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EP4山裡有座寒溪祠(上):宜蘭原住民部落內的日本神社遺跡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如果你是個登山愛好者,也許曾在山徑旁見過日本神社的殘存遺跡;然而,你是否想過進一步了解這些遺跡背後的愛恨情仇?原住民部落內日本神社遺跡的保存與否是個矛盾課題,其尷尬處境就如同遺址埋沒在荒煙蔓草中的現況。宜蘭縣境內有五處在日治時期於原住民部落內設立的神社,這些神社可以視為日本人在「國家神道」系統下治理原住民的殖民思維展現。 這五座曾經出現在宜蘭地區原住民部落內的神社,依照建造年代依序為:東澳祠、四季祠、寒溪祠、濁水祠、南澳祠。為什麼日本人要特地在原住民部落內蓋神社?這些神社名稱為什麼叫做「祠」?建造的時代又是什麼樣的狀況與原因? 本節目邀請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以三集的篇幅講解「寒溪祠」(aka寒溪神社)出現的時空脈絡。在進入主題「寒溪祠」之前,將先從日本殖民台灣傳入神道信仰的脈絡細說從頭,接著簡述原住民部落內神社的設立特性,最後簡要介紹東澳祠、四季祠、濁水祠及南澳祠的建造過程。 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 ◆ Podcast 筆記連結|https://travelerbookshop.com/ycc_s1ep4 ◆ 旅人書店購物網站|https://store.travelerbookshop.com/
More Episodes
第二季的最終回將延續前一集的主題,由蔡明志老師繼續分享南門港重要的歷史空間:三井寺、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 來到羅東國小旁的三井寺廣場,首先會注意到一座尊親精神堡壘紀念碑,這是著名雕刻家楊英風先生年輕時期的作品,紀念碑上還詳細記錄了創作理念以及基金會組成名單等相關訊息。楊英風是宜蘭出生的傑出雕刻家,著名的作品包含宜蘭美術館前的鳳凌霄漢(四),還有策劃設計雲門舞集《白蛇傳》的雕塑與道具等,為台灣的公共藝術帶來重要貢獻。 而在紀念碑旁的三井寺,裡面供奉了觀音石佛「如意輪觀世音」,據說日本人進行佛寺巡禮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前來朝拜,這也是這些石佛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說明,讓我...
Published 11/12/23
Published 11/12/23
在第二季的最後兩集,我們邀請蔡明志老師以走逛小鎮的形式認識南門圳。第一站來到文化工廠的飄浮月台,從高處一覽南門圳的源頭與故事,還有羅東街區這些年的轉變。 從羅東古老地圖上,可以看到昔日河道的輪廓。如今若看到曲折的道路時,切勿以為是道路動線設計不佳,因為它們可能是昔日的圳道或水道。 最後,蔡老師與我們分享有關水泳場的資訊,水泳場於1921年開幕,介於天然河川和水圳之間,水質有優質的湧泉水,這不僅是一個用於游泳訓練的場所,還可以讓大家探索羅東水圳周邊的美景,儘管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仍然可以參考許多相關資料來認識水泳場。 在下一集第二季最終章中,宜蘭文化俱樂部將會與大家聊聊三井寺與尊親精神...
Published 1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