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第二季的最終回將延續前一集的主題,由蔡明志老師繼續分享南門港重要的歷史空間:三井寺、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 來到羅東國小旁的三井寺廣場,首先會注意到一座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這是著名雕刻家楊英風先生年輕時期的作品,紀念碑上還詳細記錄了創作理念以及基金會組成名單等相關訊息。楊英風是宜蘭出生的傑出雕刻家,著名的作品包含宜蘭美術館前的鳳凌霄漢(四),還有策劃設計雲門舞集《白蛇傳》的雕塑與道具等,為台灣的公共藝術帶來重要貢獻。 而在紀念碑旁的三井寺,裡面供奉了觀音石佛「如意輪觀世音」,據說日本人進行佛寺巡禮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前來朝拜,這也是這些石佛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說明,讓我們對三井寺以及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宜蘭文化俱樂部第二季的內容已經全部更新完成,未來我們仍然會繼續分享宜蘭的珍貴歷史文化。請大家敬請期待囉!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3:20 南門港中段的民生產業 05:45 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成立背景 11:40 紀念碑的設計理念和背後的建立動機 14:34 關於羅東三井寺的建立背景 22:12...
Published 11/12/23
Published 11/12/23
在第二季的最後兩集,我們邀請蔡明志老師以走逛小鎮的形式認識南門圳。第一站來到文化工廠的飄浮月台,從高處一覽南門圳的源頭與故事,還有羅東街區這些年的轉變。 從羅東古老地圖上,可以看到昔日河道的輪廓。如今若看到曲折的道路時,切勿以為是道路動線設計不佳,因為它們可能是昔日的圳道或水道。 最後,蔡老師與我們分享有關水泳場的資訊,水泳場於1921年開幕,介於天然河川和水圳之間,水質有優質的湧泉水,這不僅是一個用於游泳訓練的場所,還可以讓大家探索羅東水圳周邊的美景,儘管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仍然可以參考許多相關資料來認識水泳場。 在下一集第二季最終章中,宜蘭文化俱樂部將會與大家聊聊三井寺與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請大家敬請期待囉。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11 南門圳的源頭 02:44 羅東於日治時期的兩大水源地 07:14 太平山神社:時光之印 11:35 曲折道路的象徵 13:56 從漂浮月台俯瞰南門路 18:40 水泳場VS.游泳池
Published 11/05/23
蔡明志老師在上集與我們聊了震安宮的重建背景,本集將更深入談談震安宮的建築雕刻、匾額的特色。 透過廟宇內寄附碑文的紀錄,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羅東較有影響力的人究竟是哪些人呢?除了捐款,許多信眾也熱衷捐贈建建築構造,如龍柱、匾額等。而震安宮相當有意思是廟裡共有九塊匾額,其中六塊是由台南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羅秀惠親筆書寫,我們也會請蔡老師來分享,為什麼台南書法家會在羅東震安宮留下這麼多匾額。 此外,位於震安宮後殿的花鳥柱,由當時著名的雕刻家辛阿舊精心製作,精湛的雕刻和壯觀的尺寸使花鳥栩栩如生,展現出卓越的工藝技巧。想知道花鳥柱如今為何被關起來嗎?歡迎一同收聽本集,蔡明志老師將為您解開謎團。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0:40 震安宮的參觀亮點 03:03 寄附碑上的名字特色 08:15 後殿之寶:花鳥柱的魅力 13:40 台灣廟宇的獨特之處 14:25 震安宮匾額特色 19:42 湄島聲靈:媽祖的神蹟
Published 10/31/23
20年代在蘇澳、花蓮近海一帶發生頻繁地震,造成蘭陽平原上的不少廟宇均出現災情。當時羅東知名的實業家,新協泰商店的胡慶森等人於是積極推動羅東廟宇的重建計劃,捲起宜蘭各地廟宇的重建潮。 重建後的震安宮與奠安宮建築風格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虎邊擁有西洋小天使裝飾,而龍邊則保留了傳統的人物造型,令人猜測是兩班相同的師傅在競相展現他們的技藝。我們在最後也會提供龍虎兩邊的比較圖,讓大家更清楚相似之處。 在廟宇重修的過程,發生了許多神奇和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來聆聽蔡明志老師在本集分享的震安宮重建故事。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10 震安宮的命名由來 04:07 為何震安宮選擇等奠安宮完工再開工呢? 09:06 羅東媽祖廟是否有兩班師傅拚場的情況? 10:15 有趣事件:磚頭歸家 15:38 媽祖廟重建神蹟 23:05 1920年電費計算方式
Published 10/22/23
本集將為大家介紹羅東的傳奇人物–陳純精,來聊聊他生平的精彩故事。儘管陳純精過世已將近八十年,但他的名聲在羅東仍可說是家喻戶曉,究竟陳純精老鎮長對羅東的貢獻有哪些、又有甚麼鮮為人知的部分呢?本集將為您來揭曉。 此外,我們也會聊聊陳純精的大女婿林嘉普。林嘉普設立的「嘉普醫院」,許多人誤以為是陳純精在中正路的住宅,隨後林嘉普將該醫院出售,新的買主將其改建為范姜醫院。 位於羅東中山公園內的陳純精紀念碑更是見證這段重要的歷史,至少經歷了三次改建,彰顯了陳純精對羅東人的重要性。讓我們一同收聽羅東光耀之士的故事吧。 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分享,帶我們認識羅東光耀之士的故事。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9:28 陳純精的個性特質 11:46 陳純精對羅東的貢獻 20:58 林嘉普對羅東的貢獻 26:38 位於公園內的紀念碑
Published 10/14/23
本集將延續上集內容,由蔡明志老師來和大家聊聊1970年羅東各戲院的概況。戲院與背後的支持者、時代氛圍有顯著的關聯,有些戲院專注於歌仔戲的演出,有些則成為熱門電影播映和柔道錦標賽的主辦場所等⋯,每家戲院都有獨特的功能和歷史價值。 而有趣的是,羅東戲院當時為了推銷美髮霜,竟將戲院票券與美髮霜做搭配販售,可謂別出心裁。若想了解更多當時戲院的風潮和趣事,就來收聽1970年代各個戲院的文化背景吧!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3:03 1960年電影票券登場 04:54 出奇招推銷美髮霜? 12:18 蘭陽大戲院:戰後多功能場地 21:47 大光明戲院及當年柔道錦標賽場地的回顧 23:53 日新戲院 ─ 愛國露天戲院:歌仔戲與布袋戲的藝術綻放場所
