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对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乡村”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也许是更好的自然环境、悠闲的生活节奏,也许是新的生活方式和创业机会,那么去乡村生活和工作可行吗?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哪些壁垒?他们要如何适应乡村生活?乡村是践行永续生活的好选择吗? 在去年 BottleDream 和未来学家俱乐部 & Candy 一起发布了《年轻人未来乡村生活趋势白皮书》后,我们也一直观察到这一种城乡之间的“游牧”在持续发生着。所以播客再次启动后,也一直很想约这些在乡村的朋友们一起聊聊最新的生活状态。 正好这一次受到贝望录播客小伙伴的邀请,和生活在铁牛村的思含以及大墨雨村的婷婷有机会一起发生了这次对话!对了~ BottleDream 的团队伙伴们也在这个跨年刚刚从云南和四川的乡村回来。 ⏺ 本期主播 贝望录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 本期嘉宾 婷婷  云南昆明彝族古村落大墨雨村新村民 思含  四川成都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新村民 短短  社会创新企业BottleDream成员,Open the Bottle播客主播 ⏺ 收听指北 00:05:17...
Published 01/24/24
Published 01/24/24
要说对于变老谁最焦虑?还得是年少力壮的年轻人。在家庭结构与养老金制度持续变化、不确定感越来越凸显的今天,“养老”更早地成为了年轻人开始盘点的新问题。翻翻播客,“到底存多少钱才能好好养老”、“如何避免孤独终老”的相关话题收听量多期破万,大家是真的很焦虑啊! 与此同时,在最近的媒体报道中,“年轻人”这一角色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养老行业之中。不同于过去行业内对从业人员的老说法“一高三低”(年龄偏高,学历低、素质低、待遇低),养老行业因为新角色的涉入也出现了更多新可能。 PS. 参考阅读:一条 | 一帮成都90后、00后,合伙开了家养老院; 中国经济周刊  | 00后为什么不能拼养老事业?和朋友讨论时我们有聊到,如果仅仅用现在养老的情况来思考接下来五十年的老年生活是不合理的,新一代人价值需求的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的养老模式。同时,之所以我们站在今天看向老年有所恐惧,或许和目前的养老也没有真正契合老年人的需求有关。是什么被忽略了呢? 在今天的两位嘉宾中,林烧是一位开了五家养老院的97年院长。他和 10...
Published 01/05/24
在上周马云表示也将入局食品行业后,饱受热议的“预制菜”话题又被进行了一番讨论。只是在经过这一年多来与食物相关新闻的冲击和讨论后,大家听到食物行业的新变化,总会有几丝紧张。活在这个时代,“吃点好的”这件事好像越来越难了。当然,有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判断究竟什么才是“好的食物”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与此同时,在 BottleDream 团队进行食物议题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一群专注有机种植的新农人,TA 们中的许多人最初都不是农产品或者食品行业从业者,但因为看到了传统农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双重不利影响,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和实践有机农业,并有一些伙伴通过农场餐厅、CSA 社区支持农业等形式让更多生活在城市中的消费者接触到更好的食物。 虽然不少大平台也开始设置了“有机”专区,但大部分消费者应该都还不太知晓有机到底是个啥?它就真的意味着更好的食物吗?以及最重要的——它们为什么这么贵!未来,我们还能怎么吃,吃些啥? 带着这一个个“触及灵魂”的问题,我们和三位有机种植者进行了2个小时的深入交流。而 TA...
Published 12/01/23
“有机蔬果、人道主义饲养、可持续野生捕捞...” 欸!在人类世界还算小众的“可持续产品”,原来在宠物世界已经这么卷了吗?在小狗小猫食物袋的后面,我们发现宠物好像已经先我们一步过上可持续生活。 两位并没有养宠的主播对此充满了好奇和win号: 可持续商业众所周知可不好做,为什么宠物市场异军突起? 毛孩子的父母们真的会在购买用品时检索“可持续”三个字吗?对于这个标签,养宠伙伴真正关心在意的是什么? 究竟什么才是对小狗小猫来说的“可持续”呢? 如果说小狗小猫真过上了可持续生活,人呢,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非常端水地)邀请到了一只小狗和两只小猫的主人参与讨论,同时她们也都是可持续行业从业者。聊着聊着我们发现,好像对小狗和小猫来说,“可持续”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事,说白了不过是重回对健康、快乐的追求罢了!人,谁说不是一样呢? 嘉宾: Nicole:可持续养猫用品买手店 SOULKATTI 主理人。两只猫咪Dollar和Colla的家长。 舒婷:现自由职业者,前可持续行业内容创作者。小狗Snowy的家长。 ⏹ 收听指北 00:54  嘉宾say...
Published 11/10/23
孩子会成为打开我们对世界理解,乃至对商业理解的另一扇窗吗? 当父母身份叠加上创业者,对自身对工作、对未来的理解会有什么不同? 在我们聊“可持续”的时候,和下一代的相处会带给我们什么新视角? 今天参与节目的两位嘉宾有着一个有意思的共同背景:在成为了妈妈或爸爸后开始了一段新的(与可持续有关)的创业旅程。因此,上面三个好奇也一直漂浮于我们的脑海中。 在这一期的节目中,我们终于把两位嘉宾邀请到了一块,一起聊聊成为父母后,对商业的视角有了哪些变化。嘉宾中的一位是九月,她是幼岚童装的创始人,也是一个女儿的妈妈。另一位嘉宾是David,他是Brook & Breeze竹子自行车的创始人,也是两个女儿的爸爸。 一个有意思的小背景是,我们录制播客当天,九月和David也都把三位小朋友带到了空间。然后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我们仨在里面滔滔不绝录播客,她们仨在外面嘻嘻哈哈玩耍的上午😊。 ⏹ 收听指北 00:41   嘉宾say hi:两位爸妈、两个品牌 03:07  小朋友会带给一个品牌创立的灵感吗? 04:54...
