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回到原點的尋索 #蔡士瑋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在這次的節目中,面對蔡士瑋的創作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我們一度哽咽。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討論,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對話。
蔡士瑋,一位曾深耕於哲學推廣和美學教育的學者,於2017年轉向策展,並於2023年底投入個人創作。他的藝術之路從哲學思考開始,逐漸延伸至情感的深處,透過藝術將生命中的失落與愛表達出來。他的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成為他藝術轉型的里程碑,象徵著從學術研究者蛻變為情感創作者的過程。
在這段訪談中,蔡士瑋分享了他如何以祖母蔡董月葉的離世為創作核心,從沙巴的「身-魂旅行」出發,重新探討家族的情感故事,並延伸至台灣藝術的歷史脈絡。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家族的深刻思念,透過「缺席與在場」的意象,讓我們感受到那無法抹去的情感連結。這樣的情感深度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
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往的回應,更是對普世情感的回響。我們期待蔡士瑋的藝術實踐未來以更多樣的形式呈現,讓這段深情的藝術旅程持續下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11/07/24
節目預告
#回到原點的尋索 #蔡士瑋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在這次的節目中,面對蔡士瑋的創作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我們一度哽咽。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討論,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對話。
蔡士瑋,一位曾深耕於哲學推廣和美學教育的學者,於2017年轉向策展,並於2023年底投入個人創作。他的藝術之路從哲學思考開始,逐漸延伸至情感的深處,透過藝術將生命中的失落與愛表達出來。他的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成為他藝術轉型的里程碑,象徵著從學術研究者蛻變為情感創作者的過程。
在這段訪談中,蔡士瑋分享了他如何以祖母蔡董月葉的離世為創作核心,從沙巴的「身-魂旅行」出發,重新探討家族的情感故事,並延伸至台灣藝術的歷史脈絡。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家族的深刻思念,透過「缺席與在場」的意象,讓我們感受到那無法抹去的情感連結。這樣的情感深度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
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往的回應,更是對普世情感的回響。我們期待蔡士瑋的藝術實踐未來以更多樣的形式呈現,讓這段深情的藝術旅程持續下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11/06/24
《#唯一無二的女子街舞先鋒》#陳若倩
訪後心得
與陳若倩老師的訪談讓人深刻感受到她作為舞者與推廣者的豐富經驗和對街舞的熱情。她分享了女性在舞蹈中的優勢與挑戰,指出女性在舞蹈中具有柔韌性和情感表達的獨特性,但也需要面對力量和自信心的挑戰。她認為,突破這些挑戰需要更多自主創作的意識和勇敢面對壓力的決心。特別是在她談到「女子high」計畫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她充滿熱情的回憶:這個計畫的初衷是為了給女性舞者一個專屬於她們的支持平台,鼓勵她們勇敢站上舞台。儘管在計畫的推動過程中面臨資源有限和社會偏見等挑戰,舞者們以團結和堅韌克服困難的故事讓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
Published 11/05/24
《#唯一無二的女子街舞先鋒》#陳若倩
訪後心得
與陳若倩老師的訪談讓人深刻感受到她作為舞者與推廣者的豐富經驗和對街舞的熱情。她分享了女性在舞蹈中的優勢與挑戰,指出女性在舞蹈中具有柔韌性和情感表達的獨特性,但也需要面對力量和自信心的挑戰。她認為,突破這些挑戰需要更多自主創作的意識和勇敢面對壓力的決心。特別是在她談到「女子high」計畫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她充滿熱情的回憶:這個計畫的初衷是為了給女性舞者一個專屬於她們的支持平台,鼓勵她們勇敢站上舞台。儘管在計畫的推動過程中面臨資源有限和社會偏見等挑戰,舞者們以團結和堅韌克服困難的故事讓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
Published 11/04/24
這次訪談聚焦於攝影藝術家蘇厚文的推薦,邀請了《白水報》的發行者與藝術家陳彥呈來到節目中,帶來了十分豐富的藝術討論角度。從訪談過程中可以看出,陳彥呈不僅是一位敏銳的編輯,同時也是一位具有深刻視角的創作者。透過這次訪談,我們深入了解了《白水報》創辦的背景與願景,尤其是他們希望打造一個介於大眾與小眾之間的影像平台,讓攝影的力量被更多人看到。
整個對話的最大亮點在於,蘇厚文從一個攝影藝術家的角度切入,提出了很多有趣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陳彥呈不僅分享了《白水報》的創作過程,也談到了作為編輯在挑選作品和策劃內容時所面臨的掙扎與樂趣。蘇厚文的提問非常到位,為這場訪談帶來了新的深度和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藝術創作與出版之間的關係。
此外,陳彥呈也提到在發行《白水報》時,遇到的實體報紙尺寸過大、紙張過軟等實際操作上的挑戰,這些都使得報紙的銷售與上架並非易事。然而,他的堅持與創新思維,讓他在這些困難面前找到了突破的方向。節目中,這些實際經驗的分享,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作為編輯的難處,也讓我們對藝術創作背後的努力有了更多體會。
...
