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西洋藝術史專題,介紹一下文藝復興三傑絕對是必須的吧,這一集我們跟大家分享三傑其中的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作為文藝復興重要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能聊的細節實在太多,這次聚焦在他的兩件作品,《聖殤》以及《西斯丁禮拜堂天頂畫》上面,跟大家聊聊這兩件作品有什麼值得細品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6/18/24
Published 06/18/24
這一集節目,我們邀請到2024屏東青年藝術特展《勻勻仔:沒有速度差》的策展人─張碩尹,來到我們節目上跟大家聊聊他最新的這一檔展覽,到底什麼是勻勻仔?展覽裡面有哪些藝術家的展出,一次介紹給大家。 台灣的當代藝術中心,我們直覺都會想到台北,但距離台北最遠的屏東,也有很多新銳的藝術家在為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耕耘著。 這次《勻勻仔:沒有速度差》展出八位屏東青年藝術家,秉持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屏東這塊土地灌注的養分,以「勻勻仔」的速度,走在當代藝術的道路上,沒有速度差。 展覽期程|113.05.25 – 113.06.30 展覽地點|屏東美術館102、103展覽室(屏東市中正路7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 – 17:30 購票資訊|免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9xnkVbzf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6/11/24
各位聽眾,兩根小小的銅棒居然牽扯出一段大財團的發跡史!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棹銅」的故事,在大航海時代的日本大阪,誕生了一間煉銅工坊,叫做「住友銅吹所」,他們從製銅工業發家煉製棹銅販售到海外,尤其是荷蘭人更是他們的大買家,甚至在臺灣的明鄭也是他們的座上賓。 一路輾轉至今,住友成為了日本首曲一指的巨大企業,而這根小小的棹銅在海裡躺了幾百年後,被打撈上岸,現在靜靜的躺在台史博戰場中訴說著這段屬於大海與冒險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6/04/24
開箱!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 人文社會研究基地 數位圖書檔案室! 各位聽眾,你去過中研院嗎,在新聞上看到「中研院」這個名詞你們會好奇裡面的研究員在做什麼嗎?或著你們想過「臺灣史」研究究竟是要研究什麼嗎?這集節目邀請到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林玉茹老師來到我們節目上跟大家分享分享臺灣史研究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同時也請老師為我們揭開中研院神秘的面紗吧! 林老師這集節目會從她針對麻豆地區的田野調查開始,用一系列的小故事串起「蔴荳」這個地方的人文與信仰沿革。(老師的小故事真的多到說不完) 這集節目有機會訪問到中研院的研究員還多虧了,中研院在臺南歸仁地區設立了中研院的南部院區,這個院區可以開放大家到現場去查詢資料!很多很多關於臺灣史的第一手文獻資料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如果對臺灣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機會去現場用用看中研院的資料庫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5/27/24
藝術史抬槓第一頻道不藏私推薦,南美館全新展覽—《陳其寬:雙曲·交響》。這一集節目我們再次邀請到臺南市美術館的策展人—蕭楷競、柯宜芸與廖冠敏來到我們的節目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次最新的展出。 陳其寬通常以建築師的身分為人所知,這次展覽南美館以「藝術家」身分的陳其寬做切入,以陳其寬大量創作的水墨作品當展覽的主旋律,並且展覽團隊與陳其寬的遺孀密切聯繫,找到很多陳其寬創作的筆記甚至手稿。藉此剖析藝術家創作的心路歷程,讓觀眾看到一個陳其寬過去不曾被解讀的面向。 這集節目來聽聽看策展人的導覽,今年九月前安排時間來一趟南美館看看這個展出吧。 展覽名稱:陳其寬:雙曲.交響 Chen Chi-kwan: A Duet —— Art and Architecture 展出時間:即日起─ 2024/09/22 展出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2F,E-H展覽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5/21/24
