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生离死别是常见的剧情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亲人离世、宠物死亡、朋友断交则是我们不时就要面对的经历。而当这样的离别发生,我们好像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应对那些悲伤、否认、逃避、掩饰、自责……
10 月10 日就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了,借这个机会,「破产书店」邀请了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唐苏勤,与我们一同聊聊她的新书《好好告别:如何疗愈你的哀伤》,聊聊如何正确认识、接纳丧亲及相似情况下的哀伤,如何克服对哀伤的偏见,允许它存在,又该如何安慰正在经历这种哀伤的自己和朋友,如何重新建立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对话中,我们意识到了许多常见的面对哀伤的误区,比如:“节哀”“不用难过了”这类安慰话语,实际上是对哀伤情绪正常性的一种否定。
如何面对自己、亲人、朋友的负面情绪,是一堂我们一直缺席了的必修课。而在抑郁情绪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这堂课更为必要了。
|\ 你能听到的|
3:41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哀伤?
8:21
悲伤和开心都应该被允许
10:56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背后被剥夺的哀伤和自我的丧失
14:04
告别仪式,画上直观的“句号”
18:19
那些不告而别,也成了人生课题之一
22:16
“了解、允许、接纳、意义重建”
24:52
关于自杀者和丧亲者,允许和接纳
26:50
“节哀顺变”?或许有更好的安慰办法
34:19
实现整合性哀伤的方法
37:52
不难过并不是告别的终点
39:44
如何和小朋友解释死亡这件事儿?
51:35
怎样接受死亡教育?
53:24
找心理咨询师时要记住:你是花钱的!
|\ 提到的|
《好好告别:如何疗愈你的哀伤》作者:唐苏勤。不是所有的哀伤都有眼泪。本书用案例帮助你了解不同的哀伤模式,通过自我提问了解哀伤的进程,提供日常生活恢复和心理疗愈方面的有用建议,给予读者治愈自己和疗愈他人的实际帮助。
整合性哀伤:指将哀伤整合到自己的生活中,接受现实,安置好逝者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并建立起新的生命的意义。
《写出我心》: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倡导“用写作来修行”,将“自由书写”“用写作来修行”嵌人全世界书写者灵魂,重塑几代人的写作观念。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公众号ID「grieflab」。致力于探索重大疾病、死亡、丧亲给人们的身心带来的影响,如何帮助人们从中得到疗愈和成长,以及在网络与社区中推广哀伤疗愈自助方案。
死亡咖啡馆:意思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家气氛温馨的咖啡馆里,喝着冒热气的咖啡,吃着美味的蛋糕,讨论着关于生与死的话题。2011年,伦敦开设了全球第一家“死亡咖啡馆”。此后,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开设了近百家此类咖啡馆。
赵可式:台湾地区《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主要推动者,也是在台湾地区推行安宁疗护理念的第一人。
Shelly kagan:耶鲁大学哲学教授、伦理学专家,《死亡》主讲人。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Open Yale Courses: Death: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一定会死。但我如何面对这一事实?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朽的吗?我们的灵魂能够永生吗?如何用这些对待死亡的学识来影响我将来的生活?
|\ 想说的话|
如果你对这档播客有任何建议及想法,欢迎在各收听平台留言。
想来「破产书店」 谈天的话,也可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
我们尽量做到周二上线、每月双更。小红书搜索「破产书店」,这里会发布一些节目之外的边边角角,当然也可以添加微信号:pcsd01,把你拉入「破产书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