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梦境是现实的倒立”。我们的睡眠时间占了生命的一半,梦与现实体验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在梦境中的各种有趣经历,从古至今被以各种形式记录在人类历史里。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领域。但除了我们对梦的浪漫感性认识,在神经科学与哲学中也有对梦的严肃研究。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研究员代海强老师,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一起讨论关于梦境的研究。 本期纲要 维特根斯坦与梦境怀疑论:关于 “梦境报道”的语言游戏 关于梦的两种怀疑:本体论怀疑和认识论怀疑 记忆都是可检验的吗?那梦的记忆呢? 科学家们如何研究睡眠与梦? 清醒梦 ...
Published 06/30/20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 本期纲要 5:10 针对B站抑郁生态的话语分析 10:44 戴上「疾病」帽子的人:继发性获益 15:23 无法瞬间长成大人的孩子 24:32 二次元圈子的互助社区 28:39 B站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健康普及视频 40:53 给B站用户讲故事 44:40 精神动力学派:戏剧、插花、绘画能治疗轻量抑郁吗? 51:11 精神健康社工和心理咨询医生辩论起来 01:01:14 B站人员的难题:抑郁发病内容应该被审核吗? 01:14:23 「B站人均抑郁症」 01:19:25 几位主播都在做什么 延伸阅读...
Published 06/16/20
本期纲要 在“科普”系列中的第二期,神经现实最高产的原创作者曹安洁加入了我们的谈话。不论你是否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学生和从业者,希望我们谈到的内容能启发你——科学普及是让人有所得还是有所思,如何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写自己的书是什么体验等等。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6:30 如何向人解释神经科学是什么 12:16 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16:05 如何在心理学历史中寻找认知科学 22:52 用图文、视频课程科普是什么体验? 28:37 什么是“抖擞整本书掉不出一个字”、有人情味的内容 32:25 一名日本脑生理科学家与侦探小说家的故事:木木高太郎 39:42 你喜欢干货还是湿货?科学内容的硬软问题 43:30 科普存在于内容而非形式中 48:00...
Published 06/05/20
恐惧是生命的基本情绪,与环境,权力、社会架构、和个人命运等紧密相关。恐惧有生物和生理基础,又兼具开放性与随意性,也对自由、自律、自主等传统的哲学概念形成挑战。研究恐惧对情感神经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荷尔蒙回路,记忆和学习,以及心理治疗等都极具意义。 朱锐教授研究心灵哲学,早期偏重于图灵计算模型论中的功能主义。后随学科发展,更加注重神经网络和人脑情感系统的结构性。对柏拉图和比较哲学也颇有研究。这一期我们一窥神经科学与哲学是如何理解“恐惧”情绪的,并借着理论反观当下生活。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纲要 “恐惧”真的很难定义 02:22 有关情绪的两个谬误 11:00 恐惧的记忆和记忆中的恐怖是两回事 16:45 杏仁核损毁后会发生什么?18:46...
