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中国之声—瑞安竹编传承人李道永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道永,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竹编的传承人。他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一个油光锃亮的竹编手提箱。  李道永:全部用竹子的,没有一根别的东西,这也是竹的,竹子外面用油漆颜色刷起来,把手也是竹子的。  李道永祖上三代都从事竹编工艺。李道永12岁那年随父亲学习竹编技术,16岁开始在竹编企业打工。35岁,开始在继承传统竹编技术的基础上,改制竹编工艺,他编制的竹器有花瓶、茶盆、鞋簩、锦格儿;还有各种马、牛、鸟、龙、凤等动物制品。  李道永:我一直用竹子,想到什么做什么。先用竹子做一个模具,然后用篾丝编出来,任何的造型都可以,很活的。脑筋和手想结合,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竹编工艺全凭手工,把竹子片成篾片,最考验功力。在李道永手上,厚度不到半厘米的竹片,能被他片出十层篾片。  李道永:一根竹子基本上最薄的那要片八支,最厚的十二支,现在收徒弟最好的就是做篾会做的,跟我学一两年,可以把我技术传承下去是最好。  2008年,瑞安竹编评选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道永也被推选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这几年,李道永除了大胆创新诸如“鸟巢”、“腾龙”等现代竹编作品外,还根据人们怀旧的心理,研制出一批传统的家用竹编制品,这个竹编老箱子就是他最得意之作。  李道永:环保、好看、实用,竹编达到这三个目的,现在老百姓很欢迎竹编的,竹编肯定会传承下去。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More Episodes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8/10/18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海宁市许村镇以翁埠村为中心,举行元帅庙会民俗祭奠活动,活动波及周边的镇、村及桐乡、余杭等地,是浙江省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的民间庙会之一。元帅庙会的起源,相传一位温进士为教育和挽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建造了元帅殿,并按其形象塑造了面色紫黑的菩萨供奉庙中,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温进士的忌日)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为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7/27/18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纪录片《人民新旅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苏联红军打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语言不通,苏联军官双手合十轻轻贴近脸颊,做了一个回家休息的动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着自由的信息,久违的微笑浮现在了历尽苦难的人们脸上。这座监狱就是有“东方奥斯维辛”之称的旅顺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馆长姜晔:“姜晔:当时日本国内的很多监狱、包括台湾嘉义(监狱)和韩国其他一些监狱的看守要上岗,都需要到旅顺监狱实习两个月,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1902年,沙俄在殖民地旅顺建起了一座小型监狱,1907年,日俄战争的获胜方日本接管和扩建了旅顺监狱,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一所监狱。在日本使用的38年...
Published 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