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主播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曾庆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拆」新闻——给大家的全年资讯内参》主讲人
在获得2024年美国大选的胜利后,特朗普于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政府要员的提名,其中有两项人事任命非常受关注。其一是他提名现为福克斯新闻电视主持人的皮特·海格塞斯为美国国防部长,其二是宣布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与维维克·拉马斯瓦米将在他就任总统后,共同领导拟成立的“政府效率部”。
这两项提名都非常“川普”,也让我们有非常多的好奇:为什么一位电视主持人,可以跻身核心决策层?马斯克是真的弃商从政了吗?这个新成立的部门究竟是干啥的?这些决策是真的任性,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如此“反传统”的美国政府,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老师,分析一下这些操作背后的原因。
【时间轴】
02:54 特朗普已经成为“完全掌权”的总统了吗?
11:28 “忠诚”这件事,对于特朗普来说有多重要?
19:51 新任期内,特朗普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30:37...
Published 11/19/24
主播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Published 11/16/24
嘉宾 | 李开元,历史学者,著有《秦崩》《楚亡》《汉兴》系列主播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司马迁地理》
司马迁在后世被尊为太史公,《史记》也是今天的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作品,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实地踏访,到田野中去,并不为正统史家所看重,司马迁和《史记》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史学传统的“异类”。
李开元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始转向历史叙事实践的历史学者之一,在他的实践中,地理踏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补全文字资料的缺漏,找到“历史的感觉”的关键路径。这种“地理踏访+历史叙事”的方式,在“历史叙事三部曲”《秦崩》《楚亡》《汉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李开元教授看来,这种方式是对司马迁写史传统的继承,在如今的历史学研究与写作领域,也逐渐成为标配。
本期Talk三联,我们就和著名历史学者李开元教授一起,聊聊与司马迁有关的故事,以及司马迁笔下浓墨重彩的“后战国时代”。司马迁是如何通过口述材料与实地踏访的方式写就《史记》?楚汉相争的历史,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而在2000年后的我们,又有哪些途径接近那段历史,与司马迁站上同一起跑线?
【时间轴】
01:42...
Published 11/09/24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Published 11/04/24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从未养过宠物,假期帮朋友喂过猫主播 | 张译丹,Talk三联编辑,家有两只猫的重组家庭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养猫多年的资深猫奴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有一只人缘超好的哈士奇
※ 本期封面故事:《猫猫狗狗的城市生活》
当我们养狗不再是为了看家护院,养猫也不图它能威慑鼠害(甚至祈祷它别叼回来),猫猫狗狗的社会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养宠物的朋友心里,猫猫狗狗就是自己的家人;但对于不养宠物的朋友来说,它们的存在很可能又是一种干扰和麻烦。尤其在人与人关系变得疏离和紧张的大城市,我们该如何与宠物相处,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宠物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好?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城市里猫猫狗狗的生活,那些围绕它们所进行的“宠物友好”实践,当它们成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存在,人与宠物的边界该如何重新建立,一种更文明的城市生活,会是怎样的面貌。
【时间轴】
00:48 我们各自家里都养了什么小动物?
02:48 对于养猫狗的人来说,日常会遇到哪些“不方便”?
10:31 宠物友好,究竟是对谁友好?
14:20...
Published 11/02/24
主播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彭高峰幸运的寻子故事》作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寻亲网络,孩子如何回家》作者
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宣判: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宣判结果引发了社会和网民的强烈关注,拐卖案直接受害人杨妞花在庭外激动地宣读判决结果,正是她坚持不懈地积极协助警方搜集线索,将余华英送上了法庭。
“打拐”“寻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周刊记者吴丽玮曾在2011年采访过彭高峰,他的五年寻子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亲爱的》;记者刘畅在2022年时,采访了打拐民警胡祥雨,细数在寻亲网络中,如何让孩子回家。
本期节目,《现场现场》将首次聊聊记者们曾经的采访经历,那些有关寻亲和打拐的故事,也希望被拐卖的孩子早日回家,天下无拐!
注:节目录制于10月中旬,余华英案重审一审开庭之时
【时间轴】
00:02:31 余华英贩卖亲生儿子引热议,被亲生父母拐卖的儿童占比原来这么高?
00:06:14 现在寻亲的成功率越来越高:DNA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
00:08:52...
Published 10/29/24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播客《现场!现场!》主理人。长期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分析刻画人物和事件。
嘉宾 |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知名传播学学者,播客《我有一个朋友》主理人。长期关注数字时代对人际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个体认知的改变,聚焦研究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用户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动规律等主题。
嘉宾 |...
