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玉林茶泡,是以前玉林人用来泡茶的一种甜点,其型精雕细琢、寓意吉祥,其色白如雪、美如玉。广西玉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林茶泡”的传承人李世俊,就是第一位在茶泡上錾字的老錾工:“很多工艺。先雕刻,漂洗、水煮,再上糖浆,晒或者烤干,一套套自己完成,都要花很多时间,更需要手巧。”  玉林茶泡上的图案大致有花、草、鸟、虫、鱼、字等内容,制作非常讲究,从选料到錾花,从过糖到点彩,十几道繁琐的工序一道也马虎不得。据传宋代就有了玉林茶泡,到了清代鼎盛时期,玉林城区附近,六七成人家都做茶泡。  在玉林有这样一种风俗:闺女出嫁三件宝,嫁妆、女工、茶泡样样不能少。新郎到女方家“迎亲”或“回门”时,女方必须以精致的茶泡馈赠:“嫁女的时候就送给礼生,三寸茶杯顶,下面再放一个小的。礼生只吃小的和茶,把大的带回给家人观赏,观赏她的手艺,会不会文化传统。”  玉林茶泡选用冬瓜为原料。李世俊从记事起,每逢7月冬瓜成熟季节,家里的长辈就开始制做茶泡。玉林民间以茶泡招待宾客。茶泡也是人们给长者祝寿的一种礼品。传说清乾隆皇帝还为茶泡写过对联:“乾隆皇游江南的时候,乾隆皇去买象牙席。店家给乾隆泡了一杯茶泡,乾隆十分欣赏...
Published 11/02/17
已过花甲之年的郝总善,是河南郑州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一位农民,他14岁学习登封大鼓书,如今与鼓书结缘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2011年,登封河洛大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身为清洁工的郝总善,也成了鼓书的传承人。  郝总善:我扫着地能维持住生活,可是这一行我不能丢,一般我白天扫地,晚上我再去给他们演出。  白天的环卫工作虽然辛苦,可一到晚上,郝总善又乐呵呵地开始了他纯义务的鼓书表演。  郝总善:不说挣钱,钱多钱少我不在乎,只要有人聘请我,我就去了,我就感觉可高兴,我十四岁一下唱到现在,一直没停,舍不掉,真是舍不掉。  登封大鼓书,凭着“一桌、一椅、一幅板,一方木块、一根弦”,讲历史,论古今,叙事状物,教化民众,给乡村父老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这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型载体的出现,登封大鼓书这一传统艺术,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了传承登封大鼓书,郝总善把目光放在了孩子们身上,他走进登封市小学校园,义务教小学生们学习登封大鼓书,他和老伴微薄的收入也都花在了这件事儿上。  郝总善:生活费用一个人的,这一个人的工资,我可以买点鼓,买点乐器,我教学生。他们都会打,打得可美现在,可好听了。...
Published 11/01/17
为潘安的后人和潘安故里的领头人,潘书林举全村之力,带领村民全力支持和资助潘安故里的修复、潘安传说的搜集、潘氏文化的研究和以潘安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支持和举办各种关于潘安和潘氏文化的学术活动。热情接待海内外潘氏后裔的恳亲和祭祖活动,并大力支持包括潘安传说在内的潘氏文化的传承活动。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31/17
山茶这个富有余杭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产业在一年年成长。细加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产业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不断创新累进。记者随意可以点得出的几个可喜现象就有:径山顶上的品牌厂家要恢复“纯手工茶”,把传统手工技法传承发扬;径山茶被塘栖糕点厂家做成了“茶糕”,帮助地方美食推陈出新;径山茶被做成白茶、红茶,使得市场空间得到拓展,自由度得到提高;等等。像最近在径山顶上,绿神茶苑的周方林就产出了小部分红茶。此前在余杭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春展销会上,来自余杭娘娘山的叶水娟也告知今年要开发红茶。作为余杭区目前唯一一个手工炒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27/17
辽县安恕镇位于东辽县南部,这里不但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更因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而闻名。以满族剪纸艺术家白崇仁为主要传承人的“东辽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繁荣、传承,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2007年,“东辽满族民间剪纸”被吉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崇仁本人也被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书香门第...