Published 05/07/20
Published 05/07/20
赵思家是名兴趣⼴泛的科普创作者。本科读神经科学,博⼠则研究听觉和神经递质⽅向, 但她做的科普内容、愿意探索的科普⽅式远不止如此。她的科普⽂章生动平实、真诚有趣,坚决拒绝成为“知识包”。你可以在知乎搜索到她的科普内容。 在接下来两期中,赵思家会和神经现实分享有关科普的困难、逸事、内闻。一直以“科普 组织”介绍⾃己的神经现实也希望通过这次对谈,展开讲讲科普从业者可以做什么、为什么以“科普”为志业有意义感。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本期纲要 从知乎写回答开始,我逐渐成为了用理论连接不同话题的写作者 01:24 我想吸引那些不了解科学的人,想引起他们衷心的好奇和探索 07:23 编辑问我“为什么有人看科普呢?”,我问“为什么有人不看科普呢?” 10:13 科普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
Published 04/22/20
慢性疾病是指那些无法治愈,但病程可控的疾病类型。包括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AIDS、精神疾病等,其中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依赖药物维持基本的身体机能,才能过上在很多人看来理所应当的“正常生活”;而在此次疫情中,处处封锁的交通导致了某些慢性病患者取药难的困境。在疫情爆发的中心,一些带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被视为感染病毒“高危群体”,他们的心情更加焦灼、在日常生活以及医疗护理中也更加小心翼翼。疫情之下,药物短缺和感染风险问题让这一群体的生存之艰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看不到他们的病痛,一旦日常的情境被打破,当你知道了他们的存在,你会怎么做?其实,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做起来并不很难。 对慢性病患的个体和家庭而言,慢性疾病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对社会而言,对慢性病的错误认知带来的不公正的歧视、隔离,如何加剧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存危机?我们如何看待慢性疾病带来的影响?我们一生如此漫长,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免不了会经历与疾病搏斗的痛苦;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家庭,也会有受到慢性疾病影响的可能。 ...
Published 04/07/20
借助现代科学,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神秘面纱。然而面对智慧自身的载体,我们却常常只能秉持一种不可言说的态度。意识,这个我们无比熟悉,却又不知如何定义的东西,在哲学中是如何被讨论的呢?一些哲学家试图通过思想实验证明,我们无法通过一个事物的外在表现判断它是否有“意识”、有“智能”。这些思想实验靠谱吗?它们试图回答的又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好问题吗?本期神经漫游,我们来聊聊——“意识”。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本期纲要 [2:52] 人工智能助手未来会有意识和智能吗?笛卡尔说“不会”。(将会提到:二元论和理性灵魂) [11:04] 你觉得灵魂存在吗?可以通过“外在”的实验了解“人们”的想法吗? [14:03]...
Published 03/26/20
在本期新冠系列播客中,我们将探讨谣言的定义,阴谋论的产生,以及为什么人们容易轻信某些传言。此外,我们也谈论了疫情期间,传统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及当下的新闻环境等。我们建议您移步「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阅读。 本期纲要 02:05 印象最深刻的谣言 03:04 厘清三个概念: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和谣言 06:12 信息缺乏时期最容易出现谣言 07:10 阴谋论的土壤 09:24 人类天生就有为事物寻找因果关系的倾向 13:17 认知偏见和确认偏误:我们总是有意寻找有利的证据 14:58 直觉和理性的冲突能否改变?两种认知科学流派的观点 20:25 “辟谣”方法论:媒体人和普通人如何做事实核查 24:25 老年人轻信谣言的现象如何改变 31:50 现在的“辟谣”都有哪些问题? 36:20 国外做事实核查的经验 41:27 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 48:42 疫情中的社交媒体:情绪和同理心的力量 56:06...
Published 03/03/20
一场疫情,我们见证了灾难和人间冷暖的同时,还见证了护士被迫剃发,10万一线女性医务人员生理期急需的卫生巾却不能被纳入救援物资。女性需求被忽视,被物化,被当作物品来PUA的现实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如iOS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Overcast、Castro或安卓系统中的AntennaPod)收听我们的节目。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唯一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声破天找到我们。我们建议您移步「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图片和阅读。 【本期人物】 Cody:在纽约读临床心理学的博士。本科参与过学校的性别性向平等社团,对平权一直有关注和了解,爱好很多,最近在努力多写稿子 Dora:UCLA人类学/HBS本科在读,喜欢社会人类学、民族志学、神经疾病的跨学科研究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持续关注性与性别议题,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老猫照片直接用之前的吧,捂脸)...
