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8/10/18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海宁市许村镇以翁埠村为中心,举行元帅庙会民俗祭奠活动,活动波及周边的镇、村及桐乡、余杭等地,是浙江省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的民间庙会之一。元帅庙会的起源,相传一位温进士为教育和挽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建造了元帅殿,并按其形象塑造了面色紫黑的菩萨供奉庙中,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温进士的忌日)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为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7/27/18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纪录片《人民新旅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苏联红军打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语言不通,苏联军官双手合十轻轻贴近脸颊,做了一个回家休息的动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着自由的信息,久违的微笑浮现在了历尽苦难的人们脸上。这座监狱就是有“东方奥斯维辛”之称的旅顺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馆长姜晔:“姜晔:当时日本国内的很多监狱、包括台湾嘉义(监狱)和韩国其他一些监狱的看守要上岗,都需要到旅顺监狱实习两个月,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1902年,沙俄在殖民地旅顺建起了一座小型监狱,1907年,日俄战争的获胜方日本接管和扩建了旅顺监狱,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一所监狱。在日本使用的38年间,监狱共陆续关押92000人,成为监禁、迫害和屠杀中国人民和国际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旅顺日俄监狱最后一位在押人肖德陆回忆,自己抬过的烈士尸首无法统计。“肖德陆:上绞刑场的人绞死以后,用个大木桶一盖,拿脚一蹬,滚外面抬,我和我二哥两个人抬。他绞死多少个人到山上还复查。我那时心里直蹦乱跳,哭还哭不上来,怕后面他一枪再把你捅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军事上节节败退,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开始...
Published 12/05/17
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2/04/17
1931年11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由此开始了同日本关东军的拉锯式谈判。在谈判中,日本提出了一个重要议题:“满洲国”成立以后必须同日本订立一个永远有效的“国家协议”。1932年3月10日,溥仪就任“执政”的第二天,刚上任的“国务总理”郑孝胥就拿来一封信要他签字盖印,这封信其实是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的“卖国密约”。“密约”中不仅将伪满洲国的国防全都交由日本负责,并且还要承担日军的一切经费。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王庆祥:我们从这封信的内容和细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满议定书》就是这封秘函的翻版和法律认定。1932年9月15日上午九时,《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在伪执政府勤民楼勤民殿举行。由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在《日满议定书》上签字,溥仪出席了签字仪式。仪式过后,“执政”溥仪与所谓的“首任驻满大使”武藤信义又会谈了两小时。武藤信义要求溥仪:《日满议定书》上已有的每一个字,都必须遵照执行!后来,溥仪在法庭上作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供述:“溥仪:在伪满的那个时候,根本上我是没有实权的。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伪...
Published 12/01/17
蚕歌流传于蚕乡,与田歌、渔歌、采茶歌一样,是人们在艰苦的劳动中寻求慰藉、抒发情感的民间歌谣。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这里的农村差不多家家栽桑,户户养蚕。蚕歌表现了桐乡历代蚕农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桐乡蚕歌何时开始流传,目前尚未查到有关的文字记载。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蚕歌代表性传承人褚林凤(1929年出生)回忆,她唱的蚕歌是河山华台庄阿三(1894—1988)所传,庄阿三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此外,当地民间艺人收藏了长篇蚕歌《马鸣王蚕花》(亦称《马鸣王化龙蚕》)手抄本。 ...
Published 11/30/17
1931年9月末的一个清晨,吉林永吉县的官马山村里人声鼎沸。时任东北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在人群中大声疾呼:“兄弟们!凡我中国军人,理当效命沙场,报国卫民。我团官兵誓举义旗,誓死御敌,光复河山,驱逐敌寇。”随后,冯占海向吉林省各界发出抗日通电,率先揭开了吉林省武装抗日的序幕。冯占海之子冯树堂回忆说:“ 冯树堂:在一个庙前面的广场上,“歘”就竖起一面“冯”字大旗,然后把全团的战士,当时全团有3000人,也可以说3000吉林子弟兵集合起来,宣布从今天起抗日讨逆!冯占海大军浴血奋战转战于哈尔滨、长春多地,立下赫赫战功。1932年7月初,冯占海率部向吉林市挺进,打响了震惊全国的吉林省城围城战。从当年关东军宪兵队绘制的吉林抗日武装力量分布地图可以看出,吉林省城周围方圆数百里,到处都有“冯家军”的身影,吉林省档案馆目前就保存着日军宪兵队关于冯占海计划进攻吉林省城的报告。吉林省档案馆研究员姜承:“...
