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鐵路居然曾經肩負「反共抗俄」的宣傳重任!《1198.5km記反共抗俄台糖鐵路宣傳列車軌跡》專書(Feat.音像紀錄研究所 曾吉賢老師)
Description
臺灣的鐵道迷通通注意!
你們知道除了臺鐵的鐵路之外,臺灣曾經有一個全盛時鋪網超過3000公里的臺灣糖業鐵路嗎?
1955年5月5日,一列車頭掛著蔣介石肖像的台糖五分車,從台中出發,沿途停靠103個車站,歷經32天,最後抵達屏東東港糖廠(今南州糖廠),路程長達1198.5公里,這列台糖鐵路列車不是運載甘蔗或糖製品,也不載客,只為宣傳「反共抗俄」基本國策,以及鼓勵農民栽種甘蔗供應台糖,期間深入許多農村鄉鎮,共展演67場電影及街頭劇,吸引158萬人參觀,堪稱當時台灣史無前例的盛事。
糖鐵在民間又被稱為「五分車」,這條鐵路深入臺灣的各大小鄉鎮,配合台糖公司的營運,為臺灣過去的經濟發展盡了相當大的力量。
而隱藏在這個糖鐵經濟功能的背後也具有屬於戰後臺灣的人文政治歷史色彩。這條鐵路上走過甘蔗、走過成品糖、走過旅客、走過早年經營者斑斑的血淚,更甚也走過一抹政治上的Propaganda。
不知道有誰記得,就在這條乘載臺灣經濟的鐵路上曾經奔馳著一列「反共抗俄」宣傳列車,它一方面是國民黨統治的宣傳機器,教你效忠領袖,替國家種植甘蔗。與此同時它也給當時的各個偏鄉帶來娛樂,有電影放映、戲劇演出、魔術表演,還會分發零食、紀念品給鄉親。一列具有多面向的政令魔幻列車隨著鳴笛聲的呼嘯於鄉林間穿梭著。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曾吉賢老師來跟我們分享這一段被塵封在過去中的鐵道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記得學生時期歷史課本提到的「土牛溝」嗎?這條在清領臺灣早期設置的「番界」,用來區分平埔族與漢人生活的領域。雖然到了清領晚期已逐漸廢除,但進入日本統治時期,統治者卻重拾這條界線,設置了更具管理功能的「隘勇線」。
隘勇線由日本警察系統管理,其沿線設有多個「隘寮」,並僱用隘勇駐守站哨,形成一道山區與平地之間的防線。你或許難以想像,在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臺灣的山林地帶曾有如此密集的隘勇活動,這些隘勇如何生活、如何與地方文化交融,都鮮為人知。
這一集節目,我們邀請到走遍臺灣各隘勇線的研究專家鄭安睎老師,帶領我們深入這段只聞其名卻少有人了解的歷史,揭開隘勇線的神秘面紗。...
Published 11/26/24
這一集節目,我們帶大家回到佛教藝術的起點,探索早期佛像藝術的風格與發展。最初期的釋迦牟尼佛像起源於犍陀羅地區,深受希臘化文明影響,因而呈現出剛勁有力的風格。而另一個重要的佛像流派來自秣菟羅,這種風格的佛像以服飾線條纖細、衣摺服貼見長,展現出柔和而優雅的氣質。
當佛教東傳至中國後,這兩種風格的影響依然清晰可見,尤其在敦煌這個陸路傳播的重要重鎮。敦煌石窟內,匯聚了不同時期的佛教藝術珍品,每個石窟的風格各具特色,內容涵蓋佛教故事與經典,成為佛教東傳過程中的重要見證。
這一集節目,我們一起來感受早期佛教藝術的非凡魅力,細細品味這些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藝術瑰寶!
--
Hosting...
Published 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