Published 10/08/23
這集將帶領聽眾穿越時光,回到1970年的戲院產業,聊聊當時公園周圍的戲院數量以及人潮來源,讓我們一同探索當時的時光迴廊! 1970年,台灣戲院的總數達到驚人的826家,而當時的羅東地區,單單公園附近就擁有6、7間戲院,儘管羅東的土地面積有限,現代娛樂事業卻展現了羅東強大的消費潛力。 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分享,一起聊聊宜蘭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戲院概況。 📢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06 人潮的主要來源 03:26 戲院和電影院之間的差異 05:30 戲院逐漸衰弱的原因 12:00 1970年羅東中山公園─戲院聚集地
Published 10/02/23
接續上一集主題,蔡老師將持續聊聊羅東中山公園兩座重要的歷史建築,並談談過去公園神社內的紀念物。 過去在羅東中山公園內有座日本佛寺「本願寺」,這座寺廟有項很重要的社會福利事業,就是經營羅東托兒所。而羅東公會堂過去曾擔任戲劇表演和集會演講的場所,現今成為兒童美語圖書館的所在地,顯示出歷史的時光變遷與建築的多元功能。 想知道本願寺、公會堂的歷史背景,以及神社的物件大多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嗎?那你絕不可錯過本集精彩內容!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13:11 日治時期公園中的歷史紀念物 17:16 金屬燈籠上的刻字內容 22:50 忠烈碑的重要性和歷史背景 23:17 狛犬與石獅子的辨識要點
Published 09/24/23
上集蔡老師講述了羅東中山公園的成立背景,這一集將分享公園過去發生的有趣事件。特別的是,現今仍受矚目的主播曾於1996年在羅東公園首次播報戶外新聞!這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同聆聽蔡明志老師在本集的精彩内容。 此公園過去是童子軍露營、寫生比賽以及球類運動的常用場地,在民權路上也聚集了眾多書店以及電影院,這顯示了當時羅東居民的消費力非常高。 在1980年,船來大樓和金鼎大樓一一建成,它們分別位於羅東夜市的兩端。如果您對這兩座大樓有著兒時的回憶,也歡迎與我們分享。 📢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16 日治時期風靡的球類運動 04:08 羅東中山公園內的涼亭:教孝亭 07:45 新聞台的創新之舉 12:20 羅東民權路─書店街的熱鬧聚集地 14:13 過去電影娛樂的繁榮時光 22:04 時光見證:宜蘭昔日最高兩座高樓
Published 09/17/23
這集以羅東中山公園的歷史發展為主題,談談公園過去到現在的轉變。羅東中山公園、運動場的誕生與慶祝昭和天皇的登基典禮有關。公園過去不僅包含運動場,隨著時間的推移,面貌也逐漸轉變至今日的模樣。而昔日的運動場,如今已改建成公路局和鎮公所的所在地。 或許你曾經思考過,羅東中山公園的位置是如何選擇的?從蔡老師提供的1915年羅東市區改正圖,可發現大彎處的月眉圳,因適宜用於公園用水而設立在此。老地名「草埔仔」,過去作為運動場、軍事演練場、機關用地還有各類表演場地,如今雖然已經消失,但公園與夜市已形成緊密相連且密不可分的一體。 PS:如果您家中保有羅東公園的老照片,歡迎與我們分享,共同回味這片土地的過去。 本集邀請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解說羅東公園的歷史背景。而在下一集,我們將進一步探討羅東昔日繁華的電影書店街,請大家拭目以待囉! 📢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2:18 羅東公園和昭和天皇的關係 04:40 羅東公園的土地範圍 12:40 珍貴遺產-羅東蒸汽火車頭 14:16 羅東公園的觀察重點 25:37 昔日馬戲團表演與展示會場
Published 09/10/23
從日治時期至今,「三月初三繞境」是羅東歷史最悠久的地方節慶活動。這項活動曾在1990年代中期一度式微,直到近十年才以地方政府邀請餐飲業者以「迎熱鬧.呷拜拜」的活動重新啟動,每次舉辦總是迴響熱烈。 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分享,帶我們回顧過去到現在羅東三月初三繞境的盛況。從日治時期的報紙記載,可以看到裝扮故事人物的遊行隊伍、詩藝閣、舞龍舞獅、北管樂團等內容報導,各種元素匯聚一堂,展現了當時的常民信仰與飲食文化。 此外,老師也會與我們聊聊三月初三當天不容錯過的文化活動,以及哪些主神將一同參與繞境。這項民俗傳統活動並非僅僅為了娛樂,更是將地方節慶轉化為地方文化觀光,彰顯出文化的魅力,讓我們一同感受當時的盛況吧!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32 三月初三繞境追憶 02:54 1921年陣頭隊伍的創意風采 12:32 1930年廟會繞境的改變 15:05 祭典當天不可錯過的精彩內容 29:39 餐廳間的激烈競爭─拚場創新
Published 09/03/23
奠安宮是溪南地區首座重建的廟宇,展現了拚場文化的精神。 本集將深入奠安宮的內部建築,來談談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種種細節,如芳名錄、匾額、雕刻主題等等。透過本集蔡老師的分享,讓大家對廟宇有更多期待與想像。 廟宇除了是信仰之地,亦可視為一座活生生的常民博物館和地方文化美術館,從匠師們的作品,感受當時的風土情懷。 本集由蔡明志老師講述奠安宮的內部雕刻,讓大家更了解奠安宮的拚場文化。 📢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1:50 奠安宮的文化背景 09:35 技術拚場,超越極限 13:57 從芳名錄解密 20:14 奠安宮雕刻妙趣探秘
Published 08/27/23
奠安宮的建立與地震息息相關,對整個宜蘭地區的廟宇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除了建築上的特殊性,奠安宮所祀奉的主神也不僅僅限於一位,你是否對奠安宮的故事有所耳聞呢? 本集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講述奠安宮的精彩事蹟,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座廟宇的故事與信仰。 📢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2:09 先聊聊玄天上帝的信仰 07:25 奠安宮祀奉幾個主神? 11:32 羅東奠安宮跟冬山調訓宮的關係 12:58 工班匠師的工藝「拚場」 19:24 奠安宮的地方故事
