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对华国际”的听友,可以看这个网址: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the-interkit-story-window-the-final-decades-the-sino-soviet-relationship
听友“懵女子”做的时间轴:
00:00:00,开场
00:00:42
越向老师的研究经历,feat...
Published 10/12/24
[按:小宇宙版略有删节,删去了第28分钟Brzezinski与华国锋开玩笑的部分,即中文译本所删去的内容】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已经在进入临终关怀后继续生存了十六个月,这个医学奇迹让那些等着给他发讣闻的编辑们都快要把稿件给捏碎了。我这个小节目想在他过百岁生日的这天,简单聊聊他任职总统期间在中美关系发展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部分脚注(暂时以此代替时间轴吧):
01:49 鲳鱼号上的卡特抵达青岛,参见卡特:《从农场到白宫:卡特自传》,刘一然 / 常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
09:44 卡特在圣母大学的演讲,参见布热津斯基:《实力与原则——1977—1981年国家安全顾问回忆录》,邱应觉 / 梅仁毅 / 王家湘 / 章含之 / 江云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58页。
10:37 教宗约翰·保罗二世觉得卡特像个宗教领袖,参见布热津斯基:《实力与原则》,第34页。
13:28 布热津斯基觉得可以利用人权外交打击苏联,参见布热津斯基:《实力与原则》,第176页。
15:44 万斯的对华路线及其理由,参见Cyrus Vance, Hard Choices,...
Published 10/0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主德国的国庆分别是10月1日和7日,所以常常是接连相庆。而其中一些礼宾规则的变化,往往显示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转换。本期拟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所藏档案展现这一过程,亦略窥1950年的中国旅欧外交使团对柏林的第一印象。
- 时间线-
07:31 斯大林:“在战争中担负牺牲最大的是德国和苏联的人民……只要这两国人民……像他们在战争时那样努力,那么和平在欧洲可以认为有了保证。”
12:55 中方的第一个驻德外交使团报告:“参加大宴会时……女人亦多穿黑色或深色衣裙,并多袒胸露背,在此场合下,黑色中山服,颇感单调。”
17:55 座次显示,苏联、中国和波兰,是东德最重要的外交伙伴。
19:10 中德两国相庆,奏第三国国歌。
22:21 国庆三周年,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包场腓特烈皇宫剧院,各国嘉宾到场者三千余人。
24:11 四周年,国歌演奏的顺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5:17 ...
Published 10/01/24
个人于时代的洪流中,不过沧海之一粟,裹挟进退,焉能自主?但那些用情至深的灵魂,却犹如暗夜中的萤火,明灭有时,观者心惊。在长城与柏林墙之间,流动的不仅仅是革命、间谍和战火,也有无数热血澎湃的男女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先生骗人呐,如果朱白兰也“非情之至”,何人可至?
汤先生说,请你把我的题词看完:“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梦里寻真,正为如此。
-时间轴-
04:18 朱白兰出生于一片动荡的土地,哪怕她一生不离开家乡,她也可以在奥匈帝国出生,在波兰上几个月中学,在罗马尼亚中学毕业,在苏联工作和结婚,在乌克兰入土。而她选择了远行……
06:11 爱人朱穰丞,热恋,神秘的失踪……
11:26 ...
Published 08/28/24
更正:
05:12 发现一个问题,蔡司厂和柏林大学的分裂不是1949建国时才开始发生的,而是在1945年就已经开始了。抱歉(-人-)
06:21 完了,怎么这里会说错啊?五棱镜单反叫“潘太康”。
9:31 抱歉,这里有一个大错,宝钢和武钢现在已经连为一体。但宝钢本身是1978年底兴建的,在那之前并不存在。感谢听友Endea的指正!
35:06 “长崎国旗事件”。抱歉。
【越向案:我也跟大家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个剪辑后的版本。还望大家指正其中的错误或口误,谢谢!感谢海博的邀请,很享受共同做节目的过程。】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童欣,冷战史研究者,播客「越向书」主播
- 时间轴 -
01:25 大众汽车入华,东德怎么看
04:18 一分为二:两个蔡司与两个柏林大学
10:19 东德的援助,蔡司厂来到中国
17:21 西方媒体造势,北京-潘科夫轴心
20:11 社会主义国家间做生意:经互会
22:36 跃进的意外
23:47 大豆危机与柏林墙的修建
29:14 东德的排面,莱比锡博览会
31:03 60年代,贸易大转向
36:18 ...
