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交媒体棱镜》:好端端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喷子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为什么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日益高涨的政治极化?为什么说两党政治正在撕裂愈发支离破碎的美国社会? 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因为高高筑起的信息茧房让人们沉浸在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判断之中,听不进去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 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当人们在“无意中”走出信息茧房之后,会变得更包容吗? 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泛滥?那些沉迷“祖安文化”的网络喷子(trolls)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 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中找到答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推荐这本书,那么我会说—— 这是2024年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所有书里面,前100页最好看的一本,堪比侦探小说的阅读快感。 【时间轴】 04:47 第一个问题:走出信息茧房以后会怎样?接触不同立场的观点让人们变得更包容了么?真的是因为社交媒体营造的信息茧房所以导致了政治极化吗? 24:03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网络喷子”越来越嚣张?是信息茧房“养蛊”催生了日渐极端化的网络表达吗?“网络喷子”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 44:09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和派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在网络上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温和派的声音变少了,是否意味着人们正在变得更加极端? 64:30 最后一个问题:无论信息茧房是否存在,政治极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乎只会越来越糟,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注销社交媒体账号是一个好选项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我们会是沐浴在全球化余晖之中的最后一代人么? 【本期节目提到的资料】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克里斯·贝尔 窦东徽,罗明明,刘肖岑.网络喷子:演变过程、产生机制及干预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0):138-142. 刘紫川,季诗雨,黄荣贵,等.谁在“按键”伤人——青年网暴者的身份背景与观念特征[J].青年记者,2023(17):80-84.DOI:10.15997/j.cnki.qnjz.2023.17.005.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More Episodes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 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独居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比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一直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独居生活。不久以前,人们还习惯于在年轻时结婚,而死亡才是终止婚姻的唯一方式,当年轻丧偶时,人们选择早早地再婚,而老年丧偶的人们则搬去与家人同住,或是家人选择搬来陪伴他们。但如今,人们选择晚婚,人们离婚,而后十多年地保持...
Published 06/10/24
Published 06/10/24
欢迎大家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30期,也是倒数第70期。 本期内容由支点壳领创品牌图拉斯与轻刀快马联合呈现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我的大学同学莎菲娜。 算起来,我们认识也有十年时间了。这十年里,我们一起去支教,一起经历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身份转变,也在不同的时空各自体验了重新平衡工作与生活、为生活寻找支点的过程。 莎菲娜来自新疆阿勒泰。对,就是那个最近大火的阿勒泰。 从阿勒泰到上海,有4400公里,相当于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到海南三亚的距离,如果坐火车,最快也要3天,60多个小时才能到。 如果不是这一次访谈,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驱动莎菲娜从阿勒泰到上海,驱动她在职场遭遇意义危机的时...
Published 0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