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二十世纪的两个巨人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一生互相争斗厮杀,但是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都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认为,直到现在,蒋介石都是中国共产党无法回避的人物,也是把海峡两岸连接起来的不可缺少的人。 赖小刚引述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米特(Rana Mitter)在其《现代中国简述》一书中的描述说:“如果我们相信有灵魂,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蒋介石与毛泽东的灵魂在中国的上空游荡。蒋介石看到现在的中国会不住地点头微笑,因为这正是他当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中国。毛泽东的灵魂则在蒋介石的身后不断呻吟,因为他的理想破灭了。” 收听CH_Interview_1-20191115-WIC10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性不同,机遇不同,创立的政治实体也不同 赖小刚说,毛蒋二人作为政治家,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保持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两人的价值观很不相同。蒋介石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体现了一种沙文主义加上儒家学说的价值观。他也是个泛亚主义者,对日本和印度都怀有一种天然的情结。他非常欣赏日本,认为日本之祸绝非中国之福。同时他还是一个基督徒。但是和早早写出《实践论》、《矛盾论》的毛泽东不同的是,蒋介石始终没能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来。 毛泽东的价值观可以用“斗争”二字概括。对他来说,斗争具有普遍性,是永恒的,合法的,没有道德底线,只有实际的收效。赖小刚说,至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证明了他的斗争哲学优于蒋介石的儒家学说。他打赢了内战,而且把一大批年轻人吸引到自己的队伍里来,让中国共产党充满活力。 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根据他的回忆录,毛泽东一见到他就说,今天这次会面要让蒋委员长不高兴了。(Keystone/Getty Images) 但是毛泽东把世间万物都归结于斗争,1949年之后一个群众运动接着一个群众运动,过早地用尽了所有的资源,把事情推到了极端。 毛泽东好斗的个性和童年有关 毛泽东的父亲是个精明而勤劳的农民,经常因儿子沉迷读书打骂他。毛泽东有一次以跳进水塘自杀相威胁,最后迫使父亲让步。他在和父亲的斗争中尝到了胜利的甘甜。他13岁时写下的《咏蛙》一诗体现了这种好斗的性格。 蒋介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但是父亲早逝,母子俩受人欺凌。他由母亲和祖母养大,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后来有人说他有“妇人之仁”,与这个成长环境有关。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Keystone/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赖小刚引用前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威廉姆.科比(William Kirby)的话说,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的人。北伐时他曾在半年内收复了大半个中国,抗战初期在一年之内丢掉了中国的东半部,抗战结束后在半年内收复了大半个中国,然后在两年半之内失去了整个中国大陆,但是他的政权生存下来了。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血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新中国诞生。可以说,没有蒋介石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最大的政治遗产 赖小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是中华民国的延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1949年以后的许多大工业项目实际上有民国的影子,例如三线建设是蒋介石抗战大战略的更新版。他还谈到,现在讲到外蒙古,讲到苏联,都不能绕开蒋介石这个人物。 他认
More Episodes
应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上海移民加拿大,现居BC省。她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加拿大法语文坛崭露头角,多年来潜心读书写作,去年出版的《Rayonnements》是她的第十五本法语作品。 这个法语词汇同时有“荣耀”和“辐射”的意思,对本书主人公居里夫人一家来说再合适不过。在应晨看来,他们和她上一本小说《创伤》(Blessures)的主人公白求恩一样,代表了一种她想要刻画的人类精神。他们就像灰烬中的火星,让她觉得“我们做一次人还是值得的”。如果有一天人类离开地球或是彻底改变,这些人是应当被记住的。 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极不平常的时代。信息革命和生化革命正在给大自然、语言以及整个人类带...
Published 01/25/21
Published 01/25/21
欢迎来到加广中文台“加中建交50周年”特别系列节目。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七集,也是最后一集。 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我们采访了加拿大熟悉中国事务的五位专家、学者、记者,从他们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回看加中关系五十年。 过去的两年,加中关系可谓跌倒了谷底,那么未来会如何?在加拿大的对华政策上,他们有什么预见? 欢迎收听“加中建交50周年”播客第7期:来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充满不确定......
Published 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