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高考的实质是什么?筛选,不计成本地强行筛选,以公平的名义让青春献祭。
但,它公平吗?至少它仍有那么多可以改进却没有改进的地方。
无论大家多么优秀,也只能留下一小部分进入精英高校。
无论一个人多么独特,也必须屈从于统一的标准。
或许还有曾经的受害者,在跃过龙门之后,却倾向于将这门修得更牢固……
每逢高考,人们在四处张贴条幅:“祝各位考生们金榜题名”。
然而,“各位”怎么可能都上榜呢?就是要筛人啊。
如果高考失败,人生会减少一种可能性。但人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无限减一,仍是无限。
- 时间轴 -
00:42 这是一个由高考落榜生创办的播客。
01:55 我是客观上失败(主观上觉得发挥了实际水平),王老师是“主观上失败”。【口误更正:她只是比武大的(而不是法学院的)录取分数线高了50分而已。】
06:00 王老师的高中同学在校园里看到她:原来你也这里,那我释怀了。
07:49 高中生活对人的挤压和精神塑造,我们与衡水中学的同学共情了。
11:25 应试教育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有联系吗?
13:35 曾经的小镇做题家与今日的既得利益者。
20:16 应试教育给人的另一种规训:答题,拿分,别问为什么,不要幻想去动摇整个结构。
22:30 “谁要你去外地的,人离乡贱”——某北京土著言。
24:31 曾有一个时代,全国一张卷,然后教育部就被告了……
28:02 不管你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你是什么,还是什么”。
- 本期话题成员 -
越向
王老师
节目中提到的文章:
杜萌:《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https://mp.weixin.qq.com/s/xJw7gmhw9PjUA7xbVoUTQA)。
音乐:cover Coldplay-Adventure of a lifetime
作为本期播客话题的一点补充,将我已阵亡的公众号的文字贴一篇在此。原文发布于2022年3月:
《我偏要反思:为何俄乌战争会撕裂中国舆论?》
文/越向
孔曰思疑,孟曰反求。
反思,这么光明正大的事,现在居然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一个月前丰县事件发酵,虽删帖不断,也未能阻止大家反思,而且大多数人态度一致,义愤填膺地为被欺凌者鸣不平。
如今俄乌战争,谈话相对容易了,大家也开始吵架了。混微博的人会觉得俄军一个半小时已经拿下乌克兰,上豆瓣的人会感觉乌克兰军队已经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塔尖。
在刚开战的那两天,国内网络上支持俄罗斯动武的人是压倒性多数,但这些人的态度似乎也根据战场上的形势摆动:过了几天,有些人觉得俄罗斯打得不好,不够强,也不好意思张口了。至于他们讲过的道理,早已换了几套,任何道理,好像都只是摆设,拳头才是硬道理。
我呆呆地在屏幕前看了半天,感觉这你来我往,讲的不过是自己的故事。
我的好友艾陆总结得好:
不管是被骂“傻得很”还是被批“坏得很”的人,其实大多都是从我们自身的历史经验和记忆出发,把当前的内心焦虑投射到了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甲想的是我们中国也曾被强邻日本欺侮,那时节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天然同情弱者,反感弱肉强食,反对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乙恨的是我们长期被“昂撒”霸权包围封锁,好容易夹着尾巴做人过上了好日子,眼看要复兴崛起了,又横遭阻挠打压。自然喜欢和西方强敌对着干,敢于亮剑的“战斗民族”。于是,甲被骂“傻得很”,乙被批“坏得很”,双方争得不可开交。【1】
其实又何必呢。
最好是多分析,多思考,别站队。
如果你实在要站队,肉默老师有个建议,我将它称之为“中国人站队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