Published 11/29/17
黄永良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拳(乐清)”代表性传承人,这位老人85岁还登台表演南拳。1月16日,在黄永良先生家,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神采奕奕,挺拔的身姿站如松,一时让记者很是错觉,眼前这位老人不过70来岁,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已88高龄黄永良先生?黄永良先生的爱徒施海峰笑笑说:“这位就是老师,老师你坐下来说吧。”“没事,我站着舒服。”黄永良摆了几个动作,老人洪亮的声音中气十足,很有穿透力,“我平时打电话时,我儿子怕我伤元气都叫我轻一点,其实我的声音不是喉咙里发出,是从丹田传出的。”惊讶不已的记者突然冒出“高手在民间”一句。 虽然出生在武术之家,父亲黄星俊是南拳高手,但小时候身材矮小的黄永良并没有被父亲看好,“父亲觉得我吃不了这个苦,而且不是打南拳的料,所以一直不肯教我。”尽管当时父亲有很多徒弟,唯独没有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 “那时村里很多人每天晚上没事情做就会练练拳,于是我便向来自瑞安也是父亲朋友的余建清老师偷偷地学,是在村附近的一座庙宇里,这里离村有点远,一般人很难发现,我与同村的另外两人每天晚上7点多开始练,都练两三个小时,练了两年多,不但村里人没有发现,而且父母...
Published 11/28/17
1930年12月底,汉口育婴堂,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啼哭不止,身旁却没有父母照料,没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时任共产党中央军委委员关向应。由于特务出卖,关向应和夫人秦缦云被迫转移,从此与孩子再无音讯。关向应的侄女关翠君:“ 【讲述】关翠君:伯母得了产后热,只好将孩子送到教会办的育婴堂养育,伯母住院第二天,伯父来到办公楼前,发现楼上的暗号不见了,楼下有几个人走动,他就知道这里出事了。党中央命令他们立即撤回上海,伯父就和几个同志先回了上海,伯母出院后和任弼时夫妇一起回到了上海。当时撤离武汉的时候情况十分紧急,伯父伯母都没来得及把孩子带走,回到上海就和育婴堂联系,准备派人去把孩子接回来,但是回信说孩子被别人抱走了。从此伯父唯一的骨肉就和父母分散了。1937年,关向应出任八路军120师政委,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在河间会战、灵寿陈庄大战、来源黄土岭战斗等重大战役中与贺龙共同指挥、并肩战斗,“贺关”甚至作为一个名字签署在文件和决议上。关向应纪念馆顾问王守昱说,“贺关”密不可分,合作默契。“...
Published 11/27/17
吴仁和今年虽然84岁高龄了,但耳聪目明,看上去精神矍铄,谈吐风趣。 “从小的时候开始,我每天都唱歌,不分地点、场合,想唱就唱,有时唱上一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老人说,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吴仁和老人自幼在侗乡长大,5岁就开始学唱侗族大歌,能熟唱300多首侗歌,是远近闻名的歌师。2009年6月,他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 老人的家乡高增村建寨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458户,2014人,是远近闻名的“侗歌之乡”。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声部合唱,高、中、低音浑为一体,以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典雅优美著称于世。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24/17
【同期】黄先生:我是一个好孩子。小萝卜头:我是一个好孩子。黄先生:我爱学习爱劳动。小萝卜头:我爱学习爱劳动……(《红岩》片段压混)这是电视剧《红岩》中黄将军在狱中教“小萝卜头”认字的片段,这位儒雅大气的黄将军的原型,就是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期】还我主权!严惩国贼!(《建党伟业》片段压混)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23岁的黄显声号召游行示威的同学们火烧了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此时,这位北大中文系才子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弃文从军。1922年,黄显声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因为才干卓越很快得到了辽宁同乡张学良的赏识,担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中,黄显声成为张学良最后的依靠。中国近现代史史科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讲述】王建学: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主要是对东北军下的,而黄显声是统领辽宁省的警察队伍。当时日本在沈阳演习达到48次,黄显声就跟张学良建议,日本咄咄逼人,我们警察部队要早作准备。张学良就拨给黄显声一大笔钱、拨了1万条枪。当日军一路进攻北大营、三路进攻沈阳城的时候,直接遇到了黄显声领导的警察部队的交火。随后,黄显声以全省警察队伍为骨干...
