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1930年12月底,汉口育婴堂,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啼哭不止,身旁却没有父母照料,没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时任共产党中央军委委员关向应。由于特务出卖,关向应和夫人秦缦云被迫转移,从此与孩子再无音讯。关向应的侄女关翠君:“ 【讲述】关翠君:伯母得了产后热,只好将孩子送到教会办的育婴堂养育,伯母住院第二天,伯父来到办公楼前,发现楼上的暗号不见了,楼下有几个人走动,他就知道这里出事了。党中央命令他们立即撤回上海,伯父就和几个同志先回了上海,伯母出院后和任弼时夫妇一起回到了上海。当时撤离武汉的时候情况十分紧急,伯父伯母都没来得及把孩子带走,回到上海就和育婴堂联系,准备派人去把孩子接回来,但是回信说孩子被别人抱走了。从此伯父唯一的骨肉就和父母分散了。1937年,关向应出任八路军120师政委,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在河间会战、灵寿陈庄大战、来源黄土岭战斗等重大战役中与贺龙共同指挥、并肩战斗,“贺关”甚至作为一个名字签署在文件和决议上。关向应纪念馆顾问王守昱说,“贺关”密不可分,合作默契。“ 【讲述】王守昱:齐会战役战斗开始了,他俩坐在指挥部里就把棋盘摆开了,一面下棋一面研究战役,哪个团哪一支进攻点在哪、敌人是什么情况,研究中马上他的指挥部要前移了,他的通讯员就把棋盘用纸画好了,到了地方再把棋子摆上,继续下。往往一盘棋要下一个战役。关向应只来得及给自己唯一的孩子取名为“拯儿”,希望这个战火中出生的男孩能继承父志、拯救中国。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关向应的健康。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年仅44岁。毛泽东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题写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贺龙在《哭向应》中写道:“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你音容宛在,我寝不成眠。”关向应被安葬在延安,与家乡大连一东一西,相隔1700公里,而这中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或许曾生活过他遗失的儿子,关拯。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8/10/18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海宁市许村镇以翁埠村为中心,举行元帅庙会民俗祭奠活动,活动波及周边的镇、村及桐乡、余杭等地,是浙江省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的民间庙会之一。元帅庙会的起源,相传一位温进士为教育和挽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建造了元帅殿,并按其形象塑造了面色紫黑的菩萨供奉庙中,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温进士的忌日)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为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7/27/18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纪录片《人民新旅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苏联红军打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语言不通,苏联军官双手合十轻轻贴近脸颊,做了一个回家休息的动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着自由的信息,久违的微笑浮现在了历尽苦难的人们脸上。这座监狱就是有“东方奥斯维辛”之称的旅顺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馆长姜晔:“姜晔:当时日本国内的很多监狱、包括台湾嘉义(监狱)和韩国其他一些监狱的看守要上岗,都需要到旅顺监狱实习两个月,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1902年,沙俄在殖民地旅顺建起了一座小型监狱,1907年,日俄战争的获胜方日本接管和扩建了旅顺监狱,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一所监狱。在日本使用的38年...
Published 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