Published 02/22/20
疫情来袭,如何缓解焦虑等情绪,增加内心的稳定感;创伤后应激障碍会不会在疫情之后大量出现,医疗从业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情绪该如何处理;替代性创伤发生在谁身上,该怎么办?疫情心理热线和危机干预热线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Published 02/12/20
这就是林茨特辑的最后一期了,不论你是否到了林茨电子艺术节的现场,是否连续听完,都感谢你的收听。这是神经漫游第一次尝试跨领域制作节目,我们非常希望能听听你的听后感受。你可以通过我们的反馈邮箱(neureality [at] outlook.com)或是音频平台的评论给我们留言——你的反馈是我们节目唯一的回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如iOS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Overcast、Castro或安卓系统中的AntennaPod)收听我们的节目。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 唯一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声破天 找到我们。 重要声明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鼓励现场体验。 ...
Published 02/09/20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新冠病毒是什么,它究竟源自何处?这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了我们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期待特效药和疫苗吗?疫情当下,神经现实团队特别策划了新冠系列的播客节目,我们将从病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全方位剖析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敬请关注。 我们建议您选择「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材料。 本期纲要 01:57 新冠病毒是什么? 05:26 临床如何诊断? 06:34 新冠病毒的传播和吃蝙蝠有没有关系? 08:42 新冠病毒在中老年人里重症率高的原因 10:25 如何预防? 13:09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16:56 医务工作者现在面临的困难 26:58 新冠病毒的微生物学特征 29:00 R0的流行病学意义 37:40 新冠肺炎和SARS有什么区别? 46:52 有没有特效药? 51:08 药物研发到推向市场要经过哪些程序? 53:55 双黄连口服液真的有效吗?...
Published 02/06/20
重要声明 主播为本期由于播音事故导致的音质下滑郑重道歉!(鞠躬) 此外,请尽管摄取本期延伸阅读中的营养吧!本期推荐了两本书,两部剧和一档播客,以及若干补充资料。我们建议您选择「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材料。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我们鼓励现场体验。在评论区可直达购票链接。 本期纲要 0:00 #凝视之墙#:余光与眼动暴露的东西 5:50 艺术看得越多,越会看艺术? 9:39 后印象派和印象派艺术的科学基础 13:34-18:45 眼动追踪仪器的轶闻:平时看美女你都在看哪里 20:10 你的眼睛并非忠实的镜头,你的大脑是专断的导演 24:53 注视眼前人:论油画 vs 摄影的曝光成像 28:33 蒙娜丽莎的微笑,解谜的一种方式 30:00 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各种奇怪事物里看到人脸? 32:40 #地磁水琴窟#:将不可见的地磁线化作琴声 41:45 记得盯着水杯 43:35 一个联想:科学家 Abe Davis...
Published 01/29/20
重要声明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鼓励现场体验。 直达购票链接:https://shop4403306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xhsoj1g9lbsv?dc_ps=2428152079840273415.200001&redirect_count=1 另,由于喜马拉雅显示文字不全,我们建议您移步官网、推文或其他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材料。 本期纲要 # 改造的天堂:衣裙 [01:26] 从贺建奎基因编辑说起;脱靶意味什么 [09:35] 为什么没有放一只荧光水母移植狗——衣裙作为媒介 [19:16] 一个脑洞推理:基因改造和其中的权力关系 [24:26] 人为干预动物基因是干预演化 [26:30] 使用基因改造产品的集体无意识、公共教育和舆论监督 [30:05] 生物黑客和技术民主主义 >> 浩然翻译的文章 [42:04] 韦伯“祛魅” [45:04] (跑题时间)特殊的服装设计能解放伊斯兰妇女吗 ...
Published 01/18/20
哲学家萨特曾提出过评价小说家的一个角度。他说,“小说家的技巧,在于他把哪一个时间选定为现在,由此开始叙述过去。” 这种能力显然不只是小说家的专利,更是每个人的特有之处。人能轻易构想已经发生和尚未发生的事,也能构想没有发生和本可以发生之事。通过构想“本可能”(could-have-been)的时间线,我们反思自己所做的选择,但与此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生活在一条时间线上。这运用的是我们的大脑表征(represent)时间断点(temporal junctures)的能力,即我们能设想一个与现实版本分歧的时间点,由此想象在另一种自主选择下会导致的事件版本。科学家认为这类表征能力自儿童时期开始逐渐复杂,我们先学会的是设想非此即彼的不同未来,为之作准备。再后来,我们学会了后悔。...