Published 10/28/24
“通则不痛”,痛经千万别忍着。
【本期嘉宾】
金鸿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
南西,“万象更新”主播,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
本期节目是与女性健康播客“万象更新”的串台,我们来聊一个困扰许多女性,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病症——痛经。
不同研究显示,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达 50%~90% 不等,她们在月经期间腹痛难忍,甚至伴随头疼、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全球发病人群超过2亿,影响到全球大约10%的女性,但诊断通常会有延迟,从出现最初症状到确诊需要7 到10...
Published 10/27/24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张雷,《三联生活周刊》资深摄影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报道:《跟着卡车行中国》
从北京或者上海起飞,8个小时左右,你就可以飞抵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前往俄罗斯最常规的方式。
但如果是坐卡车呢?
“跟着卡车行中国”的系列报道,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这一次除了在国内的运输线路,我们的记者还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卡车,近距离体验了这趟穿越西伯利亚冰原的漫长旅程。这条线上的卡车都在运什么?为什么不走火车或者海运?有多少司机在跑这趟线,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应对陌生的语言、交通法规、极端天气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而战争的阴霾,是否也会如影随形?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跟随中俄跨境卡车,从青岛一路开到莫斯科的两位记者,一起来聊聊这趟跨越一万公里、历时近半个月的漫长车程,那些关于风雪、战争、语言的见闻,那些在极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往来奔波的人的故事。
【时间轴】
01:02 第三年“跟着卡车行中国”,为何选择去俄罗斯?
02:40 从青岛运货到莫斯科,要开多久?
06:27...
Published 10/26/24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
嘉宾:
刘文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性教育课程与教学、性教育教师培养、家庭性教育、性教育传播等。编著并出版《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三联中读《刘文利·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主讲人。
如果你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或许TA会有这些困惑:
“我太胖了,长得一点也不好看。”“为什么我是男孩子,但我也想穿裙子?”“我有月经/遗精了,但我不敢让别人看到......”青春期是一段神奇、美妙的时光,孩子们的骨骼和肌肉在快速成长,性激素的增加让他们的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他们正在由儿童走向一个成熟的人。
然而,这段过程也让不少家长感到慌张:孩子开始有了“边界感”,对外界的评价越发看重;由于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有时他们的“脑回路”让家长感到沟通困难;而对于身体的变化,对于性别、性倾向的困惑,孩子和家长都有种耻感,也不知道从何谈起。
青春期真的那么让人束手无措吗?刘文利教授从1988年开始研究儿童性教育,主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等著作多部...
Published 10/23/24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叶梦瑶,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GoodbyeLibrary”主理人嘉宾 |...
Published 10/19/24
主播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Published 10/18/24
主播 | 俞力莎,三联中读内容总监 嘉宾 | 方建勋,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 本期封面故事:《书法之道:东方艺术的审美体系》
写毛笔字,似乎是非常古早的事情了。我们当然还会被短视频中,那些“书法博主”笔走龙蛇的画面吸引,但在日常生活里,早已被手机折磨出腱鞘炎的手指,很难再和一根毛笔产生连结。同时,欣赏书法的门槛,几乎变得更高。面对一幅幅被妥帖保存在展柜中的珍迹,我们往往词穷,只好屏息凝视,暗暗赞叹一句“这字真漂亮”。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走入书法的世界?那些随手写下的小纸条,为何会被后人视若珍宝?我们又该如何回到历史现场,去理解不同时代的那些经典作品?而与高清影像相比,在观看一幅书法真迹时,应该从何处入手,又会获得怎样的独特体验?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和书法有关的故事。在“无纸办公”“提笔忘字”的时代,发现一项似乎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技能的价值,在黑白线条间,找到那种与文化血脉的深沉呼应。
【时间轴】
01:53 讲述和书法有关的故事,要从哪里开始?
07:02 在东方艺术审美体系里,书法处在何种地位?
10:54...
Published 10/12/24
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疗护日”(10月12号),今年的“世界安宁疗护日”和重阳节连在了一起,“安宁”“临终关怀”“老人”,这些关键词都在导向我们对于老龄社会和生命的关怀。
这些年,有关安宁疗护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如果末期患者想要在家告别人生,这是可行的吗?本期节目的嘉宾Luna提供了一个样本,她的母亲在58岁时查出晚期胃癌,治疗了26个月后用尽了所有方案,母亲主动提出放弃抗癌,先后入住了两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最后选择在家里迎接死亡,在安宁医生的远程帮助下,Luna和父亲在家中尽力完成了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和心理支持,陪伴了母亲安详离世。
Luna曾在去年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形成了一篇自述报道《母亲癌症晚期后,我在家中为她完成安宁疗护》,我因为制作《从照护到安宁疗护》精品课程,联系到了她,发现我们俩人竟然是6年前的驴友,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坐下,认真聊了聊死亡、安宁疗护和生命的体验。
主播丨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从照护到安宁疗护》音频课程制作人
嘉宾丨Luna,自媒体博主,公众号“Luna小姐姐呀”
00:04:15...
