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我们经常看到讲校园霸凌的社会新闻,但从来不知道,那些打人的孩子,在哪里学会了暴力,ta在攻击别人之前,其实大多也是暴力的受害者。 我们也不知道,一个被性侵的11岁女童,很难在司法判决里得到精神损失赔偿,只能得到1085元的医药费赔偿。 我们从不知道,一个女孩一旦“脱轨”,日常环境中会有多少潜在的侵害风险。 今年8月,洪蔚琳在“正面连接”发表了一篇稿件,《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案件:2021年,陈玥(化名)11岁时被性侵,此后三年又遭遇多次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她转变成了暴力侵害他人的施害者。 洪蔚琳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在采访中,她去纹身店,住廉价民宿,夜里外卖点奶茶,在这些当事人常年生活的环境中,她发现到自己也在不停遭遇异性的打量和骚扰——城市此时展示出其阴暗的、丛林社会的一面,这些角落像陷阱一样,正持续吸引那些掉出社会安全网的孩子们。 小洪是怎么接近这个女孩的?她在采访中怎么捋清楚这些海量的混乱的信息?怎么核实口述的真实性? 以及,如今媒体花大量时间精力写这种稿子,除了让读者痛苦,还有别的价值吗? 洪蔚琳:北京人,2018年毕业以...
Published 10/21/24
Published 10/21/24
当我们厌倦了城市的生活,厌倦了每天坐班当白领的疲惫,很多人都想找个离城市遥远的地方,过简单的生活。但是在猫盟工作了八年的巧巧会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老乡剪了你抽井水的机器电线怎么办? 被问“一只豹子到底值多少钱?”时能不生气吗? 怎么把地里刚摘的嫩玉米保鲜寄到大城市? 猫盟哪找的钱,又去研究兔狲和雪豹? 做野生动物保护8年,会不会已经把华北豹看腻歪了? 经济下行,大家还有钱月捐吗? 哎怎么聊了20分钟种地,华北豹哪去了? …… 拥有一线丰富经验的猫盟,遭遇了大量出人意料的乡村经验,在野外的生活不光辛苦,快活,有时候也让人啼笑皆非。猫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并提供(挺有竞争力)的薪水。 猫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全称: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Published 09/19/24
内河(也叫飞哥),在我朋友中的神奇性可以排Top...
Published 08/22/24
录这一期前有点紧张,第一次跟外国嘉宾用中文录播客,全程我都很担心嘉宾ale有中文口音,大家会没有耐心听下去。 亚历确实有口音。他是个意大利人,30岁,在中国待了6年,刚刚用中文写出了一本书。但他至今仍对自己的发音语调有点紧张,读自己的文章片段也有点磕巴。 这期剪辑得挺狠,前面一小时的内容我几乎都剪掉了,不过越往后聊,亚历的表达越流畅自如,他聊天时,会展示出很多闪光、生动的生活细节,这是一种记录者的天赋。中间讲到2022年春天在上海的经历时,亚历说了一句:「我有点要哭了。」我有点措手不及,生活中很少遇到男的这么感性地表达自己,但听到那些叙述,你已经知道他的情感从哪里来,他很真诚,他写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就是这样一本书,在书里,ale 的黑色幽默总会让人突然爆笑起来,开头他刚到中国的几章有些平淡(一个来中国的新鲜老外嘛,大家读得很多了),而四年前整个社会开始癫狂,ale 的局外人视角反而很冷静,本土作者因为强烈的痛苦和使命感的压力很难落笔,最后几乎什么都没写出来。ale...
Published 07/31/24
(熬了个大夜交稿子,此刻心力憔悴, 写不动前言了) (非常精彩的内容!对大厂、新闻业、互联网面试、漫画影视剧改编、 大号涨粉、做内容供应商乙方、图书出版……话题感兴趣的都可以听听!) (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的, 也可以认识一下闻烜这个诚恳的人、) (第5期嘉宾金女士评价闻烜:“他是一个怎么说呢 在互联网公司里还残存人性的人。”) 本期嘉宾: 闻烜:河南南阳人、居于北京南城、大厂、被裁员,身上遍布可以被黑的梗。在已经快成为互联网古董的“门户网站”网易挣扎了十年时间,一直做新媒体和品牌,但自己错过了离职赛道、职场赛道这些风口。 之前相信“内容”本身是个不会被淘汰的事情,离职后发现大家都只需要卖货,不需要内容。 本期内容: 01:26 好心态拯救中年人:遇事指责社会,别反思自己 03:32 网易曾经有行业一流的新闻编辑部 08:21 为什么新闻编辑要去做条漫《戏精宿舍》? 11:03 门户网站的用户在急速高龄化 14:09 新闻一度是门户网站最重要的流量来源 15:08 算法推送出现后,“狗咬人”一定比“美国大选”重要 19:56 熊阿姨的硕士论文,写网易的新闻专业主义 25:52...