Published 09/11/24
這次訪談聚焦於攝影藝術家蘇厚文的推薦,邀請了《白水報》的發行者與藝術家陳彥呈來到節目中,帶來了十分豐富的藝術討論角度。從訪談過程中可以看出,陳彥呈不僅是一位敏銳的編輯,同時也是一位具有深刻視角的創作者。透過這次訪談,我們深入了解了《白水報》創辦的背景與願景,尤其是他們希望打造一個介於大眾與小眾之間的影像平台,讓攝影的力量被更多人看到。
整個對話的最大亮點在於,蘇厚文從一個攝影藝術家的角度切入,提出了很多有趣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陳彥呈不僅分享了《白水報》的創作過程,也談到了作為編輯在挑選作品和策劃內容時所面臨的掙扎與樂趣。蘇厚文的提問非常到位,為這場訪談帶來了新的深度和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藝術創作與出版之間的關係。
此外,陳彥呈也提到在發行《白水報》時,遇到的實體報紙尺寸過大、紙張過軟等實際操作上的挑戰,這些都使得報紙的銷售與上架並非易事。然而,他的堅持與創新思維,讓他在這些困難面前找到了突破的方向。節目中,這些實際經驗的分享,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作為編輯的難處,也讓我們對藝術創作背後的努力有了更多體會。
...
Published 09/10/24
廖廖老師,在偽食物藝術這一領域中擁有12年的職業經歷,從藝術家到企業負責人,她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挑戰與創新。這一過程中,她不僅要在沒有太多學習對象下指引的情況下摸索前進,還需要憑藉自己的堅持與勇氣,一步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偽食物模型這一領域原本較為小眾,且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然而,廖廖老師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決心承接這個沒落的行業,憑藉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與專業知識,開始重新振興這一領域。對於她這樣年輕的女性來說,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僅要維護舊有客戶關係,還必須開拓新的市場,獲取新的業務訂單。這一過程充滿了挑戰,但她依然堅持不懈。
在這個過程中,廖廖老師遇到了無數的技術與市場挑戰。由於這一行業相對冷門,她並沒有前輩可以請教,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她不斷嘗試新的技術與材料,努力解決創作中的難題。無論是食品模型的細節處理,還是材料的選擇,她都憑藉著不斷的實驗與改進,逐漸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
Published 09/05/24
廖廖老師,在偽食物藝術這一領域中擁有12年的職業經歷,從藝術家到企業負責人,她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挑戰與創新。這一過程中,她不僅要在沒有太多學習對象下指引的情況下摸索前進,還需要憑藉自己的堅持與勇氣,一步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偽食物模型這一領域原本較為小眾,且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然而,廖廖老師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決心承接這個沒落的行業,憑藉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與專業知識,開始重新振興這一領域。對於她這樣年輕的女性來說,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僅要維護舊有客戶關係,還必須開拓新的市場,獲取新的業務訂單。這一過程充滿了挑戰,但她依然堅持不懈。
在這個過程中,廖廖老師遇到了無數的技術與市場挑戰。由於這一行業相對冷門,她並沒有前輩可以請教,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她不斷嘗試新的技術與材料,努力解決創作中的難題。無論是食品模型的細節處理,還是材料的選擇,她都憑藉著不斷的實驗與改進,逐漸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
Published 09/04/24
與策展人吳尚霖和協同策展人李俐亞的訪談,讓我對「漂流宴-不可能的對話」這次展覽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分享了來自日惹的藝術家們所處的特殊藝術環境,這些藝術家展現出的藝術激情與創作能量,是我們在其他地方不常見的。這種獨特的藝術熱忱,無疑為這次展覽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層次。
策展人在談及展覽過程中的挑戰時,強調了他們不斷面對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吳尚霖提到,作為策展人,他必須成為多功能的橫向溝通主控者,確保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這對展覽的成功至關重要。
