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已过花甲之年的郝总善,是河南郑州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一位农民,他14岁学习登封大鼓书,如今与鼓书结缘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2011年,登封河洛大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身为清洁工的郝总善,也成了鼓书的传承人。 郝总善:我扫着地能维持住生活,可是这一行我不能丢,一般我白天扫地,晚上我再去给他们演出。 白天的环卫工作虽然辛苦,可一到晚上,郝总善又乐呵呵地开始了他纯义务的鼓书表演。 郝总善:不说挣钱,钱多钱少我不在乎,只要有人聘请我,我就去了,我就感觉可高兴,我十四岁一下唱到现在,一直没停,舍不掉,真是舍不掉。 登封大鼓书,凭着“一桌、一椅、一幅板,一方木块、一根弦”,讲历史,论古今,叙事状物,教化民众,给乡村父老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这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型载体的出现,登封大鼓书这一传统艺术,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了传承登封大鼓书,郝总善把目光放在了孩子们身上,他走进登封市小学校园,义务教小学生们学习登封大鼓书,他和老伴微薄的收入也都花在了这件事儿上。 郝总善:生活费用一个人的,这一个人的工资,我可以买点鼓,买点乐器,我教学生。他们都会打,打得可美现在,可好听了。 面对未来,郝总善说,他想把一肚子的大鼓书都唱出来,最好能录制成音像资料。他真怕有一天唱不动了,一辈子积攒下来的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 郝总善:我的目的就是这,坚决不让它失传下去,一直往下传。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8/10/18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海宁市许村镇以翁埠村为中心,举行元帅庙会民俗祭奠活动,活动波及周边的镇、村及桐乡、余杭等地,是浙江省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的民间庙会之一。元帅庙会的起源,相传一位温进士为教育和挽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建造了元帅殿,并按其形象塑造了面色紫黑的菩萨供奉庙中,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温进士的忌日)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为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7/27/18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纪录片《人民新旅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苏联红军打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语言不通,苏联军官双手合十轻轻贴近脸颊,做了一个回家休息的动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着自由的信息,久违的微笑浮现在了历尽苦难的人们脸上。这座监狱就是有“东方奥斯维辛”之称的旅顺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馆长姜晔:“姜晔:当时日本国内的很多监狱、包括台湾嘉义(监狱)和韩国其他一些监狱的看守要上岗,都需要到旅顺监狱实习两个月,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1902年,沙俄在殖民地旅顺建起了一座小型监狱,1907年,日俄战争的获胜方日本接管和扩建了旅顺监狱,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一所监狱。在日本使用的38年...
Published 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