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蝶很美,温尼伯一家华人繁育和放飞帝王蝶的故事更美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题图照片中的这个小女孩雯雯今年刚刚9岁,可她跟着妈妈养育救助北美有名的帝王蝶已经有6年了。照片中围着她飞舞,落在她身上的就是她们孵化和繁育的帝王蝶。 雯雯的妈妈丛岩在曼尼托巴省旅游局工作。她说:“在6年的时间里,我们大概成功地放飞了有一千只帝王蝶,其中去年放飞的最多,约有400只。今年约有200多只,再有两三个星期就要放飞了”。 两年前丛岩和女儿雯雯的合影(RCI) 记者以前也知道加拿大有很多人喜欢帝王蝶,但很少听说有华人参与其中。因此当在朋友圈中得知丛岩已经是资深帝王蝶迷之后,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她的电话。此次采访大概围绕3个方面展开:帝王蝶的神奇之处;参与繁育帝王蝶的初衷;几年来为保护帝王蝶都做了什么? 神奇的帝王蝶  帝王蝶是从英语名称(Monarch)直接翻译过来的叫法。也有字典中称为黑脉金斑蝶,实际上这种叫法更形象地概括了帝王蝶的美丽。而这种蝴蝶还有更神奇之处,丛岩介绍说: “帝王蝶不仅很漂亮,而且是北美最厉害的蝴蝶。它与其他蝴蝶的不同之处是,它像候鸟一样有迁徙的习性,而且是远途迁徙,从加拿大的南部要飞到美国的南部和墨西哥的中部过冬,最远可达5000公里。这在昆虫类动物中是非常罕见的。而帝王蝶自身的重量只有6克左右,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强壮。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究为什么这种蝴蝶要迁徙,是怎么给自己导航的。有的说是依据太阳,有的说是根据磁场,还有的说帝王蝶自身带有一种化学功能。其中加拿大的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最早,时间最长,有30多年。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之后,震惊了世界,也让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特别的蝴蝶”。 从蛹化成蝶的帝王蝶在丛岩家室内受到保护(丛岩提供/RCI) 为什么需要人类的救助 近年来,帝王蝶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2013年,加拿大广播公司网站评出地球气候变化10大新闻图片,其中就包括帝王蝶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由于适宜帝王蝶生存的区域减少,帝王蝶的数量在2012年由3亿5千万只减少到6千万只。这其中有气候变化多端的原因,也有人类行为的影响。 丛岩还提到,帝王蝶在自然环境下的繁育率本来就很低,由于它的卵和幼虫有很多天敌, 所以在自然中的存活率不到10%。 “帝王蝶有很多天敌,尽管它只吃带有轻微毒素的乳草,以求减少天敌,但从蝴蝶产的卵开始,就有蚂蚁、蜘蛛吃它们,等孵化出幼虫又有各种鸟吃他们。我们找卵的时候就能发现,很多卵已被吃掉了。而且很少看到大一些的幼虫。说明这些幼虫没长大就被天敌吃掉了。我们把找到的卵拿到家里或放到透气的筐子里,就是为了避免它们被天敌吃掉。同时也让它们把卵产在筐子里,以保住这些卵”。 美丽的蝴蝶开启了美丽的心灵 丛岩家里的帝王蝶蛹,她最初曾把它当成了玉石项链坠(丛岩提供/RCI) 回忆当年是怎样开始关注帝王蝶的,丛岩仍是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的夏天,我在周末带着3岁多的女儿去参加社区活动。温尼伯夏天的各种户外活动很多,有一个节庆活动就以帝王蝶的名字命名,而且确实有相关的展览和知识介绍。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种蝴蝶给迷住了,开始我还把它绿色的蛹,当成了玉石项链坠。 我们在现场就了解了一些有关帝王蝶的基本知识,知道这是一种需要保护的昆虫。而我在那次活动的抽奖时,还中了奖。奖品就是一盆帝王蝶
More Episodes
"加拿大在七零年承认了中国。究竟当时,中国向西方承诺了什么?还是西方对中国有不切实的期待。姜闻然教授认为,中方当年承诺的和西方期待的是非常不同的。" 各位好,欢迎继续收听“加中建交五十年”系列访谈的第4集。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多伦多平和与外交研究所的亚洲项目顾问姜闻然教授。 姜闻然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八零年代中期就来到了加拿大,曾执教于阿尔伯达大学,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他称自己“首先是个加拿大人,然后才是中国人”,而在中国成长的背景,令他对加中关系的分析有另外一个角度。 欢迎收听播客:专访姜闻然教授:“看加中关系需要有战略耐心”...
Published 11/26/20
Published 11/26/20
欢迎阅读以及收听我们的系列专访合集:加中建交五十年 从今天开始,加广中文台推出特别系列节目“加中建交五十年”,将会采访五位加拿大政治、学术、外交、媒体领域熟悉中国事务的人士,梳理加拿大与中国建交五十年的历史,介绍加拿大对中国从友善、期待,到茫然、失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是我们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专访“加中关系活的编年史” 傅尧乐:从理想到现实...
Published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