李俐亞則分享了在節目中,當地當代藝術家的視角如何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文化視野。透過這些藝術家的創作,我們得以從另一個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國際藝術。這些對話中充滿了衝突與思辨,值得觀眾深入聆聽和反思。
總結來說,這次訪談讓我感受到策展人在國際藝術交流中的多重角色。他們不僅是展覽的策劃者,更是文化對話的促進者,通過這次展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索不同文化藝術的機會,也為未來的藝術交流奠定了基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9/04/24
與策展人吳尚霖和協同策展人李俐亞的訪談,讓我對「漂流宴-不可能的對話」這次展覽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分享了來自日惹的藝術家們所處的特殊藝術環境,這些藝術家展現出的藝術激情與創作能量,是我們在其他地方不常見的。這種獨特的藝術熱忱,無疑為這次展覽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層次。
策展人在談及展覽過程中的挑戰時,強調了他們不斷面對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吳尚霖提到,作為策展人,他必須成為多功能的橫向溝通主控者,確保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這對展覽的成功至關重要。
李俐亞則分享了在節目中,當地當代藝術家的視角如何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文化視野。透過這些藝術家的創作,我們得以從另一個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國際藝術。這些對話中充滿了衝突與思辨,值得觀眾深入聆聽和反思。
總結來說,這次訪談讓我感受到策展人在國際藝術交流中的多重角色。他們不僅是展覽的策劃者,更是文化對話的促進者,通過這次展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索不同文化藝術的機會,也為未來的藝術交流奠定了基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9/03/24
《昌勳與他的打字機》是一部充滿深度的作品。
訪談中,張可揚和李昌勳分享了創作靈感,尤其是李昌勳作為視障舞者的經驗,使這部作品更具獨特視角。
點字打字機不僅是道具,更是舞者表達內心的重要媒介,讓觀眾感受到視覺與非視覺的交錯。
李昌勳通過動作來傳達他對黑暗的感知,挑戰重重卻充滿張力。
張可揚與設計團隊的默契合作,以及李昌勳的新鮮視角,促成了創意火花的碰撞。
黑暗在這部作品中象徵創意的發源地,引導觀眾重新思考光明與黑暗的關係。
這次訪談讓我體會到作品的多層次意義,不僅展現了創作的表象,更深入揭示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與反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8/27/24
#我的奇葩藝術家
與約翰的合作和藝術火花更是其中的精彩部分。
他們共同創作了一些打破傳統的展覽計畫,比如一日藝術計畫、粉紅19、最後情人節….。
這些都展現了他們對藝術的無限可能性的探索。
在展覽視覺效果的抽象形塑方面,芳芳分享了她在藝術宮多年的經驗,
讓人了解到展覽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展示,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傳達。
太多有趣的藝術落地過程,節目相當精彩,歡迎收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8/15/24
#我的奇葩藝術家
與芳芳的訪談心得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那種一聽到好點子就眼睛發亮的反應,真的讓人感受到她對創作的熱情。
她腦中總是充滿各種有趣的想法,這使得我們的對話充滿了啟發性和趣味。
在我們的討論中,芳芳分享了她在設計工作中的經歷,尤其是商業平面設計與藝術型平面設計之間的區別與共通點。
她認為這兩者雖然看似不同,但都需要設計師具備強烈的創意和敏銳的視覺感知力。
芳芳強調,設計工作者的角色不僅僅是創作,而是將業主的需求轉換為一種有藝術感的表現形式,這需要深刻的理解和創造性的思維。
她還談到在藝術設計中,如何整合多方需求,包括業主、印刷廠、出版社、消費者及製作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戰。
這種平衡和整合的能力,是她在藝術設計中認為最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書籍設計方面,芳芳以《彼此彼此》和《相愛相殺》兩本書為例,探討了親人關係裡理念與內涵。
她分享了她在這些作品中的創作過程,以及如何通過設計表達書籍的核心主題。
跨國際書籍製作也是芳芳談話的一個亮點,特別是她分享了《流動的邊界》在製作過程中出現另一種國際交流視角的想法。...