Published 07/22/24
一周前,我花了150分钟,完整地听了一个长篇新闻调查报道。报道从一个健身女网红的猝死,调查中国健身圈兴奋剂滥用。作者发现大量药贩子正在健身房、在社交网络上唆使人打药。这种兴奋剂会让人肌肉迅速变大,但副作用极强,甚至造成猝死。 这篇报道最硬核的是,报道者直接给药贩子们打电话讨价还价;问健美赛事方为什么明知道兴奋剂滥用却睁眼不管;并继续调查出,这些兴奋剂的原料就是普普通通的医药中间体,国内随便上网就能买,有些青少年用高压锅就可以做假药,获得暴利。这些药物和原料的出口生意,已经形成了一条能连接全球的灰色贸易链。 这个新闻调查已经非常尖锐、高水准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用声音来呈现的。“跳进兔子洞”是一个叙事类报道播客,已经做到第三年。实话说,一直处在叫好不叫座的状态——第二季的铅山少年胡鑫宇失踪风波,就已经做到了行业顶端水平,但并未得到应有的传播量。当第三季节目开始付费订阅,我有点担心,大众愿意花79块钱,来听一档不教你挣钱,也不教你做管理,不管精神内耗,只是让你一集一集持续震惊,认识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的音频节目吗? 市场下行时,在中文世界,用七个月时间,做扎实的新闻调查,我们的播客环...
Published 07/12/24
青年经济学者叶晓阳,研究了近十年高考志愿填报,每年6月初都会被媒体采访、线上讲座的邀约团团围住,今年他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跟张雪峰有什么区别? 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学决策——古典经济学假设人有绝对的理性,能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一个完美决定,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而叶晓阳研究的行为经济学,就是想搞清楚,我们为什么会短视、会厌恶风险,在那些关键的人生路口,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犯错? 很多学生在高考后狂玩两周,又赶在出分后的三四天内,匆匆为自己的半生职业潦草做个选项。上华北电力就一定能进国家电网吗?读计算机就一定比学新闻赚得多吗?高考志愿只是人生第一个岔路口,到了中年,又如何对抗裁员和婚变呢? 作为高考的优胜者,20年后,叶晓阳依然会在美国科技界的大裁员里吓出一身冷汗。他今年一直反复强调两个观念:长期主义和不可替代性——看得穿前路苍茫,看得开棋局空旷,永远警惕那些一劳永逸的简单因果判断。 叶晓阳:重庆铜梁人,和张佳胤、吴鸿恩、郭汝瑰、邱少云、亚菁是同乡。教育经济学家,致力于使用行为经济学和人工智能帮助一些人改善人生。诗人,最新诗集是2010-2023年的诗选《糅春天》,恰好是...
Published 06/27/24
春节时,我拿到作家杨潇的新书《可能的世界》的试读本,随手揣在行李中,没想到在各种交通工具的腾挪中,我很快把这本书一字不落地翻完了。 我在印尼的民宿中,就开始搜索书中埃及主人公的现状,感慨沧海桑田居然只要区区12年。这本书捕捉到过去十几年里,很多国家在剧烈变化时的社会氛围,这种来自现场的气味尤其迷人。那些十几年前的报道,无论语言、视角都丝毫没有过时(大量同期新闻稿件都没法看了),相反像琥珀一样保存了珍贵的时间切片。熟悉新闻写作的人,会尤其惊讶于这本书背后的知识密度,好奇杨潇在出行前到底要做多少案头准备,才能在现场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把复杂的历史政治背景捋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带着读者迅速进入。 更重要的是,《可能的世界》中的问题意识,和这种强烈个人风格的文体,在当下中文媒体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我每年都跟杨潇见上几面,每次我都反反复复问同样的问题:你是怎么寻找选题的,你是怎么让自己稳定产出的,你靠积蓄生活吗?你今天上午写稿了吗?你会不会焦虑? 这背后当然是我的焦虑。很多同龄或者更小的记者,都会把杨潇当做一个职业目标:大量的社会新闻记者、特稿记者都销声匿迹了,杨潇却一直在写,他写出的《重走...