Published 10/26/17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对此忧心忡忡。1936年4月9日,一架飞机在延安降落,乘机而来的张学良,正渴望与中共派往延安的周恩来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张学良:周恩来这个人我很佩服,他也佩服我,我们俩也没谈多少,简单说,他说我,我也拿这话说他,反应很快,说几句就明白,用不了啰嗦,他这个人很是厉害。会谈中,周恩来毫不犹豫地表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提出一定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周秉德: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联蒋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将安内,只要他能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此后多日,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的张学良公馆西楼会议室里接待了很多重要客人,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宋子文在此举行了西安事变和平谈判,西安事变纪念馆副研究员石八民:【讲述】石八民:24号的白天他们进行了会谈,签订了六项协议。到了晚上,张学良送走了宋美龄,陪同周恩来到张学良公馆以及一墙之隔的高桂滋公馆去见了蒋介石,蒋介石认可了周恩来包括张学良、杨虎...
Published 10/25/17
在老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副名为《南昌起义》的油画,画中,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起义将领正在为武装起义做最后部署,而他们身后的建筑背景,就是当时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因其地理位置优越,1927年7月下旬被北伐部队全部租下。南昌史志办研究人员王辉:【讲述】位置非常好,离以前的古城墙也就是几百米的路。然后这边就是最繁华的商业街,然后那边就是出城,进出城方便,采购商业也方便,所以这个位置非常好。江西大旅社共有96间客房,还有一间喜庆礼堂,礼堂内设有座钟、座屏和穿衣镜,取其谐音“始终平静”。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开业没几年的大旅社却一点也不平静。1927年的7月27日,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后,就在大旅社的喜庆礼堂内召集了武装起义的“前敌委员会”。【同期】电影《南昌起义》片段:按作战计划统一行动,我们的口令是“河山统一”,前委指挥部的代号是“炮兵连”。因有叛徒告密,武装起义计划泄露。前委临时决定,将南昌起义时间由原定的8月1日凌晨4点提前两个小时。【同期】电影《南昌起义》片段:提前起义,现在是凌晨两点,开始!是!是!是!8月1日凌晨两点,近三万名起义将士领系...
Published 10/24/17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道永,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竹编的传承人。他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一个油光锃亮的竹编手提箱。  李道永:全部用竹子的,没有一根别的东西,这也是竹的,竹子外面用油漆颜色刷起来,把手也是竹子的。  李道永祖上三代都从事竹编工艺。李道永12岁那年随父亲学习竹编技术,16岁开始在竹编企业打工。35岁,开始在继承传统竹编技术的基础上,改制竹编工艺,他编制的竹器有花瓶、茶盆、鞋簩、锦格儿;还有各种马、牛、鸟、龙、凤等动物制品。  李道永:我一直用竹子,想到什么做什么。先用竹子做一个模具,然后用篾丝编出来,任何的造型都可以,很活的。脑筋和手想结合,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竹编工艺全凭手工,把竹子片成篾片,最考验功力。在李道永手上,厚度不到半厘米的竹片,能被他片出十层篾片。  李道永:一根竹子基本上最薄的那要片八支,最厚的十二支,现在收徒弟最好的就是做篾会做的,跟我学一两年,可以把我技术传承下去是最好。  2008年,瑞安竹编评选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道永也被推选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这几年,李道永除了大胆创新诸如“鸟巢”、“腾龙”等现代竹编作品外,还根...
Published 10/23/17
汤有祥,1973年1月于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第三期师训班毕业。一个为中国教育界熟知的名字,三十年前,他的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开始了一段艰难起步、波折前进、创新跨越的中国民办教育探索之路。他对中国民办教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肯定,曾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首届浙江全面小康特别贡献人物”、“21世纪封面人物”、...