Published 08/15/24
藝青會兩大IP活動
*墨路行者:
@將人們口中的次文化結合土地人文成為主流藝術的過程
@關於墨路行者塗鴉藝術家們的特色與故事
@墨路行者塗鴉大賽出線的青年藝術家們
@塗鴉不僅是藝術,也能結合商業讓藝術家們有更多增加收入來源的機會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QRy03O
https://reurl.cc/YE2Lj0
https://reurl.cc/1vdDo8
*狂熱街頭Mad Street:
@最初的Mad Street,台灣第一個地下饒舌大賽
@現今主流樂壇中許多從當年Mad Street中脫穎而出
@為何Mad Street中斷多年
@2022年重啟mad street的契機,造就除了大嘻哈時代之外最重要的饒舌比賽,報名人數眾多,反應饒舌在年輕人中呈現的主流地位
https://reurl.cc/ezeqEK
*還希望能夠努力的部分,以及需要突破的地方,以及藝青會的未來願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8/11/24
街頭藝術文化推手-鄭子靖
*推廣塗鴉及街頭藝術的初衷
*爭取西門町塗鴉空間的過程及艱辛
*關於CITYMARX城市記號,及帶領塗鴉藝術家站上國際舞臺的過程
*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如何達成平衡,在商業案例中與塗鴉藝術家的溝通
*近期目標及未來願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8/10/24
#一個強而有力堅持下去的理由
#藝青會 #理事長 #馮怡超
訪錄心得
論何謂台灣的文化是一個深思的問題,尤其在歷經多次殖民的背景下。已經對台灣文化產生很大的劇變。關於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累積,更是當下人民生活的樣貌演變。
今天與藝青會理事長超哥的訪談中,我意識到文化是由人民的喜好與生活方式塑造的。年輕時的愛好,隨著時間成為堆積成地方文化的樣貌。因此,年輕人的喜好成了未來台灣文化的底蘊,而身為年長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和欣賞,讓他們的興趣成為被認同的價值,進而塑造出正面且獨特的文化底蘊。
聽了成長過程的藝青會,在前人的努力與堅持下,為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健康的街頭藝術環境,讓街頭文化能夠蓬勃發展。
今天的訪談有許多精彩的街頭藝術小故事,很值得期待收聽那年的我們和如今的他們。
哎呦!不要以為街頭藝術文化是不讀書的年輕人在玩,玩街頭藝術需要更聰明靈活的腦,沒有那種老古板思想的腦想像那麼簡單。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8/07/24
論何謂台灣的文化是一個深思的問題,尤其在歷經多次殖民的背景下。已經對台灣文化產生很大的劇變。關於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累積,更是當下人民生活的樣貌演變。
今天與藝青會理事長超哥的訪談中,我意識到文化是由人民的喜好與生活方式塑造的。年輕時的愛好,隨著時間成為堆積成地方文化的樣貌。因此,年輕人的喜好成了未來台灣文化的底蘊,而身為年長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和欣賞,讓他們的興趣成為被認同的價值,進而塑造出正面且獨特的文化底蘊。
聽了成長過程的藝青會,在前人的努力與堅持下,為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健康的街頭藝術環境,讓街頭文化能夠蓬勃發展。
今天的訪談有許多精彩的街頭藝術小故事,很值得期待收聽那年的我們和如今的他們。
哎呦!不要以為街頭藝術文化是不讀書的年輕人在玩,玩街頭藝術需要更聰明靈活的腦,沒有那種老古板思想的腦想像那麼簡單。
#昨日的我們今日的他們