Published 01/15/20
睡眠的重要性,这个话题已经是健康生活中的老生常谈了。然而,熬夜修仙依旧是当代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很难打心底接受相关的科学知识,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中是头一次出现吗?“年轻人太冲动”这句话又有着什么样的神经背景? 人类的情绪十分复杂,科学家们在梵语中找到了一个词用来代指一种特殊的情感——“被爱感动”,它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另一边,也有研究揭示了悲伤情绪和吸烟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禁烟广告里为什么不应该出现悲伤的因素。 此外,光遗传学工具怎样让我们“重得”失去的记忆?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又和成年人脑容量有着什么联系呢?请关注本周的神经周周发吧! 编辑:阿莫東森、沁仔、Dora、Dianna、秀才 配音:Dora 后期:荷阳 「神游口播室」是神经现实的每周资讯栏目《神经周周发》的播报版本,欢迎大家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或各大音频平台订阅收听。
Published 01/14/20
新年第一周,你的2020过得如何?很多学生党已经放假了,工作的人也在元旦节放了短暂的一天假期。假期里容易放纵的我们很可能熬夜、喝酒,那么熬夜和宿醉,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熬夜可能让你注孤生、宿醉其实标志着身体进行着“保卫战”,不过醒酒偏方真的有用吗? 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流行文化中的暴力因素,它们引发了神经科学家们的什么研究?运动和学习又有着什么神经联系呢?本周的神经周周发,“问题”多多,值得你看。 编辑:阿莫東森、沁仔、Dora、Dianna、秀才 配音:Dora 后期:荷阳 「神游口播室」是神经现实的每周资讯栏目《神经周周发》的播报版本,欢迎大家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或各大音频平台订阅收听。
Published 01/09/20
你的大脑能做的最厉害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理解时间了。我们常常把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并置。但实际上,时间与空间有很大区别。除却在大脑里回忆和想象时间的前后,你不能很自在地在时间的海洋中导航——如果真能轻易做到,也不会有星际穿越那样的电影了。时间总是被我们以理解空间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和比喻。我们会说时间是河流,或是道路,一条没有任何分岔、交叉、出口或转弯的道路。但和空间不同,我们可以用触摸的方式体验空间;但我们的大脑里没有一个叫时间感受器的东西。 我们的大脑是怎么表征、再现和理解时间的呢?为什么记忆里承载了时间的陈旧和新鲜,为什么我们说记忆会被时间磨损?这一期我们从神经科学的一项研究来聊一聊大脑如何理解和编码时间、时间的数学模型和我们对时间的观念。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Published 01/05/20
Published 01/05/20
跨年夜将至,神友们准备好迎接新一年的冒险了吗?未来的科学资讯似乎离我们仅有一步之遥。来神经现实,为神秘的2020揭彩吧! 偏见是如何形成的?人们为何排斥异己,为什么动摇已有的社会观念如此之难?科学家发现一种信息偏好现象,被称为“确认偏误”,并正尝试寻找这种模式的神经基础。这项研究启示我们超越神经机制,汲取多维度信息。 “瘾君子”的神经线索?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的一项研究标记出纹状体中阿片类物质的靶向神经细胞,并绘制了一个分子3D地图,这意味着科学家将在大脑中决策行为和成瘾分析方面,有重大突破。 长期积压的谜题:多巴胺细胞会不会被多巴胺的代谢产物杀死?研究发现,不仅不会,而且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收系统”。神经疾病也许能破坏这个“回收系统”,从而导致疾病。这会为帕金森病等疾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向吗? 编辑:阿莫東森、沁仔、Dora 配音:Dora 后期:荷阳 ...
Published 0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