Published 11/23/17
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它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丝弦剧种的起源不详。可以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石家庄丝弦有传统剧目五百多出, 《空印盒》 、 《白罗衫》 、 《小二姐做梦》 、《赶女婿》 、 《金铃计》 、 《杨家将》 、 《花烛恨》 、 《生死牌》 、 《宗泽与岳飞》等是其代表性剧目。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22/17
1931年9月27日,九一八事变后第9天,在辽宁锦州黑山县朝北营子村一个富裕农户家的场院里,31岁的高鹏振组建了第一支义勇军——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的后人张影:“ 【讲述】张影:九一八事变后8、9天的时间,他组织起来200多人,在他家乡的场院里宣布救国军成立。半个月后,黑山县励家车站站长、地下党员王北成根据上级指示,将当地保田会成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励家抗日义勇军骑兵大队,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支由共产党直接组建和领导的抗日队伍。同样31岁的刘凤梧就这样当上了义勇军。刘凤梧的儿子刘生林:“ 【讲述】刘生林:过去保田你是跟地主干,鬼子打进来了,如果不把敌人赶走,老百姓就没有地了,所以要想保家,必须卫国、必须参加义勇军。所以在王北成的号召下,五六天的功夫就组织了五、六十人。这样一村一屯、一队一署,义勇军很快组织到30万之多,其中既有正规军队和警察大队,也有农民秘密会社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旧军政人员和收编的胡匪。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黄显声将收编部队统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并出任总司令,中国的局部抗战从东北正式开始。锦州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研究员张桂芝:“...
Published 11/21/17
难忘的中国之声——抗战记忆——九一八事变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20/17
猩猩怪是流行于登封一带的民间舞蹈。据说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社火表演在中国很常见,不过,大多都是文社火,武社火则是河南省登封特有的,登封人把传统社火和登封特有的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火,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猩猩怪和独脚舞。该艺术表演形式,属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17/17
青田鱼灯是浙江青田县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灯舞种类,也是浙江省鱼灯类代表性的传统舞蹈。青田全县广袤二三百里,重山复水,百姓梯山为田,田中养鱼(俗称田鱼)。金秋八月,家家“尝新饭”(风俗活动):一碗新饭,一盘田鱼,祭祀天地,庆贺丰收,祝愿年年有余(鱼)。劳动生产的现实随之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产生《鱼灯》舞的生活源泉。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16/17
难忘的中国之声——城市传奇——杭州河坊街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15/17
河南省非遗项目葛记焖饼的代表性传承人葛永志,记者就看到上述景象,看来这葛记焖饼确实名不虚传。“今天赶上是周末,平时人会少一点。”葛永志很谦虚地告诉记者,“来葛记吃饭的大都是一大家子人,很多年长的人就好吃我们这一口。”葛记焖饼虽然属于风味小吃,但算起来可说是出身名门。葛永志的祖父葛明惠年少时在京城的一个王府里负责赶马车,闲时便到厨房帮厨。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叫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叫坛子肉。一次王爷回府,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灵机一动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配上榨菜、香菜沏的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得到了王爷的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频发,葛明惠携两个儿子到郑州投奔亲戚,靠在火车站旁卖北京炸酱面为生。一次葛明惠自己做焖饼给两个孩子吃,食客们闻到后纷纷要求来一份。不久葛明惠便亲自站灶,开起了“葛记坛子肉焖饼馆”。郑州是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也因此产生了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区。上世纪40年代,在郑州火车站周围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饭店,葛记也在其中。而与别家不同的是,每天天不擦黑葛记就打烊了。“45斤一袋的面粉,我祖父每天要用两袋,有时中午就把饼全部卖光。”说到自家红火的生意,葛...
Published 11/14/17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麦西热甫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西热甫广泛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社区,由于地域或功能的不同,其表现形态丰富而多样,是实践维吾尔人传统习俗和展示维吾尔木卡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等的主要文化空间,是民众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等的主要场合,是维吾尔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部分。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13/17
暮色正近,水汽顺着草根儿往上爬,月儿悬在半空。月下一壁山崖,如一把刀平切下来,草木不生。再往下,隐约有一个人影从山腰向那壁上缓慢挪动。“那个就是黄大发。”同行的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笑道,一行人便从山脚追将上去,没几步,露水便将鞋面打得湿透。抬头看黄大发,他却已经驻身,一支烟噙在唇间,喷出的烟雾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及至近前,黄大发未等众人喘口粗气,复又转身向上攀去,只隔着几人看见他头发灰白。再行十几分钟,竟见到一片稻田,如阶梯般层层叠在这陡坡上,正讶异间,却见稻谷掩映间一条石渠蜿蜒曲折。溯渠而上,便到壁立处,这渠便从这绝壁中穿凿而来,如一条链子挂在人脖颈处。...