#藝青會 #理事長 #馮怡超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8/06/24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流動的邊界 #蘇厚文
書名《流動的邊界》引發了我與主持人Simon的不同思考。Simon聯想到水和時間的關係,而我則聯想到島嶼之間的邊界因水而存在。
水是流動的,邊界也隨之變動。過去有湖泊的地方,兩岸成為彼此的邊界。隨著時間的流逝,地形也左右水的存在。是否還記得曾經踩在溪流上,水流過身體的那種激情?那條溪也連接了情感交流。水流的變動也傳遞了我們之間的情感。
厚文以溪水為軸,以邊界的人事物樣貌變化為核心,並花了長達10年的時間拍攝這些變化。他的作品不僅僅在於畫面,更如同散文、詩句般的節奏,引領我們對邊界的不同時空想像。
在這次訪談中,厚文將分享他珍貴的跨國合作經驗,深入探討攝影書的編輯、作品的思維及平面設計的概念。此外,他還會介紹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入門攝影藝術,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片刻。
請收聽,期待你和我一樣收穫滿滿。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7/22/24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流動的邊界 #蘇厚文
書名《流動的邊界》引發了我與主持人Simon的不同思考。Simon聯想到水和時間的關係,而我則聯想到島嶼之間的邊界因水而存在。
水是流動的,邊界也隨之變動。過去有湖泊的地方,兩岸成為彼此的邊界。隨著時間的流逝,地形也左右水的存在。是否還記得曾經踩在溪流上,水流過身體的那種激情?那條溪也連接了情感交流。水流的變動也傳遞了我們之間的情感。
厚文以溪水為軸,以邊界的人事物樣貌變化為核心,並花了長達10年的時間拍攝這些變化。他的作品不僅僅在於畫面,更如同散文、詩句般的節奏,引領我們對邊界的不同時空想像。
在這次訪談中,厚文將分享他珍貴的跨國合作經驗,深入探討攝影書的編輯、作品的思維及平面設計的概念。此外,他還會介紹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入門攝影藝術,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片刻。
請收聽,期待你和我一樣收穫滿滿。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7/22/24
#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藝術裸聊
李芊說她很久以前就聽我的節目了,算算是從我去年開始做節目沒多久的事。原來,我成了她的社會觀察對象。她說,她期待著我與藝術家朋友的對談,有時還會重複聽某些藝術家的訪談。沒想到,今天她居然能親自見到我。
我只能說,在李芊的眼裡,“我裸了”。被藝術社會觀察研究者認真地觀察和分析,讓我感到整個人都害羞起來!
我對李芊的好奇是,她在求學的過程中一路跨領域,那股勇氣從何而來,使她走上一條與別人不同的道路。藝術社會觀察的脈絡不斷變化,過去的世紀與現在的差異,當代藝術的觀察已不僅僅是作品本身,而更多的是發散不同視角的批判與思維。
我們以藝術家宮約翰為藍本,談論一個老題目在不同時代與不同人身上如何成立。大概很難想像,面對同一個問題,產出不同的答案。這些位移是可以成立的。如果你很好奇,那就進來聽一聽,保證會打開一種不同的觀看模式。
## 藝術社會研究者 #李芊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7/18/24
#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 藝術裸聊
李芊說她很久以前就聽我的節目了,算算是從我去年開始做節目沒多久的事。原來,我成了她的社會觀察對象。
她說,她期待著我與藝術家朋友的對談,有時還會重複聽某些藝術家的訪談。沒想到,今天她居然能親自見到我。
我只能說,在李芊的眼裡,“我裸了”。被藝術社會觀察研究者認真地觀察和分析,讓我感到整個人都害羞起來!
