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和她的爱情,女性和她的欲望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今年三月,《人物》作者戴敏洁到了湖北钟祥,见到了余秀华和杨槠策,那正是这段并不持久的关系最甜蜜的时期,他们在油菜花旁休憩,在院子里饮酒作乐。这些细碎而黏稠的状态,记录在报道《春天,诗人余秀华尽兴快活》里,一同被记录的,还有余秀华在甜蜜之外的感受:她知道外界对她的恋情有非议,她知道这段关系里包含着交换,但她不愿意在感情里斤斤计较。她也知道恋情总会结束,但她愿意尽力对杨槠策好一些。四个月后,这段关系以杨槠策对余秀华使用暴力告终,在当地警方的调解下,杨槠策给余秀华写了一封道歉信,在其中教导她如何读书,如何生活。而余秀华在微博上表示,自己陷入了漫长的失眠。这段从一开始就被直播的关系成了探究当下两性对于亲密关系理解的典型样本,《人物》杂志编辑槐杨、楚明和作者戴敏洁在本期播客中聊了聊余秀华和她的这段爱情,也谈到了亲密关系中的两性差异,爱情在当下遭到的规训,以及女性如何处理自己与情欲的关系。我们希望,在拒绝暴力的前提下,爱情仍然能有获得新的叙事的可能性。【时间轴】01:44 通过直播,他们展示了恩爱,也让余秀华在关系的最后,明确地被杨槠策裁定为一个“疯女人”。06:09 争强好胜的石牌女人,而杨槠策在当时接过了她的矛。13:43 强烈的“得不到”,一种女性生活的孤绝状态。20:30 爱是多少条件的匹配?多大程度的交换?余秀华对此有认知,但她不愿意计较。25:55 当一个男性主动去追求一个女性,他拥有更多的权利。“疯女人”无处不在。34:06 爱情与身体的关系,漫长的无解的冲突。   39:10 有些人指责余秀华“恋爱脑”,但爱可能是唯一能够穿越偏见、建立连接的东西。43:43 对爱欲的追求,一代一代地在女性身上发生。51:38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对于情感的冒险往往都没有好下场。54:03 是依靠自己还是仰赖他人?情欲到底该如何解决?01:01:37当杨槠策劝诫余秀华如何读书。【本期音乐】《What It Is to Love》 - Painted Water《勇》- 杨千嬅
More Episodes
写作对麦家来说是一种生理需要,没有写作,那些自童年开始盘根错节的羞耻感就难以被抚摸。童年和家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虽然没有摧毁他,但切碎了他的情感和人生,他残缺而坚硬的活着。在金山寺和蒋家村写作时,他刻意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把自己生活需求压到最低,然后给写作让路。他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但他没有办法得到快乐。 他也曾离开家,逃离了自己的童年,又一次次折返:在《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给他赢得巨大声名之后,他却放弃了这样的写作,转向了故乡和童年。他说,身为一个作家,他无法也无需通过文学来改变自己童年的记忆,甚至想小心翼翼地保护童年那种被伤害的感受。童年困住了麦家,成为他永恒的人生地标。 ...
Published 06/21/24
Published 06/21/24
本期播客,《人物》对话周深。从专辑《反深代词》首支单曲发布后收获的「仪式感」讲起,周深和《人物》负责人张寒一起聊了聊他耗时7...
Published 0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