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他们仍然热爱写作?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几天前,因着写作课上线的由头,几位写作课讲师聚在一起,录了期播客,谈论他们经历的写作。 一个半小时里满是欢声笑语,虽然每个人都谈论了一些痛苦——易方兴曾经接到爆料,某条路的地面破了个大坑,他仔仔细细观摩了一下午,写清了所有修路设备,1000多字最终被编辑删成200,发在了报纸中缝里;林秋铭形容自己写不出来稿子时,就像一只“下不了蛋的母鸡”,只能蹲在地上,感受一阵接一阵的脚麻。在他们看来,写作是巨大的,也因此很多时候容易让写作者自感渺小——总有人比自己写得更快,更好,更能够“一稿成名”。 在那个渺小的自我被反复彰显时,写作就像一把刀子,伤害着写作者。但更多时候,写作仍然是温煦的,有力的,它是孤独时向世界伸出的触手,是困于原生家庭时的托举,是将痛苦与欢乐都码放整齐的坐标,是“我依然可以对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坚定。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的写作者们仍然热爱写作,并决定继续写下去。 【时间轴】 03:27 谈到去年的写作,脑中第一反应想到的瞬间或者场景 11:10 写作对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要 21:18 写作会伤害我们吗? 27:25 对写作来说,天赋重要吗 35:07 在写作过程中,受到肯定很重要 42:00写作带来的价值感 58:16写作提升了我们的“感受力” 1:04:10 你真的享受写作吗? 1:08:27 如何跨过写作的瓶颈期
More Episodes
写作对麦家来说是一种生理需要,没有写作,那些自童年开始盘根错节的羞耻感就难以被抚摸。童年和家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虽然没有摧毁他,但切碎了他的情感和人生,他残缺而坚硬的活着。在金山寺和蒋家村写作时,他刻意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把自己生活需求压到最低,然后给写作让路。他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但他没有办法得到快乐。 他也曾离开家,逃离了自己的童年,又一次次折返:在《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给他赢得巨大声名之后,他却放弃了这样的写作,转向了故乡和童年。他说,身为一个作家,他无法也无需通过文学来改变自己童年的记忆,甚至想小心翼翼地保护童年那种被伤害的感受。童年困住了麦家,成为他永恒的人生地标。 ...
Published 06/21/24
Published 06/21/24
本期播客,《人物》对话周深。从专辑《反深代词》首支单曲发布后收获的「仪式感」讲起,周深和《人物》负责人张寒一起聊了聊他耗时7...
Published 0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