Published 08/27/24
少年看金庸,生生死死,沧海月明珠有泪;
中年读武侠,“婆婆妈妈”,柴米油盐酱醋茶……
虽则“天下英雄出我辈”,仍不免“江湖子弟江湖老”。
谈金庸的文字已经太多了。六神磊磊能以金庸谈一切,六经注我,皮里阳秋;白日焚书能以现代精神批判金庸,责之切方显爱之深;其余新垣平、田晓菲等辈,扬名立万亦久矣……
高手如云,彭洁明这本新书何以立足?
一是通透。彭老师是科班出身,既得名师亲炙,又私淑金庸先生二十余年,涵泳蕴藉,细咏情思,不但能在文本分析中展现出自己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且能以寻常语道出,入情入理,略无窒碍。
二是文笔。不见掉书袋,但每段话都能看出古典文学的浸润。辞章典雅,行文如快刀破空,起得漂亮,收得干净。浅近晓畅,亦有铿锵句。
且看这一段: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第一次出场,已经十余岁。母亲去世后的二三年里,他寄身破窑,挣扎生计,浪荡人间。他提着偷来的鸡,衣衫褴褛,一身落拓。那边,第一次出场的郭芙,“身穿淡绿罗衣,颈中挂着一串明珠,脸色白嫩无比,犹如奶油一般,似乎要滴出水来,双目流动,秀眉纤长”。这霄壤之别,只因郭芙的父亲已经是名震武林的当世大侠,而杨过的父亲却是臭名昭著的泉下之鬼。
...
Published 08/26/24
如果说朱德、孙炳文等中共党员为德共的发展敲过边鼓,那么一众德共党员对中国革命影响之巨,可谓决人生死。
共产国际驻华的政治代表、军事代表和前线军事顾问,再加上大量的情报人员一度全都来自德共。而红军的敌人也一样在接受用德语下达的命令……
欢迎收听From the Great Wall to the Berlin Wall 《从长城到柏林墙——中国与东德四十年交往史》的《第一章:焉知人间聚散?》的下集。
-时间轴-
06:24 佐尔格小组与牛兰夫妇案。
11:15 苏俄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动员名人施压,另一面拿出4万美元救人,但怎么才能把钱送到上海呢?
13:05 护送“牛兰纲”,牵出一位“好汉”。
16:14 那个人,真的是“中央苏区的太上皇”吗?
18:54 “矫诏”还是“钦差”?布劳恩的身份之谜。
27:00 共产国际“瞎指挥”的一大根源:情报不明。
41:11 ETO?
44:14 新世纪近代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转向”。
52:17 苏俄版的“谁丢失了中国?”
57:27 为什么来中国的德国人快连成一片吗?
-时点脚注-
06:24 ...
Published 06/25/24
要讲中国与东德交往的这四十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先弄清楚:二者之间首先是党际关系,其次才是两个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偏离此总纲,就是在说外行话了。这两个国家都在1949年的10月初成立,但是两国的执政党,却是自成立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完全可以说:即使不算上马恩,德国也是除俄国之外对中国的共产革命影响最深的国家。
欢迎收听From the Great Wall to the Berlin Wall 《从长城到柏林墙——中国与东德四十年交往史》的第一章:焉知人间聚散?——1949年之前中共与德共的交往。
人间有聚散,缘灭复缘起。本期节目,让我们步入故事的起点。
-时间轴-
03:09 柏林苍穹下 三英聚首
09:35 暴走中年男在柏林的快乐生活
14:31 为什么回锅肉对党建那么重要?
19:24 两次被捕,吉人天相,朱公不出,如天下苍生何?
26:45 读过两次北大的孙炳文
朱德 1916
朱德 1922
赠昙华寺住持映空和尚诗文
敬赠 映空大和尚...
Published 06/18/24
越向跟雷军聊过什么?(5:10)
森林遇熊是什么体验?(07:32)
下一个系列是什么?(14:51)
From the Great Wall to the Berlin Wall 从长城到柏林墙——中国与东德四十年的交往史
端午偶念
生如逆旅,死若腐土
往来代谢,加减乘除
乱人心者,柙虎樊熊
食民粟者,城狐社鼠
屈子沉江,空留端午
射虎者匿,屠狗人无
寂寞霜庭,东篱远乎
飞花醉月,罚依金谷
春日里的亲子游
另外一次……我对垃圾桶已经进行用橡胶带加固,但熊妈妈的力气太大了。
这次是熊爸爸吧 (二楼视角)
又是另外一次,远处,小熊在玩秋千,妈妈在“负重前行”
这已是走远了一点,刚开始都快能摸到了……
打赏方式:
1.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推荐】
2. 在小宇宙平台直接打赏
3. 用微信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P0cqmuZLgEgKfhpVJCejcw...