Published 10/20/17
一名老师、两个教室、三个班级、25个孩子,这就是汤阴县大洼村小学教学点的基本构成。  大洼村在汤阴县西南角,与鹤壁市接壤。3月26日,记者驱车20多公里到那里采访从教40年的贡长生老师。  大洼村其实并不大,40多户,100多人。偏僻、远、穷,是大洼村的真实写照。  “手机信号在那里不太好使,需要打电话还是尽早打吧。”陪同记者采访的县新闻科同志提醒道。  她说,贡长生到大洼前,也有老师到那儿待过,因为太苦,最后都走了,在那儿停时间最短的只有一天,前一天来,第二天卷上铺盖就走了。  快到大洼村时,车行丘陵地带,坡陡,弯多,走好久不见人影,野外显得有点荒凉。入村,路越发窄,两边鲜见新房。七转八转,才转到了教学点门口。  说是教学点,其实就是一座土坯房和房前的一块巴掌大的小院子。贡长生说,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下雨天有时会漏水,前边的小院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操场。1974年,20岁的贡长生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1996年,镇里调整学校布局,大洼村因偏僻且穷无人愿来,领导找他商量,说再没人去,这里的孩子就无学可上了,他不忍心了,就说:那我去吧。就这样,他在大洼村教学点一待就...
Published 10/19/17
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海岛教育事业?是什么样的人亲手添置一树一石为孩子们打造出美丽校园?是什么样的人将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带着好奇和敬佩,我们开始了“寻找温州最美老师”之行,走进乐清市雁荡镇西门岛,走近海岛寄宿小学校长施达军。 回想当年之所以去当老师,施达军坦言是受了老师的鼓励,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为师范生委培对象,从此他和海岛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他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西门岛南岙山村小学。学校是石头瓦房,没有一个像样的窗户,老师一天要上好几门功课,又是复式教学。在这样破旧偏远的学校教学,一开始施达军心理难免有失落感,但他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只知当老师要对孩子们负责,让自己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于是他认认真真上课,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嬉戏,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成了一个快乐的孩子王。 ...
Published 10/18/17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校长朱秀霞,举债百万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一肩扛起教育当地近千名留守孩子的重任。她用全部的爱呵护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做“朱妈妈”。她就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校长朱秀霞。把照顾留守儿童当做毕生的事业“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毛病。”1999年,朱秀霞不足7个月的儿子出生时只有1.3公斤,并被诊断出智力发育迟缓。这对当年30岁的朱秀霞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无奈,朱秀霞辞掉了在冶炼厂当会计的正式工作,回到老家冯塘乡专门照顾儿子。后来,儿子的身体状况好转后,朱秀霞到冯塘职高幼儿园做了一名生活老师,除了照顾儿子,每天还负责照料幼儿园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朱秀霞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洒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一见到她就叫“妈妈”。“时间一长,我被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深深地感染了。我当时想,将来有机会自己也办个幼儿园,把照顾留守儿童当做自己今后唯一的事情来做。”朱秀霞说。冯塘乡位于淮阳、郸城、沈丘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为改变生活状况,当地大部分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广州、深圳等地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照顾。由于家境贫...
