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女性编剧为什么要写一个不完美的受害人?
Listen now
Description
2023年7月,讲述职场性侵案的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开播,随着播出,热搜上的相关话题不断,弹幕上的评论几经反转。它好像撕开了一道口子,职场和家庭里的人性随着刀口逐层裸露,观众的情绪包裹进角色立场。经历徘徊、反复才反击的不完美受害人,剧中女律师的选择,剧情与现实的关系……随案件的进展不断发酵和对抗,有很多问题值得被探讨。本期「是个女人」栏目,主持人张越与《不完美受害人》的两位编剧高璇、任宝茹以及飞行嘉宾马索,一起聊一聊电视剧背后的创作故事,从观众和创作者的视角,一同梳理摸索法律和人性的边界。 时间轴 2:22回望「半边天」刘小样:两位编剧女性意识的启蒙 13:52《不完美受害人》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7:35 一周之内人物成型,灵感碰撞从何而来? 24:10 角色两头不讨好?要写弱者的困境 31:20 在展现问题前,编剧要先经历「刺痛感」 35:37 25岁的赵寻为什么难以拒绝: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影响 47:50 新的民法典生效,如何改变了结局走向? 01:02:50 创作过程「心惊肉跳」,播出前编剧们在担心什么? 01:07:28 在简单化的舆论场中,长视频写「人性的复杂」意义何在? 01:12:39 弹幕参与:观众是剧中人,编剧是学习者 01:23:51 塑造一个形象良好的上位者:侵害依然是侵害 01:34:02 为什么现实中的女性难把官司打完? 01:36:50 林阚放弃律师职业证,是编剧的理想主义还是符合现实逻辑的个人选择? 01:49:53 大咖云集:「强大的演技让文本的设定更加成立」
More Episodes
写作对麦家来说是一种生理需要,没有写作,那些自童年开始盘根错节的羞耻感就难以被抚摸。童年和家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虽然没有摧毁他,但切碎了他的情感和人生,他残缺而坚硬的活着。在金山寺和蒋家村写作时,他刻意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把自己生活需求压到最低,然后给写作让路。他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但他没有办法得到快乐。 他也曾离开家,逃离了自己的童年,又一次次折返:在《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给他赢得巨大声名之后,他却放弃了这样的写作,转向了故乡和童年。他说,身为一个作家,他无法也无需通过文学来改变自己童年的记忆,甚至想小心翼翼地保护童年那种被伤害的感受。童年困住了麦家,成为他永恒的人生地标。 ...
Published 06/21/24
Published 06/21/24
本期播客,《人物》对话周深。从专辑《反深代词》首支单曲发布后收获的「仪式感」讲起,周深和《人物》负责人张寒一起聊了聊他耗时7...
Published 0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