Published 11/10/17
1911年3月11日,25岁的同盟会会员方声洞从日本动身,准备秘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那时,儿子方贤旭刚满周岁,临行前,一家三口特意合影留念。妻子王颖并不知道此时的丈夫已经怀有必死之决心。照片中,王颖微笑地面对镜头,一旁的方声洞则别过头去,深情注视着儿子方贤旭:方贤旭:我周岁,所以想留一个纪念,我母亲抱着我,我父亲拉着我的手,摄影师就说,先生你脸转过我这边,我父亲就说,不,我要看我儿子。 广州起义前,方声洞给父亲和妻子各写下一封绝笔书。方声洞的侄女方铿: 方铿:非常难过,他是准备牺牲的,所以前一天晚上他就写了这么两封信,他是要他们不要马上交给他妻子,就是我婶婶,他说慢慢交给她,也怕她伤心。 这样的绝笔信,当时还有几百封,广州起义中凡是参加敢死队的队员,都写下了绝命书。这些书信,有的写给父母,有的留给妻子,有的留给还未谋面的孩子,封封悲壮,字字动人。起义的领导人黄兴只给儿子黄一欧,留下了八个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黄一欧之子黄伟民: 黄伟民:他是冒着必死的决心去的。不以这种心态这种形式来表达他的决心,那怎么能带领这些人去冲锋陷阵呢?人家不会跟着你来呀。1911年4月27日,...
Published 11/09/17
20世纪初,大批外国人涌入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西洋文化也随之在这座北方城市流行起来,其中去酒馆喝啤酒成为最早被哈尔滨这座城市接受的外国风俗之一。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喝啤酒的习惯,更没有啤酒厂。看到商机的俄国人通过船只由黑龙江、乌苏里江进入松花江向哈尔滨运来少量的啤酒,尽管价钱昂贵,但每次都被一抢而光。1900年,哈尔滨啤酒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来到中国,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看到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乌卢布列夫斯基从欧洲邀请了数位酿酒大师,强调即便在中国也要保证欧洲啤酒的经典风味。就这样哈尔滨酿造出了中国第一杯啤酒。哈尔滨啤酒博物馆馆长康金星:【讲述】康金星:1900年,咱们中国的其他地方还不生产啤酒,就在哈尔滨是第一家,一年生产几百吨。高品质的哈尔滨啤酒很快成为这个城市的宠儿,每天,啤酒厂里酿好的啤酒从大桶分装进小桶、封塞,再坐上马车,运送给各个酒店、酒吧。1931年东北沦陷后,哈尔滨的啤酒业逐渐被日本人垄断,各大啤酒厂纷纷并入到新成立的哈尔滨啤酒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哈尔滨啤酒厂的工人为防止日伪破坏,还曾自发地组织了护厂队,苏军也派一队骑兵进驻工厂,工...
Published 11/08/17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是一种流传于浙江省嘉兴市,并辐射至长三角流域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在七千年稻作文化和吴越文化的熏陶下,经过世代传承,五芳斋粽子的制作技艺很好地保存了江南地区汉族传统点心文化的精髓,并一直延续至今。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23日,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07/17
方岩庙会俗称“迎案”,源于祭祀胡公的活动。迎案队伍除胡公神座及其卤簿仪仗外,主要由“技击揭旗”的罗汉班和“衣彩吹唱”的娱神队组成。罗汉班是庙会活动的主角,所以方岩庙会又称为“迎罗汉”、“打罗汉”。一班罗汉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余人。其表演内容一为“参阵”,通过交叉穿插、搭破龙门、跳里外圈等手段变化队形,布成圆阵、方阵、龙门阵、八卦阵等等;一为演武,诸如打拳、舞棍、舞剑、舞大刀、拆拳、拆棍、对打、竖牌坊等。娱神队是一种民间文艺游演组织,名为娱神,实在乐众,内容、形式经常变化。其中相沿成俗较受欢迎的有大道具女子群十八蝴蝶、十八狐狸、九串珠和化妆说唱表演十字莲花、讨饭莲花、三十六行、哑口背疯等。方岩庙会虽以祭祖祷神相号召,实际上却是一种群众性的强身健体、自娱自乐活动。1991年重阳节前后,永康县人民政府举办首届方岩文化庙会暨商品交易会,发掘整理,推陈出新,使庙会文化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1/06/1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濒于沦陷。当年11月,设在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遭到了敌人的破坏,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满洲省委迁至当时尚未被日军占领的哈尔滨,继续开展党的各项工作,与敌人进行斗争。 东北抗战史专家李鸿文:在沈阳这个地方活动不了了,我们只能到敌人没有占领的哈尔滨去,这样的话就使得党的工作能方便一点,就决定把满洲省委迁到哈尔滨。 1932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迁至哈尔滨,然而一个月后哈尔滨也被日军侵占,恐怖的气氛笼罩在这座北满最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日本侵略者获知中共满洲省委已迁到哈尔滨后,派出大批日伪宪兵、特务抓捕满洲省委干部。由于工作和斗争的需要,省委机关不得不经常变换地址,打游击式地开展工作。 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来到东北,与敌人开展斗争。1932年5月,刚刚出狱不久的杨靖宇被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为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组织力量与日伪当局进行斗争,在很短的时间里哈尔滨的党员人数就发展到了110多人。 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刘强敏:党派杨靖宇到南满去巡视工作,他需要坐火车去南满,竟然没有钱买车票。他就把随身穿的一...
Published 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