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场13年,一位返乡青年忽然决定去“流浪” | 食日谈 Vol.11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节目介绍: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这样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在本期中,我们和银林村首先返乡从事生态农业的郭锐一起聊聊他十几年的经历。今年,郭锐在夏季的农闲时节在北方“流浪”40多天,拜访了多位熟识的生态农人,既是探访朋友,也是切磋学习。 银林村吸引了不少新村民来这里劳作、生活甚至互助育娃。我们也想知道,乡村为他们提供了哪些城市无法提供的条件和环境?新村民和老村民之间能形成新型的社群关系吗?郭锐又为什么会欢迎这样一群人来到他的农场?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 郭锐:2009年回到家乡广州从化银林村开始做常规农业,2013年在沃土工坊的支持下开始转型做生态种植,逐步建立了以堆肥改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种植方式。 郭锐也是另一档关注自然生活与生态农业的播客“团力结构”的常驻嘉宾。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作为一个关心食物,但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一直在向农民学习。 王昊:食通社编辑。出差一路上道听途说,学到了各种二手农业知识。 时间轴 1:56 请到一位“为数不多”的返乡青年,读了大学又返乡种地 5:42 去批发市场卖菜没人知道你什么学历,只因为戴着眼镜获赠美称“四哥” 9:52 从常规农业转型到生态农业,突然不用农药化肥,做这样的转型容易吗? 15:47 在现场:郭锐的银林农场都有啥? 17:39 做了十年,郭锐如何评价他的十年“返乡”生活 18:18 为什么做着做着农场,忽然要去全国“流浪”四十天? 25:34 劳动换食宿,有技术在身,到哪里的农场都很受欢迎 27:25 在一般的认知里,除草是农药一大要素,这些生态农人为什么反倒要“留草”? 31:43 “流浪”了四十天,回归银林 33:01 从广州任何一个地方乘车一小时就能到的银林,欢迎大家来玩 34:54 农场的生活卷不卷?农场的一天什么样 38:52 有咖啡店、面包房的当代新农场:欢迎短期来访,更欢迎长期搭伙 背景资料: 想了解更多银林农场,请关注公众号:一田公社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节目策划 :王昊 制作:晓晶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More Episodes
节目介绍: 在这一期《食日谈》中,我们将远程连线,采访五位参与食通社“联禾计划”的实习生,听听每天都在农场忙些什么。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先后前往陕西泾阳的绿我农场实习。 你以为农场生活只是简单的种菜和拔草?其实远不止于此,在农场你什么都要干:种蔬菜、育苗、浇小麦地和菜地、种洋甘菊、修剪果树及疏果、清理杂草;摘洋甘菊、玫瑰等花做纯露或阴干;学开拖拉机、打绿肥;发货、学开车;打扫车间卫生;在饼干生产线上工作;去野de生活市集守摊;学修地里简单设施;采食野菜;制作酵素、堆肥和泡菜;自制简易家具;修村路;上大黑老师的活力农耕课…… 从清晨的田间到深夜的饼干包装线,实习生们面对着许多意想不到...
Published 10/28/24
Published 10/28/24
在本期《食日谈》中,主播晓晶与客座主播梅颖共同采访了两位刚刚结束实习的年轻人,安添和三七。曾经从事自然教育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农业梦想,来到了广东银林村,这里不仅有生态农场,还有一个围绕农场建立的小小社区。 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他们在农场跟本地的阿叔阿姨一起劳作,从种植实践、活动策划,什么事情都做,甚至还接手了农场的咖啡馆。他们也有机会借助这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社区氛围,继续开展自然教育中方面探索。 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们终于有信心回到乡村,独立经营新的生活。未来他们希望返乡开设农场,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个想法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尽管返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年轻人回归乡村与自然的选...
Published 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