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主播的话:好久不见,距离我们上次更新已经快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大多数时间在照料孩子。我的孩子去年8月份出生,现在已经快11个月了。这期节目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几位做性别研究,或者说研究中有特别关注性别问题的学者,其中两位是学术妈妈。我们谈到一些结构性的话题,比如中国和英国、丹麦的育儿模式与社会政策,同时也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分(tu)享(cao)了我们自己关于育儿劳动分工,社会与社区支持,育儿假分配和商业化育儿活动的经历和体会。个人即政治。在被视作是私人领域的照料劳动与家庭再生产劳动方面促进性别平等任重而道远。抱怨,揭示问题,将种种隐形的劳动形式纳入到公共视野当中,仅仅是一个开端。
【嘉宾】
Kailing Xie (Birmingham)
焦霖(北外)
Ting Guo (Liverpool)
【主播】Chenchen Zhang(@chenchenzh)
1:30 嘉宾自我介绍
5:00 为什么说“个人即政治”?
12:00 个人的身体与家庭领域作为权力管控的对象
19:20 有关育儿与性别的讨论和贬低照料劳动的发展观和增长观紧密相连
22:00...
Published 07/06/22
这期节目我们聊了一系列和城市与城市化有关的话题。从北京的“留白增绿”到深圳的城中村改造,从“种房子”的村民到生活在“永久的暂时性”中的流动人口。我们还谈到如何超越国家和市场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全球知识生产中的北方霸权和突破的可能性,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人类纪”,如何在发展主义的逻辑和现代化话语之外重新想象我们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等等。嘉宾的相关作品在文案的最后。
【嘉宾】
赵益民(中国人民大学)
战洋(香港理工大学)
【主播】
张晨晨 (@chenchenzh) & 林垚 (@dikaioslin)
【时间轴】
3:06 嘉宾自我介绍
7:00 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什么?学科史和目前的转向
22:00 北京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如何改变了城市空间?
24:30 十多年前的城中村提供的活跃的非正规经济和生活空间
31:00 “留白增绿”,对“和谐宜居之都”的构想如何改变了大地的样子
37:00 北京和深圳城中村改造和开发过程中的区别
40:00 村民们作为“官方城市主义”的参与者,时间性和暂时性
49:30 国家 vs...
Published 08/01/21
「宗教」並不外在於日常生活,而是彌散在社會、歷史、文化、政治中的點滴;「宗教學」幫助我們反思歷史,同時理解今天的世界。
嘉賓:
賓夕法尼亞大學 程曉文 (Hsiao-wen Cheng)
香港大學 李紀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 倪湛舸
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神務碩士 醫院宗教師 鄭利昕 (
[email protected])
主持:郭婷
2:47 悼念林富士老師(1960-2021)
4:50 英美神學院、宗教學經歷
41:32 落後與進步的形成、護家盟、福音派的全球聯繫
45:40 美國宗教師(chaplain)的訓練
56:10 宗教系在美國與去基督教化
1:03:17 「宗教」彌散在社會、歷史、文化、政治(diffused religion)
1:07:47 宗教是具身的實踐(embodied practices)
1:08:21 基督新教對今天宗教概念的壟斷影響,但基督教本身也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歷史過程
1:14:11 信仰與能動性(agency)
1:19:09...
Published 06/26/21
嘉宾:
王菁(上海纽约大学)
罗钰(香港城市大学)
主播:张晨晨 (@chenchenzh) & 林垚 (@dikaioslin)
这期节目我们和两位分别关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者一起聊了聊民族建构,身份认同和他者想象。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民族”一词是怎么来的,“民族识别”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我们谈了民族身份建构中语言、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盘根错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力量的互动,西北和西南地区文化地景的差异,“原住民”这个词的政治意义,“原生态”概念的流行背后的汉族与都市凝视等等问题。最后我们把视角转移到网络舆论中的反穆与恐穆言论,反思全球背景下近年来反穆话语采用的词汇和诠释框架的流变,以及普通穆斯林群体对网络恐穆话语的回应。
【时间轴】
3:20 如何对现在的研究主题产生兴趣?作为“外部人”与“内部人”的人类学者
14:00 田野调查中的positionality
16:30 山东与福建县城对不同族群身份的日常认知
25:40 “民族”概念的谱系,“民族识别”的过程
35:00 民族概念的建构中苏联、日本与西方思想资源的影响,种族概念的影响
40:00 ...
