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0 中國、蘇聯與美國太空事業發展歷史-出自蘇育平撰寫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一書
Listen now
Description
1.3 蘇聯R-2飛彈到中國東風-1型 1960年代,中國的航天事業開始快速地從無到有發展。首先,有蘇聯曾經提供的R-2飛彈做參考基礎,這是蘇聯模仿納粹德國V2火箭技術而生產的第一款短程戰區彈道飛彈,1946年開始研發,1951年服役,部署到蘇聯陸軍部隊中,直到1962年退役。 該款火箭重量19.6噸,長度17.65公尺,直徑1.65公尺,採用液體火箭推進器,射程達576公里,速度約兩馬赫,打擊精度約8公里。老實說,本款火箭作為軍事武器實在是不及格,因為準確性太差,只能作為打擊敵軍士氣的威嚇性武器。但是,作為太空運載火箭,它可就完全合格了。 圖1-3 蘇聯R-2彈道飛彈(Nesusvet拍攝,公有領域) 蘇聯後續將R-2開發出R-2A型探空火箭,將帶有活體狗的太空艙發射入太空中。 1957年蘇聯贈送兩枚R-2飛彈給中國,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 圖1-4 中國東風-1型彈道飛彈(搜狐網) 1.4 中國的兩彈一星 要探究中國的火箭軍歷史,就得要從中國核武的發展歷史講起。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建政以來,面臨的週邊環境並不友善,一開始的「一面倒向蘇聯政策」,雖說確保北方與蘇聯及蒙古漫長陸路邊境的安全無虞。但是,在朝鮮半島,曾經同抗美援朝志願軍與歐美國家血戰;東南沿海,面臨老蔣總統心心念念惦記要反攻大陸的威脅;西南方,則面對印度對西藏虎視眈眈;內部也面對所謂資產階級、地主、右派份子等的挑戰。因此,要永續政權,發展核武是最佳手段。因此,有毛澤東「不要褲子,也要原子」的說法。 人人都知道第二次大戰是怎麼結束的,兩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滅兩座城市,使窮兵黷武的大日本帝國舉雙手投降。這樣的大國兵器誰不想擁有?中國當然也想要,只不過當時中國處於中共建政之初,不論是科學、技術,都極為落後,要發展原子武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此時出現了一批海歸的中國籍科學家,說是愛國也好,說是被矇騙了也好,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在美國留學的物理學家,在冷戰的浪潮中,也待不下美國,回到故鄉是他們的期望。雖然,美國也知道他們的重要性,用軟禁、禁止出境等方式。企圖阻撓他們回到中國。但是,講求人權的美國終究不能直接將他們處決,於是在換囚的情境下,這些科學家返抵共產黨控制下的中國,並加入了當時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的「兩彈一星」計畫。 兩彈一星就是「核彈、飛彈與人造衛星」的開發計畫,是1958年,由毛澤東提出的,也曾經一度得到由赫魯雪夫派出的蘇聯專家的技術支持(當時還未與中共撕破臉的赫魯雪夫是相當挺中共的)。 1.5 蘇聯大力支持中共開發核武 1956年,在東歐陣營中的波蘭與匈牙利都發生反蘇聯事件,以及蘇共內部有莫洛托夫的元老群要求赫魯雪夫下台之聲浪。中共黨中央此時堅決支持赫魯雪夫,公開宣佈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赫魯雪夫的領導,承認蘇聯共產黨是共產黨陣營領導者的角色,加上朱可夫元帥領導蘇聯軍隊的支持下,使總書記赫魯雪夫順利度過難關。因此,當中國再次提出支援核技術之請求,赫魯雪夫不顧蘇聯軍方之堅決反對,裁示為中國建立核武工廠直接生產核彈,也為中國提供相關技術。 1957年9月,中蘇共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當年1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參加莫斯科61國共產黨會議,並在大會中發言支持赫魯雪夫戰勝反黨集團,擁護蘇聯在共產陣營的老大地位。作為對中共道義支持的回饋,當年底蘇聯的核技術支持就到了中國,蘇聯提供項目計
More Episodes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Published 06/09/24
城揚建設新推出的「陽明第一廳」 緊鄰三民區的明星學府-陽明國中 46~52坪,每層四戶兩部電梯 最適合有換屋與置產需求的你 讓生活中充滿書香、運動風,滿足食衣住行的消費需求 城揚建設 陽明第一廳 07-384-2888 https://bit.ly/3y7SoFB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伊朗軍方調查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搭乘直升機墜毀身亡的事件後,初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謀殺或攻擊的證據。 路透社報導,萊希曾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Published 05/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