Published 05/29/24
金女士,是一个频频出现在我评论区里的人——金女士有很多自己的粉丝,当她的粉丝发现,熊阿姨跟金女士是朋友的时候,就会在微博的评论、在播客的评论、在小红书的评论里持之以恒地留言: “我们非常想念金女士!” 当我收到第1万条这样的评论后,不找金女士来录一期播客,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金女士有两个网络名字,“@月薪两万的金子酱”和“@还可以的金女士”,她曾经是一名B站Up主,第一条讲小镇女孩励志读书工作故事的视频,就有超过100万的观看量。金女士极其幽默,热爱自嘲,把自己小镇做题家的人生讲得跌宕起伏,但出了大量爆款视频后,她发现,自己的人生经不起这样的挖掘了。 突然消失停更的金女士,如今回到了时尚杂志,继续兢兢业业做一名班儿逼。这期播客里她不停地算账,讲解为什么机构媒体公司扶持员工IP并不赚钱,为什么做自媒体月入3万也不如上班。我们也能看出,即便一个人是知名新闻系科班出身,又熟练掌握新媒体逻辑,面对网络上习以为常的、零星的负面批评,她依然有彻底把自己变成一只鸵鸟的时刻。 以及她为什么这么恐惧催更。 金女士:濮阳人,一辈子都在做一名标准的河南好学生。曾就读于北京最好的两个新闻系,资深新媒体工...
Published 05/21/24
今年1月,我偶然读到一本小说《问苍茫》,一周时间内读完,写了个豆瓣短评: 「没想到40后老作家的小说这么好看,以2008年深圳一家台资企业为背景,语言有淡淡的嘲讽感,故事里现实主义的力量是现在很多青年小说家都没法比的。直接引用朋友的话:“曹的力量在于看到了国企下岗,农民工进血汗工厂受剥削,觉得社会主义怎么可以是这个样子。然后就把所见所想直接写了。其他狗X体制内作家看见了也不会写这些东西。”」 为什么这本书写法陈旧,但又如此精彩? 什么叫左翼文学,体制内的作家到底在如何写作? 为什么现在没人写这种故事了? 我找来我的大学同学胡亮宇展开讲讲,没想到他一展开,铺陈的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想象90年代的脉络会这么丰富。导语写不动了,看shownotes...
Published 04/22/24
春节期间我和几位朋友去了一趟印度尼西亚,9 天时间,去了雅加达、日惹、Bromo火山、庞越和泗水。此行主要目的是“寻找嘉慧”——我们的朋友曾嘉慧是一位人类学博士生,她已经在印尼做了长达两年的田野调查。 我非常好奇,嘉慧为什么对印尼这么感兴趣?很多博士生的田野调查只有一年时间,为什么她在印尼待这么长时间?印度尼西亚虽然是个亚洲国家,但我的心理距离一直很遥远。有趣的是到了雅加达,发出第一张社交网络照片后,我就源源不断地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朋友早就来印尼旅游、投资、工作过——这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远远比我想象中紧密,但聊天中充满了刻板印象,大家对这里其实非常陌生。 选举 Election、多元文化 Tolerance、中资出海...
Published 03/12/24
弯弯是一个天赐的采访对象。2020年,写短视频反转剧时,我在成都认识了她。当时她25岁,刚从一家MCN公司离职,她做火了一个200万粉丝的账户,拍出过6000万和4000万观看量的大爆款,但短视频行业对人消耗太快,她很快觉得自己的心血被熬干,团队解散后,账号很快被收回,清空,换成了公司的下一个IP。 2023年春节时,我突然想起她,问她的B站账号是什么。弯弯说,太羞耻了先不说,结果一个月后,我竟又刷到她的热搜:她和朋友超超录了一期年终总结,叫《我:毕业5年,存款5000...
Published 12/28/23
柏林最神奇之处,是听说我第一次来这里时,每个朋友强烈推荐的去处,都完全不一样。女性主义书店、柏林赫塔球队比赛、各大夜店、餐厅、商场、东西柏林动物园、史塔西博物馆、阿拉伯人聚集的夜场演出酒吧…… 在如此丰富的柏林市区中穿行,蔡为女士,推着自行车带我溜达,嘴里念念有词了大概一百万遍“gentrification”,这个词中文是“士绅化”,指城市里的某片区域,在新的资本涌入之后,老居民搬走,本地文化消失,所有的居民都变成了中产阶级,或者更富有的阶层。 听起来有点眼熟,想象北京的三里屯北区,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安福路,就明白了。 蔡为:成都人,在柏林艺术大学教建筑构造,同时自己的“为建筑事务所”也在做德国和中国的项目。Jetlag Books书店、Cabana家具店、成都五岔子大桥、广州外商大酒店外立面更新,都是她的设计作品。 04:51 勃肯鞋、Aesop就是士绅化的代表性品牌 11:40 两德刚统一时,柏林非常穷,德铁、西门子、拜耳都不愿意回柏林设总部 14:27 柏林老房子产权复杂,业主们组成业委会,雇佣物业公司管理日常运营 17:20 士绅化也有好处,有越南汤粉吃了 19:21...
Published 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