各位聽眾!南博萬完全攻略來了啦。 你聽過南博萬嗎?臺南的博物館群,其中包含大小不一的館舍,由臺南市博物館領軍,組合成一個臺南市博物館品牌,今天這一期節目邀請到了臺南市博物館的王世宏館長來節目上面給大家分享一下,臺南市博物館現行的展覽。 臺南市博物館秉持著全民共同創造的精神,透過常設展,講了一個臺南先賢的歷史故事。 而特展則延續了未完待續的精神,由我們—現在的臺南市民—共同繼續書寫臺南的人文價值。 除了臺南市博物館,南博萬也包含了,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以及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每個館舍各自展現了臺南的不同面向,下次各位聽眾來臺南遊玩不妨把臺南博物館群納入行程考量中,說不定可以有滿滿的收穫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5/14/24
澳門是一個大力發展觀光的地區,深藏在文化觀光背後的是他長遠的歷史淵源,上期節目介紹了它用葡萄牙人的相遇,這集節目我們來看看葡萄牙人留下了哪些基於物質文化的遺存。 做為大航海時代的轉運要地,保存了大量的克拉克瓷絕對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歐洲商人和中國窯工「客制化」訂做的紋章瓷,這些瓷器上面甚至還有歐洲母題的多頭龍、也有拉丁字母,即使這些中國工匠看不懂拉丁字母,導致常常寫反,但這些商品依然在市場上有龐大的經濟價值。 澳門的觀光絕對不只有博弈遊戲,厚重的歷史人文,也是一個要點,這集節目一起來感受澳門的人文風采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5/07/24
想到澳門是不是直接聯想到葡式蛋撻,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葡國菜,這些飲食文化都是大航海時代以來葡萄牙再次留下的痕跡。我們都知道葡萄牙人在澳門這個地方殖民過,但你知道嗎葡萄牙可是第一個中國政府官方認可的外國商團可以租借一塊土地做為貿易使用。 這塊土地就是澳門,而且葡萄牙人在澳門可是一待就超過400年。由此你就知道葡萄牙人對澳門的影響有多巨大。 但是葡萄牙能夠順利在澳門待下來,這段過程可不簡單,這一集節目我們跟著盧老師的講解,聽一下這段葡萄牙傳奇的故事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4/30/24
歡迎來到虎尾建國眷村,這一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文化保溫瓶的負責人李依倪老師來分享她長期再造虎尾建國眷村的點點滴滴。 虎尾建國眷村在二次大戰的末期曾經是日本海軍航空隊的訓練基地,被當成訓練神風特攻隊的場所。戰爭結束後被國民政府接收成為了日改眷村。 時間到了2006年,虎尾眷村廢村,變成一個佔地30公頃的廢棄眷村。時至今日,諸多有志人士的努力之下虎尾建國眷村的活化已經初步看到成果,漸漸的有人在裡面重新活動,也成為虎尾觀光的其中一個景點。 這集節目我們請李老師來為我們分享虎尾建國眷村的歷史脈絡與未來展望,各位聽眾有到雲林觀光的時候不妨去虎尾建國眷村走走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4/23/24
臺灣的鐵道迷通通注意! 你們知道除了臺鐵的鐵路之外,臺灣曾經有一個全盛時鋪網超過3000公里的臺灣糖業鐵路嗎? 1955年5月5日,一列車頭掛著蔣介石肖像的台糖五分車,從台中出發,沿途停靠103個車站,歷經32天,最後抵達屏東東港糖廠(今南州糖廠),路程長達1198.5公里,這列台糖鐵路列車不是運載甘蔗或糖製品,也不載客,只為宣傳「反共抗俄」基本國策,以及鼓勵農民栽種甘蔗供應台糖,期間深入許多農村鄉鎮,共展演67場電影及街頭劇,吸引158萬人參觀,堪稱當時台灣史無前例的盛事。 糖鐵在民間又被稱為「五分車」,這條鐵路深入臺灣的各大小鄉鎮,配合台糖公司的營運,為臺灣過去的經濟發展盡了相當大的力量。 而隱藏在這個糖鐵經濟功能的背後也具有屬於戰後臺灣的人文政治歷史色彩。這條鐵路上走過甘蔗、走過成品糖、走過旅客、走過早年經營者斑斑的血淚,更甚也走過一抹政治上的Propaganda。 不知道有誰記得,就在這條乘載臺灣經濟的鐵路上曾經奔馳著一列「反共抗俄」宣傳列車,它一方面是國民黨統治的宣傳機器,教你效忠領袖,替國家種植甘蔗。與此同時它也給當時的各個偏鄉帶來娛樂,有電影放映、戲劇演出、魔術...