Published 06/03/21
RSS訂閱:https://feeds.buzzsprout.com/1171871.rss
收聽: Apple Podcasts
小宇宙
Spotify
嘉賓:
洪廣冀 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吳易叡 香港大學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
主持:
郭婷+林垚
從疫情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傳染病帶來的問題不只是醫學意義上的疾病本身,還有恐懼,污名,種族,性別,政治,社會結構,等等等等。科技是否讓生活更美好,科技是否是西方的發明,為什麼後進國家都競相發展科技,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討論;社交恐懼症,密集恐懼症,政治抑鬱……也是現代經常聽到的話題;豆乳、牛奶、醬油、末日松茸,這些都是科技與社會(STS)的研究範疇。
「自然從來不是自然而然的。如果科學與自然的二分代表現代,那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一期播客討論社會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社會的複雜和異質,文化的流動。
2:30 美國的疫苗和科學認知與政治
4:16 政治對科學的影響,政府的信任,疫情與心理
6:00 從採集台灣兩棲類到社會與人
12:28 台灣STS的興起,傅大為編著《科技渴望社會》、《科技渴望性別》
16:00 從臨床醫學到醫學史
17:30...
Published 05/02/21
RSS訂閱:https://feeds.buzzsprout.com/1171871.rss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嘉賓:姜學豪 (Howard Chiang)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謝瓊 (Miya Xie Qiong) 達特茅斯學院 岑學敏 (Desmond Sham)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主持:郭婷...
Published 03/13/21
这期节目我们与两位分别研究在华非洲人和在非华人的嘉宾聊了聊“日常中非关系”,流动迁徙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与隔阂和主流叙事之间有哪些差距,种族与阶层的交叉,“低端全球化”与不断变化的迁徙路线,刻板印象与媒体,流行文化中的非洲想象等等。主播:张晨晨 + 李瀚伦嘉宾:林丹(中国人民大学);李杭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Teni – Case【时间轴】1:20 嘉宾自我介绍3:30 什么是日常中非关系,什么是日常多元文化,国际关系研究为什么也需要关注日常9:10...
Published 12/20/20
RSS訂閱On queer theory, affect, transgender politics, trans philosophy, and the reparation potentials across & beyond national-geopolitical...
Published 10/30/20
RSS订阅:https://feeds.buzzsprout.com/1171871.rssApple...
Published 10/09/20
RSS订阅:https://feeds.buzzsprout.com/1171871.rssApple...
Published 08/21/20
#04...
Published 08/02/20
【在资本和国家权力的夹缝中,在社会与个人的迁徙流动里,看见劳动者的尊严。】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董一格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教授沈洋,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女权主义,性别,劳工,和城乡迁移。沈洋分享了她在上海餐馆,董一格分享了她在国产纺织厂转变成的富士康工厂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观察。我们从当代中国女权主义话语和行动的多样性谈起,谈到社交媒体舆论空间的变化,跨阶级的团结(solidarity)是否可能,在系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个人选择的意义和局限性,性别对城乡迁徙经验的塑造有什么影响,非正式...
Published 07/21/20
本期是“中国语境下的种族话语和种族主义”对谈的下半部分。音质依然抱歉,我们靠内容取胜 ¯\_(ツ)_/¯对谈人: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瀚伦[1:30] 种族与性别,对跨种族/跨国婚姻的态度和叙述[11:40] 从"愿嫁汉家郎"(台湾电影〈水摆夷之恋〉插曲)到流行音乐中的华夷秩序想象[13:00] “灯塔主义”自由派 与 右翼民族主义者 在种族文明秩序观上的相似与不同[24:40] 汉族中心主义的叙事中对“少数民族”的他者化和非人化[27:00]...
Published 06/24/20
《时差》首期节目对谈人: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瀚伦简介:这期节目我们讨论了种族话语和种族主义是如何参与到中国的国族建构中,与我们的国族身份有何联系,在社会文化中的种种表现等。因为这期对谈的时间特别长,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中我们还谈到:种族与性别,种族民族主义(racial...
Published 0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