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蒙古史-匈奴帝國篇
Listen now
Description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匈奴帝國崛起 匈奴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部落聯盟體,主要的統治中心在內蒙古漠南草原,今日鄂爾多斯草原之地,也是其首都龍城所在地。匈奴在商、周時期之發展不明,因為中國古籍對匈奴之記載始於部落聯盟末期之頭曼單于,當時已經是秦漢之際,到了頭曼單于之子冒頓單于(Modu Shanyu, 土耳其人稱冒頓單于為米特汗Mete Han) 時期,其正式將匈奴凝聚並發展為專制型草原汗國體制,當然當時草原首領稱為單于,可汗是魏晉南北朝時柔然汗國才開始使用的名稱。 根據後世考古發掘結果,匈奴的上層貴族與統治者應該是以印歐民族塞種人為主,所以發掘出的匈奴貴族遺體木乃伊是金髮碧眼、骨架與面貌都偏西方人,甚至驗其屍骨之基因組,也是印歐民族的血脈,非東方蒙古人種的血脈。但是當西方印歐民族來到蒙古高原及其週邊地區,開始與東方民族進行人員之交流,大部分時間是匈奴對秦漢的掠奪奴隸,但其後的婚配與生育混合讓印歐民族的血脈越來越單薄。 匈奴在崛起過程中,合併掉的遊牧部族不計其數,較大者有獫狁、葷粥、丁零、林胡、樓煩、義渠、東胡、大月氏部份等,因此印歐民族統治者血緣與東方游牧民族血緣混雜在一起。此外丁零屬於突厥語族的部族,東胡與獫狁、葷粥等則是蒙古語族的部族,還有講通古斯語的肅慎部落等,這些語言也在匈奴帝國統治下混雜在一起,相互影響,不過各自語言的存在並未消失。 在西元前206年,匈奴冒頓單于(土耳其人稱其為Mete Han)殺死父親並繼任單于大位後,開始對外發展,他「襲破東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內侵燕岱,控弦40萬。漢祖患之,使劉敬奉公主以妻之」。 也就是在秦朝滅亡,漢朝初立時,匈奴冒頓單于先將東方最強大的東胡部落擊敗併吞,之後將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印歐民族塞種人後裔)往西趕走到中亞,之後在阿富汗與中亞地區成立的貴霜帝國與烏孫等國就是印歐民族大月氏的後裔。 《史書》《匈奴列傳》:「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冒頓單于也往北征服了貝加爾湖周邊的「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五個游牧部族,併入成為匈奴的附屬部族,納入王庭的指揮體系,之後就幫匈奴守著北方土地。丁零是講古突厥語的游牧部族,在匈奴征服之前也有千年歷史了。 冒頓單于繼續向西打敗大月氏及所有西域30餘國,征服整個蔥嶺以東的土地,也有人說疆域一直到鹹海之濱。當時西方塞種人部落大月氏向西逃竄到蔥嶺以西,打下大夏國之後,建立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 古代塞種人東遷 之前章節提到過,塞種人(Seka,Saka,Skitei)是起源於黑海北部的一支印歐游牧民族,勢力範圍先擴散到波斯東北部,被波斯人稱為塞迦(Seka)或斯基泰人(Skitei),之後向東方擴散到阿富汗與今日中國新疆地區,甚至到中國甘肅河西走廊之地與中國接壤。秦漢時期的大月氏與西戎、西域的烏孫、康居、于闐、疏勒等國都是塞種人建立的國家。近年考古發掘證據證明,匈奴人其實也是塞種人血統。 但蔥嶺以東(今天的中國新疆)有一連串中亞粟特人、吐火羅、波斯、或塞種
More Episodes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Published 06/09/24
城揚建設新推出的「陽明第一廳」 緊鄰三民區的明星學府-陽明國中 46~52坪,每層四戶兩部電梯 最適合有換屋與置產需求的你 讓生活中充滿書香、運動風,滿足食衣住行的消費需求 城揚建設 陽明第一廳 07-384-2888 https://bit.ly/3y7SoFB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伊朗軍方調查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搭乘直升機墜毀身亡的事件後,初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謀殺或攻擊的證據。 路透社報導,萊希曾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Published 05/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