Published 10/11/24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刘敏,《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街上流行学术酒吧》
学术+酒吧,两个看起来并不搭调的词语,而这样一种文化形式,却在今年为许多城市的年轻人所热捧。用不同学科的PPT下酒,似乎格外令人上头。
我们所好奇的是,这究竟是一种一时兴起的噱头,还是背后有更深层的现实需求?同样的话题,在酒吧做分享与在学校有怎样的区别?是怎样的一群人在组织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他们又渴望在其中,获得什么?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从“学术酒吧”这种现象出发,聊聊学术讨论的现状与困境,聊聊那些有关公共空间和具身交流的故事。酒精当然是一种氛围的催化剂,而自由、纯粹的交流与思想碰撞,那种对于共享与回应的满足,或许才是更让人们为此“上头”的核心要义。
【时间轴】
00:27 学术酒吧究竟是什么?
03:06 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华清商务会馆
05:17 哈尔滨的民间学术空间
09:01 上海乌鲁木齐路上的“街垒”
12:53 广州的osf
14:49...
Published 10/05/24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Published 09/29/24
主播 | 苗炜,《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作家,《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嘉宾 | 孟凡礼,青年译者,资深编辑,书评人
※ 本期封面故事:《重读严复》
继《林中响箭:重读鲁迅的邀请》之后,苗师傅完成了第二本“重读”系列的封面故事,这一次的主人公是比鲁迅年长二十七岁的严复。相较于对鲁迅作品和生平的熟稔,我们对于严复是有些陌生的,“重读”很大程度上也是“初读”。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感受鲁迅等一代人透过严复古雅非常的译文,读到西方现代观念与思潮时内心的激荡。
在严复的诸多译作中,《群己权界论》的影响并不如为中国人带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念的《天演论》那般剧烈,但约翰·穆勒这本在今天被译为《论自由》的名著,有着更为持久的价值,也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读书人如何与现代接轨的路径。新旧观念在交融碰撞中形成的巨大张力,或许是吸引我们重读这些文字的一种缘由。
本期Talk三联,苗师傅邀请了新版《论自由》的译者孟凡礼,一起聊聊严复和他的翻译,聊聊“自由”这个概念是如何被生产、锤炼,在一代代学者、译者的笔端流淌,成为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语汇与倍加珍视的价值。
【时间轴】
00:57...
Published 09/28/24
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刘敏,《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那些植物教给我们的事》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侍弄花草的经历,有的人妙手随心,一屋绿植花木充满生机;有的人则会成为“植物杀手”,多么好养的植物,可能都逃不过枯萎衰颓,忍痛丢弃的命运。每当我们抱回一株新鲜的绿植,或者把一粒种子埋进花盆,都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开始。乐趣与苦涩,也就如影随形。
相比于小动物,植物是更加静态的,似乎也很难与人产生互动,那么养植物的乐趣何在?在自然环境中看到的植物,与室内看到的植物相比,带给人的感受有怎样的不同?一株植物的存在,能带给人怎样不同的生活体验?那些在植物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人们,究竟会在其中获得怎样的愉悦?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和植物有关的话题。那些安静的在房间一角沉默的植物,那些在大自然中鲜活怒放的植物,那些被制作成标本,把漫长的岁月封尘的植物,以及发生在人与植物之间,微妙、充盈而又不可名状的情感与故事。
【时间轴】
00:29 那些年我们侍弄过的花花草草
08:52...
Published 09/21/24
📢三联中读自制音频课程《从照护到安宁疗护:有关爱与生命尊严的人生必修课》已经上线小宇宙和三联中读平台,欢迎关注。
每年的9月21日都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认知症患病率为6.0%,约为1507万,也是全球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却仍然对于这个疾病知之甚少。
2021年的9月份,我们曾制作了两期和阿尔兹海默病有关的播客节目,一期是《我们对阿尔兹海默病有多少误解?》,邀请到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韩璎医生进行医学科普;另一期和阿尔兹海默病照护者相关,叫做《困在时间里的照护者:认知症、养老、老龄社会丨Vol.19》,我们关注在这个群体中,努力生活的患者和家属们的真实的生活,以及对于未来可能成为照护者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又将面对什么。
在今天这样的日子,我们对这两期节目进行了重新剪辑梳理,希望借此可以让大家对阿尔兹海默病有更多的理解。
03:22 老年痴呆并等于阿尔兹海默病?
