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中国之声—城市传奇—李小龙与香港功夫电影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美国《时代周刊》曾说,两个人对塑造香港形象有着突出贡献,他们一个活着,一个故去。活着的是李嘉诚,故去的,便是李小龙。40年代初期,日本侵占香港。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说,这段经历对幼年的李小龙影响极深:【讲述】琳达:他妈妈曾告诉我,布鲁斯如何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并对香港上空飞过的日本飞机挥舞着他的小拳头。李小龙的标志性装束李小龙,是走出国门的一条中国龙。他自幼习武,又早早与电影结缘,仿佛天赋使命。从1971年开始到1973年,李小龙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仅用4部半的电影就让中国功夫名扬天下:【同期】电影《唐山大兄》片段:1971年,李小龙拍摄了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唐山大兄》,影片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高票房纪录。李小龙在电影中使用了他自创的截拳道,一种集咏春、拳击、空手道等功夫于一身的格斗体系。【同期】电影《精武门》片段:我是精武门最窝囊的徒弟,我想试试日本拳头的味道。双节棍打斗片段李小龙和他的标志性武器双节棍电影《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双截棍,并道出一句经典对白:中国人不是病夫。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了电影《猛龙过江》,他紧握拳头、摸鼻子、大声吼叫的全新表演方式,被后继者争相模仿。1973年,《龙争虎斗》上映,此时李小龙终于站上了好莱坞的舞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明星。【同期】李小龙:作为一个武术家,是绝对不应该拘于形式,而要把武术融化,收发自如。李小龙打斗片段李小龙之前,并没有“功夫片”的说法,李小龙之后,中国功夫和香港电影一起,在好莱坞激情上演,掀起了全球的学武浪潮,甚至连英文字典里都有了“Kongfu”一词。李小龙的未竞之作《死亡游戏》1973年,李小龙接拍《死亡游戏》,岂料一语成谶,这部电影终成李小龙的未竟遗作。1978年,《死亡游戏》重拍,1979年美国洛杉矶将《死亡游戏》的首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以示纪念。【同期】我姓李,名叫李小龙。李小龙的一生,如彗星般划过香江的夜空,将功夫电影推上了一个至今无人超越的辉煌顶点,然后匆匆离去,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More Episodes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8/10/18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海宁市许村镇以翁埠村为中心,举行元帅庙会民俗祭奠活动,活动波及周边的镇、村及桐乡、余杭等地,是浙江省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的民间庙会之一。元帅庙会的起源,相传一位温进士为教育和挽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建造了元帅殿,并按其形象塑造了面色紫黑的菩萨供奉庙中,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温进士的忌日)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为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Published 07/27/18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纪录片《人民新旅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苏联红军打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语言不通,苏联军官双手合十轻轻贴近脸颊,做了一个回家休息的动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着自由的信息,久违的微笑浮现在了历尽苦难的人们脸上。这座监狱就是有“东方奥斯维辛”之称的旅顺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馆长姜晔:“姜晔:当时日本国内的很多监狱、包括台湾嘉义(监狱)和韩国其他一些监狱的看守要上岗,都需要到旅顺监狱实习两个月,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1902年,沙俄在殖民地旅顺建起了一座小型监狱,1907年,日俄战争的获胜方日本接管和扩建了旅顺监狱,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一所监狱。在日本使用的38年...
Published 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