我對李芊的好奇是,她在求學的過程中一路跨領域,那股勇氣從何而來,使她走上一條與別人不同的道路。
藝術社會觀察的脈絡不斷變化,過去的世紀與現在的差異,當代藝術的觀察已不僅僅是作品本身,而更多的是發散不同視角的批判與思維。
我們以藝術家宮約翰為藍本,談論一個老題目在不同時代與不同人身上如何成立。大概很難想像,面對同一個問題,
產出不同的答案。這些位移是可以成立的。如果你很好奇,那就進來聽一聽,保證會打開一種不同的觀看模式。
## 藝術社會研究者 #李芊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7/18/24
#一起來跳恰恰
Cha-Cha 是一種源自拉丁美洲的舞蹈,特徵是輕快的四拍子節奏,具有活潑且充滿活力的動作。這種舞蹈通常包括快速的腳步和明確的節奏感。
今天來賓是cha-cha設計思考訓練師
他形容設計思考就像這舞蹈一樣,要讓思考是活耀的,輕盈的。大家很難想象吧!哎呦!怎可能?
很簡單 “觀念” 轉轉個彎,就能跳出傳統的框架。談團結溝通已經是基本,進階的是如何跨領域思考與合作。
錯中學,由設計思考訓練師來引導你,進入另一種思考領域。每個人都能有一片天,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而Cha-cha 的所有分叉生命經驗也許能讓你知道生命本來就有不同可能的精彩。
https://www.facebook.com/design.thinking.tw?mibextid=LQQJ4d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Published 07/17/24
#一起來跳恰恰
Cha-Cha 是一種源自拉丁美洲的舞蹈,特徵是輕快的四拍子節奏,具有活潑且充滿活力的動作。這種舞蹈通常包括快速的腳步和明確的節奏感。
今天來賓是cha-cha設計思考訓練師
他形容設計思考就像這舞蹈一樣,要讓思考是活耀的,輕盈的。大家很難想象吧!哎呦!怎可能?
很簡單 “觀念” 轉轉個彎,就能跳出傳統的框架。談團結溝通已經是基本,進階的是如何跨領域思考與合作。
錯中學,由設計思考訓練師來引導你,進入另一種思考領域。每個人都能有一片天,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而Cha-cha 的所有分叉生命經驗也許能讓你知道生命本來就有不同可能的精彩。
https://www.facebook.com/design.thinking.tw?mibextid=LQQJ4d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Published 07/17/24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 1+2大於3
當代藝術策展人佩君與錄像藝術家妙盈、志楷,共同開展新生代藝術的全新面貌。
錄像游擊隊的成員眾多,這次由妙盈與志楷代表,分享他們如何打開場域空間,
使當代概念藝術得以展現。星空下的沙灘連接著海與天的無限廣闊,
也能成為展覽空間。來來往往的廟宇舞台,則是另一種場域。
在這些場域中,透過發散聯想進行錄像藝術創作。
佩君有別於傳統的策展方式,更像是一位魔法師,
透過一個創意點子邀請藝術家一起創作。
她的場域是一個阿修羅道場,經歷不斷的磨合、調整與組合,
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展覽場域模式。
「1+2大於3」——他們的合作將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創意。
下一場展覽將在台北萬華剝皮寮空間舉辦,
期待她們為我們展現一場屬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盛宴。
請關注臉書 #藝術宮 的活動。
參考以下網址:
https://reurl.cc/3Xvgd9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Published 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