Published 08/17/23
第二季的宜蘭文化俱樂部將以聲音旅行的模式呈現,從生活中可以親身感受、觸摸得到的景點出發,用說明的方式讓大家更加熟悉生活周遭的建築文化。 本集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生動講述羅東的發展歷史。羅東雖然佔地面積相對較小,但高密度的人口使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作為水路和商業的聚集地,羅東展現出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摘要 00:26 第二季執行上的創新 05:28 兩個羅東人的家鄉回憶 10:56 難忘的羅東小吃 12:49 在羅東四處可見橋、河道? 17:06 羅東的重要水圳-月眉圳 25:35 結語
Published 08/07/23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集節目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戰後台灣島上最後一批外省移民──大陳島居民移民至宜蘭的故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Published 11/09/22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Published 11/02/22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的電力發展過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Published 10/26/22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認識了太平山林業的發展軌跡,這周同樣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林業發展中不可或卻的重要建設 ── 三段接成的羅東森林鐵道。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10/19/22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在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在這集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太平山,一同認識日治時代下太平山林業的發展軌跡。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4631fbfd8978000142a412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10/12/22
在宜蘭福傳區域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院內還特別打造了運用礁溪溫泉資源的水療池。 儘管現在只能看著照片想像建築的空間與場景,但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希望能透過他所知道的神父無私奉獻與故事,讓這些外籍傳教士的愛可以在更多人心中重建生根。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3be45ffd8978000176441f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10/05/22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原住民兒童就學問題、解決貧窮漁民困境,以及關注小兒麻痺兒童等。 為了不讓這群外籍傳教士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蹟被淡忘,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將娓娓道來發生在五六十年前但感動依舊的故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352858fd89780001670e0c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09/28/22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靈醫會系列最終回,一樣請到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大家講解教堂建築特色與興建歷程的幕後故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2ac48efd89780001364daf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09/21/22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曾經參與耶穌聖心堂歷史建築調查研究的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蔡明志老師,將為聽眾們深入解說耶穌聖心堂的建築特色與看點。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21f7affd89780001224db5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09/14/22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在1952年來到羅東之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醫師、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於此。 今(2022)年是靈醫會來台70週年,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有感於這些外籍傳教士視病如親的大愛,希望透過分享靈醫會早年至今的貢獻與故事,讓這些感動繼續流傳在人們心中。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185812fd89780001c03e92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Published 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