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 | 文学共同体:敞开、不介入与界线的僭越 S3EP13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文艺理论 | 文学共同体:敞开、不介入与界线的僭越 什么是共同体?是我们昼夜身处其间的社群,还是一种存在关系的亲密持存?走出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话语的古老对立,走出大写主体已然实现的设定,在实在的界线上向内回撤,共同体留有的仅仅是一种存在的姿态。   在非实体的、尚未形成的、不运作的共同体中,交流并非日常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巴塔耶、布朗肖、南希所说的作家,就在这样的意义上进行书写。书写者以向外敞开的姿态,打开封闭的自我,消解自身的主体性,体验着他者的绝对差异,与此同时,面向未知。恋人也是如此,他们以双向解封的姿态,在爱中走向极限,清空了同质化的、有用性的、既定的道德。爱,或是一首诗,使人或物脱离社会有用性的标尺,使“强交流”得以可能。   不为工具性的介入,不为承认关系的实现,不为大写主体的叙事,文学共同体只是勾划出存在的界线,勾划出在自我意识之外,生活如何被他者、语言、死亡……这些无限溢出我们自身的物质所穿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和写作既通往极限,又通往生存本身。   本期嘉宾 苏林,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清华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预聘副教授。   赵天舒,北京大学法语系本科,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美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水木博士后。译著有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天空之蓝》(拜德雅)、罗杰·凯卢瓦(Roger Caillois)的《人与神圣》(三联,即将出版)。   本期主播 胡桃楸,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时间轴 00:54 嘉宾自我介绍 02:00 作为存在姿态的文学 10:38 社会学理论中的community 15:09 从不可能的共同体,到不在场/无回应的交流 21:14反抗者的团结solidarité(加缪),有罪者的僭越(巴塔耶) 23:20 作为“共犯”的恋人 28:36 双向解封vs主奴的同化与占有 35:41一个问题:女性作为永恒的他者 38:08 强交流与弱交流 44:38 巴塔耶的“善恶颠倒”(生平1) 54:24 从不介入到介入:什么是文学?[勘误58:45为“无产阶级读者”] 1:00:34 抄写员巴特比的纯粹抵抗 1:07:45 文学的不介入、思想的不连续与“断片”的意义 1:13:09 断片与体系、小说写作与理论写作(巴塔耶生平2) [勘误1:15:00为“《无神学大全》第6卷”] 1:18:19 法国现代哲学书写谱系中的“打断”与德国浪漫派的不同 1:20:01 福柯评巴塔耶:从工人工作的哲学到思考言说的哲学 1:26:17 福柯晚年的伦理转向&巴塔耶的存在姿态 1:30:33 存在,是与界线战斗的结果 1:31:51 另一种看待界线的方式:极限经验   相关阅读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巴塔耶:《内在体验》《被诅咒的部分》《文学与恶》《天空之蓝》《有罪者》 布朗肖:《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文学与死亡的权利》《无尽的谈话》 伊利格瑞:《二人行》《我的爱,向你》 南希:《无用的共通体》 萨特:《什么是文学》 福柯:《僭越序言》《什么是启蒙》   背景音乐 ED Velvet Underground- venus in furs   剪辑 胡桃楸   *製噪 phônê 暑期课程|他者的身份政治:馬華文學,或理论的克里奥尔化⁠ ⁠暑期课程|文学的轮廓:福柯早期文学理论 暑期课程|戈达尔的电影史导论:20世纪的经验与历史 暑期研讨|恋人、母亲、他者:性别的重影与精神分析
More Episodes
记忆、遗忘与灵性情感|古代哲学、宗教人类学、精神病理学...
Published 11/21/24
Published 11/21/24
德勒兹的儿童哲学:生成–儿童与语言的解域 S2EP13   什么是儿童性?儿童与成人的相遇始终是不对称性的,但并不代表儿童使用语言、体验世界的方式低人一等。成人世界的“规则”何尝不是儿童体会的能指谜团呢?是解谜又是解域。悖论的是,儿童虽然脆弱无助,但却拥有着解域成人对世界固化编码的潜能。求助于儿童面对事件的开放态度、玩乐方式,我们是否能对世界提出新的批判性思考、构思新的欲望模式?   “驱力和部分客体既不是遗传轴线上的发展阶段,也不是深层结构中的位置,它们是某些问题的政治选择,是进入和出路,是儿童在其欲望的全部力量中以政治方式体验的僵局。” G. Deleuze; F....
Published 1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