Published 10/27/23
从 20 世纪女性卷烟广告开始,品牌在参与公共议题、可持续发展这件事上,就逐渐发展出了细分科目——女性主义。当然,它在最初可能只是品牌们单纯的一个差异化营销策略,但到了今天,它已然成为了与当代文化意识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模块。 品牌在这一议题上最显而易见的行动自然是 ta...
Published 10/13/23
时下运动越来越多,徒步、飞盘、皮划艇.........
Published 09/29/23
好久不见朋友们!年更播客终于重启。 我们在过去一年发现,可持续这件事正在从过去的小众越来越走向大众,它不再只是停留在小圈层的议题,而是开始在时尚、饮食、娱乐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甚至很多最初看起来和可持续、和公共议题不沾边的伙伴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个过程中,商业的加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项飙老师在去年年初发出提问:我们是不是正在进入一个“社会型市场”的历史阶段? 即整个市场正在变成社会本身。当商业与消费正成为构成每个人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关于社会变革、环境友好、自我觉察与发展的讨论也应当开始关注商业的角色。 最近几年,我们也比过往看到更多商业在可持续议题上的行动,以及公众对此给予的互动。Patagonia...
Published 09/15/23
“我们能给川渝地区的人们做点什么?” 两三周前,我们收到了这样的读者提问。提问的人和我们一样在事件中心之外,很有意愿做点什么,但是被告知很日常的行动,如省电和日常的环保,对当下的情况并无直接缓解。接着,山火来了……这个提问在我们心里变得无法忽略。 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在宏大事件,例如极端天气、灾害,包括更长期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作为个人该如何行动,如何持续行动? 回到那个问题,能为川渝的情况做点什么?我们也没有很好的答案,但就在诚实面对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团队内的小伙伴说: 既然没有头绪,不如听听那些正在行动的人是怎么行动的? 这就是今天这期播客的由来。我们给正在北培山火中行动的 5 个普通人打了一通电话,他们当中有专业的扑火手,上山砍出绿化带的人,组织跑团巡山的公交车司机小马哥,有开摩托车上山的女骑手,还有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行动的摄影记者…… 时间紧急条件有限,我们用的电话录音音质一般,剪辑有点粗糙,但希望尽快把他们的行动展示给大家,就像在水池里扔更多小石头。 1:14  专业扑火志愿者乐子 连续 24 小时扑火,漫山遍野都是灭火器 ...
Published 09/01/22
妇女节前建组至今,“语言包容性小组”从一个单纯脑暴辱女词汇的群组变成了 BottleDream 成员最自发探究性别议题、代际问题、流动人口等议题的聚集地。作为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语言包容性”外行研究小团体,我们虽无法以学术思维产出报告,但好像都已形成用包容性视角看待生活万物的习惯,并将其完美融入工作之余的吹水闲谈。 疫情之下,组员们不约而同开始关注“小阳人”“牵羊”“大白”等词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正当讨论到了兴头,却忽然看到看理想发布文章“抵抗,不能只靠反对说羊和大白”。有的组员(组长本人)开始动摇,思考“关注语言”的意义感。本次讨论随之产生。 这是被封两个月的内部成员首次聚集闲聊工作之外的事儿,远程连线的声音可能有些拘谨。不过我们的手比嘴灵活,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讨论聊天。   01:19 何为“语言包容性”,为什么要在妇女节成立这么个小组? 09:19 飞书爹味命名和人肉赋绿码 & 复盘一下小组 Q1 的 OKR 22:00 抵抗不能只靠反对“羊”和“大白”,那疫情期间讲语言包容性有多大意义? 33:31 语言是门关乎“包容性”和“场合”的艺术 39:02...
Published 05/25/22
*因为我们强行拉来了居家办公中的父亲,导致节目开头时小孩情绪波动,还望见谅。 我们正在经历一次超出预期的混乱与信任缺失的疫情封控。但在这期间,我们也看见了 03:26 人们开始自发形成互助与自治小组,也有更多积极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走出,开始在疫情下的社区生活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果疫情期间的公共热情持续下去,甚至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的社会会变得如何不一样?” 这是 2020 年武汉疫情解封后,BottleDream 在《疫情下的青年行动研究白皮书》中试图弄明白的问题。站在此刻的上海,11:09 “社区群”占据着我们疫情下的生活,40:06 居委会和社区自治成了居民讨论的高频词汇,我们对此有许多的好奇和疑惑,比如那些行政系统做不到的,真的只能靠民间力量去填补吗?在大家已经尽力填补后,这其中其他的过错就能因此隐身吗?那些和睦友好的互助瞬间,在一切恢复后还会延续下去吗?今天的鸡蛋群蔬菜群,以后真的能变成咖啡群探店群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和 13:55 组建了所在社区互助群租的朋友,以及长年耕耘社区营造的朋友展开讨论。 【社会创新小词条】 社区营造国内讲的 19:37...
Published 04/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