Published 04/16/24
各位聽眾來台南觀光旅行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台南的藝文替代空間數量眾多,可能轉進一個小巷弄裡都有一個小展場,透過這些點狀的藝文空間讓地方的藝文動能發光發熱。 這一集節目我們邀請到,臺南早期開始經營替代空間—「文賢油漆工程行」的藝術家林煌迪老師來我們節目上,跟我們一起分享他經營「文賢油漆工程行」的歷程點滴。 文賢油漆工程行原本位於台南市東門路,經歷19載歲月,在2019年熄燈,當初文賢油漆工程行的創立只是藝術家同好共同創作展出的空間,是一個當代藝術的交流平台,不論是功能上或是實體空間上都有一個平台,所以在整個環境的調性上有藝術家的創意、自由與前衛性。由於空間位處於市區居民繁雜的地段,藝術家的創作於居民觀感之間的互動也是當時主創人的課題。這集節目我們透過林老師全程參與這個空間的一顰一笑來和聽眾分享「文賢油漆工程行」的故事吧! 臉書專頁看更多藝術作品👉👉👉https://reurl.cc/Qe1KX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4/09/24
唐代以後,河北邢州地區開始生產白瓷稱為邢窯,相對於南方浙江紹興地區燒造青瓷的越窯,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在陸羽的茶經中甚至還有對兩個窯區燒造之瓷器有一番品評,雖然其審美價值出於陸羽自身的觀點,但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瓷器外觀的品味。 我們把時間拉回現代,各位聽眾,你們比較喜歡色澤幽微的青瓷,還是簡潔乾淨的白瓷呢? 新書推薦《觀念的形狀:72件文物,看得見的中國哲學》 本集有抽書活動!辦法詳見IG粉絲團! https://www.instagram.com/talk.aboutar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4/02/24
白描法是唐代中國繪畫技法中一項極為成熟的技巧,透過精準的線條運用,巧妙地描繪出物體的光影變化與立體感,推動了中國繪畫的發展歷程。其中,吳道子被譽為最具代表性的大師之一。唐代繪畫不僅在人物描繪方面更趨完善,動物、花鳥等題材也成為了流行的表現主題。例如,韓幹以其精湛的畫馬技巧聞名,而韓滉則擅長描繪牛的神韻,展現了對形態的細膩掌握。同時,此時期也見證了山水畫的逐漸崛起。本集讓我們一同來探索盛唐白畫以及動物畫的藝術之美吧!
Published 03/26/24
這集節目來深度閱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特展「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 節目邀請到這個展覽的兩位策展人,石文誠老師以及廖伯豪老師來跟大家一同深度分享這個展覽的內容與核心概念。 這個展覽組織了17世紀臺灣繁密的人流、物流網絡。藉由圖書、文獻、貿易貨物、國際交流等方面讓我們看到一個科學與幻想交織的世界,而臺灣正在這個世界中扮演了一個戲份頗多的角色。 展覽的核心價值也希望能夠透過這次展出,讓觀眾有更多的歷史思考,定位我們自身,也許這個展覽不會提供標準答案,但是帶著更深層的問題意識離開也是策展人希望帶給觀眾的收穫。 最後這個國際特展,展品數量眾多,在展期內還會經歷兩次展品更換,現在是第二波展品的展出,之前已經看過展覽的朋友,可以考慮二刷一下展覽看看有哪些展品經過更換。 藝術史抬槓第一頻道激推,邀請大家來台南逛逛展覽!
Published 03/19/24
這集節目來用近期的臺灣文化資產相關新聞來跟各位介紹一下,臺灣的文化資產處理現況。 有感而發製作這集節目是由於去年下半年南投地區因為建案施工意外挖掘出南投窯的可能燒造地點,臺灣的南投窯研究長年建構在傳世品的認識上面,始終沒有機會透過確實的考古資料一睹南投窯的歷史面容。 可是南投縣政府無視這個難得的機會為南投人文風采紀錄一筆,反而破壞了這個保存完整的底層。 於是這集節目透過幾個近期的文資案例來根大家分享新的建設與文化研究本來就不衝突,很多地方都做過良好的示範。 那臺灣近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文資新聞就來聽聽這集節目吧。
Published 03/12/24
大唐盛世是一個騷人墨客迸發劇烈創造力的年代,這個時期藝術創作上也經歷了不少精彩的變革,這集節目就從唐代繪畫來開始跟大家介紹一下唐代藝術的活力。 唐代宮廷系統的繪畫誕生了很多人物畫,如閻立德,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卷或是步輦圖爲代表。 而仕女畫也是一個唐代熱愛的人物畫主題,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是一個經典作品。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尋覓仕女圖的芳蹤,永泰公主墓與毅德太子的墓室壁畫是你不能錯過的選擇。 這些作品在視覺上都能明顯感受到與魏晉時期繪畫有諸多差異。 而唐代繪畫篇還沒完結,接下來還有更多繪畫作品介紹給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啦!
Published 03/05/24
就在繁華盛開的大唐盛世下,藝術人文的發展也同時迸發出勃勃生機。各種產業也透過了「國際」交流擦出各異其趣的火花,這一集節目我們來聊聊縱覽唐朝有哪些值得探究的話題,接下來我們會分單元來和聽眾詳細分享這些屬於唐朝的璀璨文明。
Published 02/27/24
古物?文物?傻傻分不清楚~ 節目裡面多次提到「文物」和「古物」這兩個名詞,這一集透過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來一次說清楚這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文資法裡面,古物不僅是一個分類,同時古物還有分級呢 這集節目也同時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文化資產。 對文化資產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到文資局的網站深入了解,臺灣目前有哪些法定的文化資產喔!
