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 #和刘磊聊天 奥本海默做错了什么吗?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电影《奥本海默》将于8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目前,其全球票房已超7.35亿美元。这是部传记片,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刘磊去年出版了专著《冷战时期美国的核武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他对此有着非常精深的研究。本期节目就来聊聊奥本海默这个人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事——曼哈顿计划的源头、原子弹爆炸后的心理困境、反对氢弹成为他听证会上的罪证之一等等。 01:34 "曼哈顿计划"的源头和曼哈顿工程启动 06:19 奥本海默在美国物理学界的声望和资历 07:51 为什么选奥本海默作为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主管 10:07 为什么选洛斯阿拉莫斯这个地方作为实验基地 11:35 奥本海默的背景审查 13:13 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4:29 原子弹爆炸后,奥本海默面临的道德困境 17:25 奥本海默见杜鲁门的场景 18:10 奥本海默反对研发氢弹 22:57美国研发氢弹的政治因素 25:07 奥本海默政治审查背后的推手 27:33 奥本海默的听证会:科学与政治的博弈 32:35 奥本海默本身做错了什么吗?他为什么介入政治? 34:50 奥本海默为什么会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38:18 【片尾曲】U2《Vertigo》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曼哈顿计划"领导者。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 爱德华·泰勒(1908-2003),理论物理学家。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193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美国第32任总统。 万尼瓦尔·布什(1890-1974),美国工程师。"曼哈顿计划"的主要组织者,雷神公司创建者之一。 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1890-1946),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商务部长(1938-1940)。 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1896-1970),美国中将。曾任美国陆军工程兵建筑部副部长、曼哈顿工程区司令等职。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曾是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 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1897-1974),英国物理学家。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马克斯·玻恩(1882-1970),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哈康·莫里斯·谢瓦利埃(1901-1985),美国作家、翻译家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文学教授。 琼·弗朗西斯·塔特洛克(1914-1944),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医生,美国共产党员。 哈里·S·杜鲁门(1884-1972),美国政治家。美国第33任总统。 刘易斯·利希滕斯坦·施特劳斯(1896-1974),美国商人、慈善家和海军军官,曾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任职两届,第二届时担任该委员会主席。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1964),美国政治家,美国第31任总统。 克劳斯·埃米尔·尤利乌斯·富克斯(1911-1988),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著名核武器间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美、苏、英三国的核武器研发计划。 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英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威廉·利斯库姆·博登(1920 -1985),美国律师和国会工作人员。1949年至1953年担任美国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执行主任。 约翰·肯尼迪(1917-1963),美国爱尔兰裔政治家、军人。第35任美国总统。 约瑟夫·拜登(1942-),美国爱尔兰裔政治家、律师。现任美国总统。 |本期音乐|(
More Episodes
甲午战争前后,清廷面临着连续的变革失败和排外浪潮。此间十年,中国与世界的重新对视引发阵痛,殖民与拳民、基督教与儒教···文化的区隔被刻意放大。谣言与动乱中,革命者们准备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 从天朝上国到甲午战败,中国人如何面对求变中失落的数十年?穿越后重生成光绪,你会先学好英文游学世界,还是亲手改变双头政治格局?传教士挖心炼丹的谣言如何启发知识精英独立办报?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历史学者马勇和历史作家李礼,解读李礼新作《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用全球视野重构中国近代史叙事框架,回归重大历史事件现场,瞭望晚清变革中的真实,看见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 04:18 –...
Published 11/24/24
Published 11/24/24
诗人的幸运在于一切体验无不能转换成文学创造。在黑暗的时刻,诗人却往往对生命和爱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离骚》中,屈原描写在昆仑山“令帝阍开关兮”,天上人却“倚阊阖而望予”。上天对人世的熟视无睹是战国时局难改的隐喻,“情其信芳”的屈原反而成了浑浊世道的异类。在时代困境里挣扎的诗人们留下值得传颂的律诗绝句,用光明真挚的诗心点亮后之览者的长夜。 投降匈奴的李陵如何反抗世界的恶意?重体力劳动给陶渊明带来精神解放了吗?回避型人格的吴梅村如何用艳诗自赎?反复吟诵的经典,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吗?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作家黄晓丹,分享她的新作《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看见九位青史...
Published 1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