Published 10/17/17
如果说邮储银行嵊泗县支行是一艘船,那么身为支行长的陆毅莉就是一个恪尽职守,一心一意的舵手。身处其位,有的人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有的人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而陆毅莉却将行长职务不仅仅当做工作看待,对她而言,这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无法卸下油然而生的责任。陆毅莉支行长一家人分别在三个岛上居住,虽然相距并不远,她却也不能时常与家人相聚,每个月的一二次家人团聚是她最幸福的时候。在家庭与邮政金融事业之间,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岗位和责任,她忍痛将重心偏向了后者。她说,既然上级认可我的工作,给予了我支行长的荣誉,虽然挂念家人,但我更应该捍卫和守护好这个岗位所带来的责任。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16/17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
Published 10/13/17
“王医生俺是大底村的,你快来看看吧,俺孩儿的脚烂化脓了,路也走不成。” 6月22日,博爱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博爱县寨豁乡乡村医生王下放听了电话,犹豫了。 妻子申三梅因二次脑出血昏迷不醒,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已有5天,这里离不开他。 山上没有医生,患者下山看病要走30多公里,患者需要他。 “嗯。手头有个事,处理一下就去。”放下电话,王下放自责许久。交待儿子原地守护母亲,自己骑上摩托车又上山了。 王下放今年53岁了,从1978年背上药箱走进大山的那天起,便与山区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寨豁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所辖区域全部都是山区,共有24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户籍在册人口1.3万余人。 近几年,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下山居住,现在常住人口约为7000人,且以中老年人居多,许多人患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受不了山路的颠簸,他们平时看病输液,基本上都不去医院,而是给王下放打电话,王下放也是每叫必到,这让乡亲们很感动。 ...
Published 10/12/17
美国《时代周刊》曾说,两个人对塑造香港形象有着突出贡献,他们一个活着,一个故去。活着的是李嘉诚,故去的,便是李小龙。40年代初期,日本侵占香港。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说,这段经历对幼年的李小龙影响极深:【讲述】琳达:他妈妈曾告诉我,布鲁斯如何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并对香港上空飞过的日本飞机挥舞着他的小拳头。李小龙的标志性装束李小龙,是走出国门的一条中国龙。他自幼习武,又早早与电影结缘,仿佛天赋使命。从1971年开始到1973年,李小龙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仅用4部半的电影就让中国功夫名扬天下:【同期】电影《唐山大兄》片段:1971年,李小龙拍摄了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唐山大兄》,影片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高票房纪录。李小龙在电影中使用了他自创的截拳道,一种集咏春、拳击、空手道等功夫于一身的格斗体系。【同期】电影《精武门》片段:我是精武门最窝囊的徒弟,我想试试日本拳头的味道。双节棍打斗片段李小龙和他的标志性武器双节棍电影《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双截棍,并道出一句经典对白:中国人不是病夫。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了电影《猛龙过江》,他紧握拳头、摸鼻子、大声吼叫的全新表演方式,被后继者争相模仿...
Published 10/11/17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建筑业始终是城市形象标志的铸造者。近日,河北新闻网“中国梦·赶考行—绿色崛起民企当先锋”活动走进承德市,采访到了获得“2013年河北省创业功臣”称号承德名城建设集团董事长李文。立志自主创业 书写精彩人生名城建设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建筑队,当时的建筑队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在发展竞争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1982年,李文放弃了承德县仓子乡经联社副主任一职,毅然接管了这支建筑队,怀着创业的梦想,带领仅有的七、八个人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何发展一个毫无优势的乡镇建筑队,如何制定自己的生存法则?思考过后,李文果断提出:走路先铺路,做事先做人!确立了“以人为本、靠诚信兴企”这一经营总方针。经过三十年的顽强拼搏,李文当年带领的乡镇建筑队现已发展成为以建筑为龙头,集房地产开发、生态旅游、园林绿化、商贸经营等为一体的、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集团化企业。不但实现了企业的腾飞,而且带领当地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10/17
难忘的中国之声-义务修电器老人尹里林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09/17
