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近日買咗一本胡適嘅書,叫做《中國哲學常識》,係開明書店所編。內容上同《中國哲學史大綱》有唔少重覆之處。點解我仲要買呢?
眾所周知,《中國哲學史大綱》係一部未完成嘅書,寫到戰國就無寫落去。《中國哲學常識》呢本書可謂圓咗唔少胡適愛好者嘅夢,將胡適對於漢、宋代哲學嘅講義都加入其中。僅僅為咗多出嘅內容,我又買一本新書。
不過,我認為《中國哲學常識》呢個書名實在唔貼切,雖然我知道書名係取自開明書店嘅《中國xx常識》系列,除咗哲學,仲有建築、歷史、文學。而出呢套書嘅目的,就係想人擁有文化常識,開明書店喺序言開首就寫到張岱所講嘅故事:
話說有個文士喺船上高談闊論,當有個僧人問文士:「堯舜係一個人定係兩個人。」文士話:「當然係一個人。」
相信聽開牛哥講經嘅你,都會知道堯舜係兩個人,而當文士答錯咁基本嘅問題,佢嘅一切偉論都會被人輕視。所謂基本問題,就係常識。序言之後仲講到:
「這類常識猶如眼鏡,沒有它,一片模糊;透過它,世界才變得清晰。平時我們不會去關注自己所戴的眼鏡,而只聚焦於眼鏡中所呈現的事實,殊不知,事實之所以成為事實,離不開作為眼鏡的常識所構成的判斷。就如瓦托夫斯基所說,它是「一種文化的共同財產,是有關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的一般基本活動方面應當懂得的事情的一套可靠的指望」。」
實在講得唔錯,常識就係人認知嘅眼鏡,擁有常識就係要有一副好眼鏡。但問題係,胡適嘅哲學史唔應該被冠上「哲學常識」之名。認識我嘅大家都會知道我個人係尊敬胡適,因為胡適係中國哲學史嘅創始人,佢有好多洞見,所以我喺第一季講中國哲學就係用胡適。無論係以倫理理解儒家、以宗教家理解墨子……都係胡適發前人所未發嘅成就。
但同時,胡適擁有時代嘅局限,從依家嘅視角睇嚟,胡適寫嘅哲學史唔應該被認定為好似金科玉律般嘅「常識」,反而係等待被超越嘅對象。
舉幾個例子,一,胡適以老子為諸子開首,呢點已經被學界所唔承認,因為長沙馬王堆嘅發掘,顯示《老子》應該擁有眾多版本,比較完整嘅版本最早係成書於戰國(但都未搵到)。對於文本嘅年代理解唔同,已經足以影響人對哲學思想嘅傳承理解。加上馬王堆嘅《老子》係以德經開頭,同今本《老子》以道經開頭唔同,所以《老子》出現咗胡適所唔可能想像嘅變數;
二,胡適認定莊子係出世嘅哲學,如果以此為常識,就會加深現代人對於莊子「灑脫」嘅形象。陳鼓應作為現代嘅莊子研究者已經講得好清楚,莊子哲學絕非無所事事、遠離世間,佢嘅逍遙係建築喺充滿人間世嘅悲情之上:
「我深感莊子是古代知識分子中第一個對於「自由」提出深刻思考的哲學家。當我理解〈逍遙遊〉之自由主題的同時,也就曾留意到篇末一句「安所困苦哉」透露出的莊子那個時代生存環境的訊息。……所以,我一直能體會莊子的「逍遙」並非在空想的高塔上乘涼,他的「逍遙」可說是寄沉痛於悠閒,其生命底層的憤激之情其實是波濤洶湧的。」《莊子人性論》
以上種種,我唔係想顯示胡適已經過時,反而係佢錯得有價值,佢值得被人批評、超越,所以佢係經典。如果有讀者睇完呢本書嘅序言,然後覺得胡適講嘅就係定論,咁反而會同序言提到嘅文士一樣,身在錯中不知錯。
我哋要去思考嘅係:
建築學、文學、歷史可能可以有常識,因為呢啲知識係可以被確認。但正如我哋喺《更改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