05:22 健忘、丢三落四就可能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病吗?
09:22 女性、高血压、高血脂……为什么这些人群的患病率更高?
13:16...
Published 09/21/24
在豆瓣小组“适老化改造促进会”里,有近四万的组员正在为父母的老年以及自己的将来操心和担心着,当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将我们的社会改造成一个更适合老人生活的环境已经不再只是老年人关注的话题。
在适老化改造中,“住宅的适老化”被提及最多,从卫生间的安全扶手,到卧室的亮度,适老化改造涉及到各类看似不起眼却重要的细节,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研究老年人建筑、适老化改造的王春彧老师,听他系统地聊聊,如何去改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家?
你有了解过适老化吗?你会考虑未来进行适老化改造吗?欢迎分享你的感受。在文案区,我们还整理了节目中提到的长期护理险试点的城市信息,大家可以查看对照。
重磅预告~三联中读即将在9月20号推出以安宁疗护为主题的精品课程《从照护到安宁疗护》,节目上线三联中读和小宇宙平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期待一下!
【本期主播】
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关注适老问题ing
【本期嘉宾】
王春彧,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播客《空间》主播
【时间轴】
00:00:43 “适老化”,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命名
00:07:07...
Published 09/15/24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了不起的小镇》
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地方被冠以“XX之都”的美称,其中不乏许多规模不大的小镇。这些我们会感到陌生的地名背后,可以在某个细分产业上,承包下全国的大生意。
在数据上,这种体感会更加直观。比如,我国的小提琴70%来自江苏黄桥,淡水珍珠80%来自浙江山下湖,羽毛球55%来自浙江江山,工业刷70%来自安徽源潭。一个平均人口2万多的小镇,面对的则是数亿人口的市场。我们会好奇,这种“镇域经济”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是谁为这座小镇带来了第一桶金,又是如何一步步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动的今天,他们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去到这些小镇进行深入探访的几位记者,一起聊聊他们在当地的观察与体验,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各自的细分产业上扎下脚跟,“xx之都”的产业小镇,究竟如何炼成。
【时间轴】
02:04 这几座产业小镇,各有什么不一样?
05:01...
Published 09/14/24
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天才研究》
天才,听上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颇有距离,我们也更愿意相信,那种行为孤僻但智力超群的“大神”,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而非我们身边。
我们总会对那些有着过人天赋的人抱有好奇,想要弄清楚“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其实是一种源自本能的兴趣。而把“天才”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而开拓出的“天才研究”,则是非常晚近才出现的学科。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和各位分享一下有关“天才研究”的故事。这一门学科究竟是什么,在如何研究一个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研究者看来,他们如何界定“天才”?这种标准发生过怎样的变化?那些拥有过人天赋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份天资?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我们为何总会期待,下一个天才的出现?
【时间轴】
04:08 我们遇到过的天才什么样?
06:32 “天才研究”究竟在研究啥?
10:51 研究天才的两种路径
22:42 被当作“天才”的那些人,生活过得好吗?
31:02 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吗?
34:44...
Published 09/07/24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覃思,《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王怡然,《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
Published 08/31/24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夏杰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2024年7月16日,陕西宝鸡市遭遇短时强降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造成了流经渭滨区的石坝河及支流山洪暴发。当天夜里,伴随着暴雨而来的泥石流,涌入了紧挨石坝河河道的翡翠城小区,受物业催促前往地库挪车的业主杨兵和张明明不幸溺亡。
在一个“现代化居住社区”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一条被人工改道的河流,会给城市带来怎样的隐藏风险?一次极端天气,暴露出了哪些长期的管理疏失?悲剧的背后,城市治理与我们每个个体的命运紧紧相连。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去往宝鸡实地采访的《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夏杰艺,通过她的叙述,共同回到那个暴雨如注,泥浆漫灌的夜晚。
【时间轴】
03:12 回到现场:暴雨当晚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09:01 下楼到车库挪车,“没几分钟,泥水已经漫到了胸口”
12:15 “消失的物业”:为什么一定要业主挪车?
16:55 “小区外的小溪成了猛兽般的大江”,翡翠城小区陷入泽国
26:07 泥石流中的救援,有什么特殊之处?
41:24 暴雨后的宝鸡:淤泥、尘土和灰头土脸的建筑
46:24...
Published 08/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