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面试被问生孩子,我把B超附在了简历上 | 盲人摸象EP20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20期,也是倒数第80期。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我的好朋友季笙。 我们俩是在勤工俭学时候认识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5年的冬天,季笙即将从复旦研究生毕业。那时候她告诉我说,她要去北京了,做中学历史老师,有编制,有户口,很好的。 后来,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去了香港,做过代购,也卖过保险。很多次,我想问问她在香港的生活如何,是否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但是打开了对话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再后来,她又去了深圳,再一次成为了中学老师。那几年,坊间传闻在深圳做老师是文科生找工作的天花板,我们都以为她又踩中了点。只是断断续续在朋友圈看到她,要么是回老家陪父母看病,要么给自己看病。 如果不是这一次访谈,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这些年季笙到底经历了什么。 用她自己的话说,事太多了,心理医生都写不动了。 每个人都在一刻不停地面对着生活中那些具体的苦难,试图给这些苦难以所谓积极的意义,或者试图为这些苦难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原因,无疑是轻佻的,也是庸俗的。 在访谈的最后,季笙说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命题,我说也许你那张卷子本来就跟别人的不一样。 我想,这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相反,这更像是一种自我锚定。 既然知道了,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总要给自己一个“锚”,才不至于被下一个巨浪吞噬。 【时间轴】 02:59 拿到了上海的编制,却没拿到上海的户口 07:37 东北人确实喜欢体制内,我也确实喜欢做老师 12:10 去北京做老师,第一个月工资到手3000 14:02 那年雾霾大到什么程度,朋友来我家第三天才发现对面有一幢楼 16:41 离开北京,听说香港老师挣钱多,去了才发现…… 18:50 做代购,客人非让我给他直播,挣不了这个钱 23:03 卖保险,老板让我讲地缘政治冲突,也算专业对口 25:08 在香港的出租屋,十五平米,台风来的时候那幢楼都在晃 28:57 我也曾经想过一了百了,但是窗户太小了 30:22 都说深圳老师工资高,其实也要看情况 33:38 为了再拿一次应届生的身份,我在沈阳老家念了一个香港硕士 35:48 每一个靠高考进入名校的失意者,几乎都有一段逆袭的故事 40:05 我大概小学三年级,就发现自己不太聪明 43:41 学历史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救赎 45:41 我没什么野心,也不想要世俗的成功,我就想好好活着 48:41 我答应结婚的条件是,不要买房 56:01 我也不想生孩子,单纯地不想 58:42 三十岁已婚未育的女性,歧视是显而易见的 1:00:13 我把B超附在了简历上,我说我不生孩子,我有病 1:02:38 再一次被毁约,我紧张到日常心率100+ 1:09:20 那一年春节,工作还没着落,我在医院陪护了一个月 1:12:43 学习、健身、吃药,卖惨没用,我把自己变成“全科医生” 1:15:57 健康是我的人生课题,像追逐世俗成功那样,努力做个健康的人 1:19:15 我曾经无比惧怕衰老,但现在我对40岁充满期待 1:25:07 我一直在反省,抱怨自己失去太多没有意义 1:31:16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可能是有史以来嘉宾说过最长的一段话 【欢迎加入听友群】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
More Episodes
本期是我和贝望录主播Bessie的串台节目。 我们总是高估眼下一两年的变化,而低估未来/过去十年的沧海桑田。 当我们回望90年代或者21世纪前10年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为「过去」蒙上一层玫瑰色的滤镜,仿佛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时代红利已经挥手作别。可是,那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们是否也会这么觉得呢? 在今天,代际对话尤其珍贵,特别是那些来自年长世代的经验。这一点,不论是60后的Bessie姐,还是90后的我,都深以为然。 于是,便有了这一次聊天。 这次聊天的主题是「周期」,或者说「危机」。我们聊了很多,聊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聊到了2001年的911事件,还有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
Published 11/13/24
Published 11/13/24
为什么在优绩主义的制度下,社会的财富分配变得更加不平等了?代际的阶层跃迁变得更加困难了?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当我们在东亚的语境下讨论优绩主义时,东亚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优绩主义将教育作为精英地位生成的核心机制,二者的叠加作用在东亚社会导致了怎样的教育内卷? 优绩主义如何与我们今天正在共同经历的内卷、倦怠、时间贫困、意义焦虑、希望格差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上述问题来自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精英陷阱:美国的优绩神话如何助长不平等、瓦解中产和吞噬精英》,作者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丹尼尔·马科维茨。 💕感谢Glowe阁楼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G...
Published 1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