Published 02/20/24
新年快樂!!龍年行大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年特輯, 每年到了這個時節藝術史抬槓第一頻道的兩位編輯 都會來跟大家聊聊有哪些展覽可以趁著新年寒假期間去逛逛的~ 這些展覽有的是我們自己想看,有的是我們已經去看過了,已經看過的展覽編輯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從北到南~我們盡量精選各項趣味的展覽,這次準備了更多元的展出提供給大家選擇,有些適合親子,有些適合情侶~ 希望總能提供一個適合你的展覽:)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好運龍來~ PS. 下星期二的節目提早的今天播出喔~
Published 02/10/24
藝術史抬槓第一頻道出來玩囉,這一集節目我們來到南投草屯的「南投故事館」參觀~ 南投故事館像是一個濃縮了早期台灣精華的一枚時空膠囊。 故事館裡面重建了幾個梁館長兒時記憶的場景,其中包括一個雜貨店,一個漫畫書店,一個名片印刷電,還有絲瓜藤,三輪車。這些場景都透過古老的商品文物重構一個早期的台灣。進入這裡就彷彿回到那個古早的年代,非常適合大朋友來回憶童年,小朋友來認識那個懷古的舊時光。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南投故事館的館長─梁志忠,梁館長來到我們節目上,跟大家分享一下收集這些老東西的故事。 讓我們透過梁老師的故事一起來回顧一下那個懷古的台灣吧~~ 聽完節目想要來參觀的朋友可以來預約梁老師的導覽~ 南投故事館FB: https://reurl.cc/rrKAmr 順帶一提,南投故事館的麵茶超級好吃的啦!!!
Published 02/06/24
藝術史抬槓第一頻道一起去參觀了,臺南市立博物館的常設展「自造臺南」!!這一集節目跟著臺南市立博物館穿越臺南400年,帶大家來看看屬於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風采。 常設展「自造臺南」透過時間軸線綿延的歷史來述說臺南,從最早的史前臺南開始,至日本統治的臺南做收,最後以各個風雲人物做結尾,彷彿一個開放式的後記,讓未完待續的臺南繼承前人的活力與動能。 展場裡面有諸多我們節目以前介紹過的歷史文物。不只有大航海時代的貿易陶瓷。也有由那須豐慶臨摹的「鄭成功畫像」甚至是「鄭成功書法」,清代的巨幅吏治箴言匾也在展出中。 盧老師也受邀於2/3在臺南市立博物館進行演講。 講題│ 臺南四百年文物的故事— 從鄭成功到兒玉源太郎 講者│ #盧泰康 (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教授) 日期│ 02/03(六)14:00-16:00 地點│臺南市立博物館1樓 多功能教室 #目前報名已經額滿,當天現場13:55開放現場候位入席(恕不保證有座位)
Published 01/30/24
這集節目來看看盧老師與編輯阿倫最新的研究在討論什麼吧! 延續新竹的話題,現在位於新竹公園裡面,存在五門古砲,這五門火砲的形制、保存狀況甚至發現時間皆不相同,甚至其中部分古砲已經發現超過50年了。 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同樣具有三級古物的身分。 於是這趟研究就是要解答這些火砲的來龍去脈,甚或能夠為其提供一個歷史定位,供歷史的長卷中記上一筆。 這一集節目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老師跟阿倫的這趟研究吧!
Published 01/23/24
這一集節目來跟大家介紹一個國立故宮博物院當期的展覽,「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顯而易見的,這個展覽的主題就是大航海時代! 這個展覽透過各種「海圖」、「地圖」、「文字資料」或「貿易貨品」交織出個屬於大航海時代的故事。 此次展出的文物非常難得的,借展了「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等等館舍的館藏。 透過這次展出的陶瓷器,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工藝之間的風格交互影響,你會看到日本風味的中國瓷器,也會看到中國方位的日本瓷器,甚至看到寫了西洋文字的中國瓷器。 這個展覽足見大航海時代的文化交流之鼎盛。這次展覽借展許多國外博物館的收藏,機會難得,非常值得找個時間進去看看囉~ 展出時間│2023/11/26-2024/02/18 展出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區105/107
Published 01/16/24
新竹,一個屬於台灣的科技城市,但是,裡面遍地都是寶藏,三步一古蹟,而且保存的狀況都不錯。搭乘火車抵達新竹,一下車看到的門面就是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設計的新竹火車站。新竹火車站為充滿歐風的和洋折衷建築,立面或室內的裝飾都引人入勝。 離開火車站,很快就會抵達被護城河環繞的迎曦門,迎曦門也是一個新舊融合的小廣場,提供在地學生活動。 不僅這些知名建築,就連街道上的一磚一瓦也都值得駐足。 新竹的大秘寶絕對不在棒球場裡,而在都市肌膚的每一個跳動裡。
Published 0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