难忘的中国之声-城市传奇-香港保卫战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06/17
黔西南少数民族妇女们几乎人人都有刺绣绝活,身为民族企业家的王菁常在考察、调研时与绣娘姐妹们交流。2016年,她来到兴义市乐立村给当地绣娘们做免费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乐立村绣娘郎正布掏心窝子地跟她说:“我们的刺绣,就希望外面的人能买得到,了解我们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家家有纺车的黔西南少数民族姐妹们很擅长传统手工刺绣,但很多地区的刺绣产业仍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形成市场,王菁代表把议案和建议的重点放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上。今年两会,她带来了民众呼声最高的建议:打造中国布衣族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好的吸引游客,也让民族文化产业“火起来”。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10/05/17
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站岗。”1997年6月30日23点52分,也就是中英政权交接仪式的同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总部威尔士亲王大厦,举行了中英两军的防务交接仪式。按照中英联合小组的协议,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由509人组成的先头部队离开深圳各营区,开赴集结地域,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7月1号零时起开始履行香港的防务责任。率领先头部队入港的是驻港部队政委熊自仁:熊自仁:你们今天要用最好的姿态,最高的素质,最饱满的热情,组织今天的防务交接,能不能做到?能。先头部队等待神圣时刻的到来先头部队分乘39辆军车,分四个梯队,通过落马洲口岸进入香港。在落马洲大桥上,有一道用铁皮作的管理线,这条管理线是内地与香港最后的界线。在它的下面,便是深圳河,河水一如往昔平静地流着,河水上的这场大戏却已经到了启幕时分。香港回归直播报道同期:(白岩松)大家看我们的镜头,车队已经过来了,越过管理线车队向着香港城中的万家灯火驶去,威尔士营区内灯火通明,战士们挺直腰杆,静候一个庄严时刻的到来。23时52分,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双方...
Published 10/04/17
“这批老人都把我当成了亲人,镇里从每月900元工资也已加到了1500元。我还有退休工资,家里吃用也有,主要是这批老人离不开我,所以如果身体可以,我会继续为老人服务的。”今年已经68岁的张院长坦言。  敬老院就像个大家庭,刚到敬老院,里面住着46位老人,年纪在90岁以上的有7位,最年长的已经99岁了。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安全,老张到院的第一件事是走访每一个房间,然后为每个房间的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在楼梯拐弯处安装两层护栏,以方便老人们生活起居和行走。  在伙食方面,老张自己开辟菜园,种上老人们喜欢吃的蔬菜,每天总是想方设法让老人们吃得好、吃得饱,三天两头改善生活,变着花样做饭菜。平时,他还买些水果、饼干等送给老人。  同时,在敬老院里增设了活动器具,休闲场所,建起了凉亭。闲来无事的时候,老人们看看电视,下下棋,打打麻将,累了,老人们还可以到活动场所活动一下筋骨,使这批老人们感觉到了家的温馨,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在老人们安逸生活的背后,老张却累坏了。“这个大家庭不好管理啊!”老张说。名义上老张是个院长,可事实上这个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除了一对姓王的夫妇,他们一个管做饭,一个管卫生外,老...
Published 10/03/17
【同期】《射雕英雄传》主题曲1959年5月20日,香港的武侠迷们没有在《商报》上看到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同一天,一份叫做《明报》的创刊号横空出世。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份报纸的创办人查良镛正是金庸。《明报》取“明辨是非”之意,金庸说,这是一份只说真话的报纸:【讲述】金庸:这个《明报》,我们坚持一个原则:一定要讲真话。所以我们就跟记者、编辑讲,我们《明报》登的消息一定要真的,你讲假的绝对不登。《明报》的第一期,一张纸,四开四版,印数八千,却没有卖完。为吸引读者,还刊登了金庸全新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创办初期,条件艰苦,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使《明报》得以勉强维持。但一张报纸不能单靠武侠小说,为此金庸想尽办法,立志把《明报》变为重视港闻的大报。【讲述】金庸:我自己做过记者,做过英文的翻译,所以记者也做,广播也做,后来写社评也写,编报纸也编过,所以说报馆的全部工作,我也都懂的。1959年6月6日,《明报》出至第18期,改出对开大张。金庸在当天的社评《我们的立场》中正式提出“公正与善良”的办报理想。之后,金庸几乎每天写一篇社评,几十年坚持不懈。金庸的社评大胆分析中国时局,独树一格,在海内外政界...
Published 10/02/17
高敏,男,1972年出生,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乐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9/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