古典诗文的情感教育塑造和记忆 09:36 为什么会编写《国学浮沉》这本书? 13:20 国粹、国故和国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阐释 29:59为什么“整理国故”在五四时候被大家批评得很激进? 23:34 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 27:30 李零:《丧家狗:我读》 29:59 新式的丧礼释放公众悲哀的内在情绪 32:16 如何来面对死亡和寄托哀思? 34:49 用什么样新的视野来看待传统的国学? 39:03 如何参与到当下的国学中? 41:43 对传统国学的创造性转化 43:26 用犀利大白话谈国学 45:38 编写漫说文化的感悟 47:26 虚构作品追求的是另一种真实 29:53 阅读文学是一种欣赏,不存在研究的问题 51:27 【片尾曲】罗大佑《之乎者也》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陈平原(1954-),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黄子平(1949-),学者,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 钱理群(1939-),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维新派代表人物。 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学者,著述甚丰。 黄节(1873-1935),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 邓实(1877-1951),参与创立国学保存会、神州国光社,主编《国粹学报》。 胡适(1891-1962),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曾创办《读书杂志》和《国学季刊》,提倡以所谓科学方法从事“国故学”。 康有为(1858-1927),晚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英国历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 王国维(1877-1927),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 陈宝琛(1848—1935),晚清大臣、学者。 吴飞(1973-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李零(194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约瑟夫·列文森(1920-1969),美国汉学家。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等。 季羡林(1911-2009),东方学学者。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等。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葛兆光(1950-),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张謇(1853-1926),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 徐继畲(1795-1873),晚清名臣、学者。 刘浦江(1961-2015),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辽金史。 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 |本期音乐|(按照播放顺序) 电影《长安三万里》“千年遥望”预告片片段 郭好为《长安主题(Main Title)》 管平
More Episodes
甲午战争前后,清廷面临着连续的变革失败和排外浪潮。此间十年,中国与世界的重新对视引发阵痛,殖民与拳民、基督教与儒教···文化的区隔被刻意放大。谣言与动乱中,革命者们准备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 从天朝上国到甲午战败,中国人如何面对求变中失落的数十年?穿越后重生成光绪,你会先学好英文游学世界,还是亲手改变双头政治格局?传教士挖心炼丹的谣言如何启发知识精英独立办报?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历史学者马勇和历史作家李礼,解读李礼新作《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用全球视野重构中国近代史叙事框架,回归重大历史事件现场,瞭望晚清变革中的真实,看见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 04:18 –...
Published 11/24/24
Published 11/24/24
诗人的幸运在于一切体验无不能转换成文学创造。在黑暗的时刻,诗人却往往对生命和爱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离骚》中,屈原描写在昆仑山“令帝阍开关兮”,天上人却“倚阊阖而望予”。上天对人世的熟视无睹是战国时局难改的隐喻,“情其信芳”的屈原反而成了浑浊世道的异类。在时代困境里挣扎的诗人们留下值得传颂的律诗绝句,用光明真挚的诗心点亮后之览者的长夜。 投降匈奴的李陵如何反抗世界的恶意?重体力劳动给陶渊明带来精神解放了吗?回避型人格的吴梅村如何用艳诗自赎?反复吟诵的经典,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吗?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作家黄晓丹,分享她的新作《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看见九位青史...
Published 1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