Published 06/14/24
小宇宙版删节7处,约1分钟,此为完整版。
-时间轴-
00:45 为什么我对“胜利日”的印象那么深刻(欧洲为5月8日,苏联为5月9日)。
02:47 建墙后,乌布利希决定“标本兼治”,开始经济改革。
06:52 生活水平提高后,东德民众反而对国内的政治现状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不满,而且对西方文化越来越向往。还改得下去吗……
11:56 邻国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继续了下去,但旋即被华约掐灭。
13:21 经济成就远超苏联,自己也是苏联新领导人的“长辈”,乌布利希开始“飘”了。
16:42 勃涅日涅夫暗示换马,昂纳克心领神会。
18:30 昂纳克何许人也?
21:55 昂纳克上台之后,迅速将国家的航向重新向着苏联校准。
23:48 “新东方政策”的出台——比教科书讲的稍稍复杂一点。
29:40 从1976年起,昂纳克政府的好日子到头了。前几年让民主德国左右逢源的那些因素,如今都成为了导致麻烦的根源。
36:10 东德政府彻底放弃了统一诉求,其后谈“统一”形同叛国。
41:19 加大镇压力度的同时,昂纳克依然需要不断向民众提供福利以平息他们的不满——但财政已经捉襟见肘。
45:06...
Published 05/07/24
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权,却从未获得真正的稳定性。原因何在?
它“从废墟中崛起”,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前线国家”,在冷战夹缝中艰难求生,与西邻一齐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国。却在一场玩笑般的误会之中轰然倒塌,成为了“苏东剧变”的导火索……本期我们来聊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以及它那残缺现代化的起源。
-时间轴-
02:27 东德——曾是中国仰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09:46 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分裂是常态,统一反而是异数。
15:27 不过,与此前的分裂不同,二战之后分裂的不仅仅是疆土和政权,而且还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
24:33 为什么苏联总是这么被动?其一,苏联更穷,没钱往往就被动;其二,大多数德国人更愿意亲近西方(近代德人去俄往往是去当人上人)。
30:06 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SED)的起源与东德国家的基本架构。
43:57 除了苏军的掠夺外,两个德国的经济拉开差距的第二个原因是:同样面临产业割裂,但西德通过《关贸总协定》接入了世界市场,参与全球分工。
48:31 ...
Published 05/07/24
-时间轴-
01:40 《三体》与历史的关联
03:59 《三体》里能看到大刘其他作品的影子
06:21 大刘的谋篇技巧:“双细节对撞”
10:28 网飞版,追求的就是最大公约数
12:53 《三体》从本民族的记忆空间里面生长出来
17:44 时代的孩子,刘慈欣与海子的互文
20:18 太阳即是生命的依靠,又是恐惧与毁灭的来源
24:17 《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文本内与文本外
34:48 ...
Published 05/06/24
人去难留,尾巴摇狗。一箭之地内,两个核大国的坦克和士兵如此近距离相互瞄准,这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是,无论是华盛顿还是莫斯科,都没有指示传过来,双方士兵只能继续僵持,那时已经是深秋,入夜的柏林气温骤降。曾多年与陆军一起摸爬滚打的赫鲁晓夫,自然比鱼雷艇长肯尼迪更知道个中滋味,他的说法很俏皮:"我们的坦克手坐在冰冷的铁盒子里过夜一定会感觉到精神振奋"……
-时间轴-
02:29 修墙当然是为了“堵人”,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否则墙不会等到1961年才修起来。
06:51 新德共的建国史。
15:01 东德居民的不断逃亡令东德政府萌生了封闭边境的想法,但苏联会同意吗?
20:41 由于农业集体化失败,财政捉襟见肘的东德于1961年初向中国紧急求助,请中国把欠东德的粮食还上:“我们没有外汇,濒于破产,不能偿还资本主义国家的债务。你可以相信,只要能有另外一条出路,我们就不会到这里来谈这个问题,谈欠交问题”。
35:10 1959年中国十年大庆前夕,中苏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一场秘密争吵。赫鲁晓夫负气返回莫斯科,决心要在柏林做出一些强硬姿态,以巩固自己和苏联的地位。
43:40 ...
Published 05/06/24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开启后美苏两大集团的首次直接较量。1948年6月24日,苏联封锁了西柏林对外的水陆交通,百万市民处于无食无煤的威胁之下,驻德美军司令克莱建议武力打开通道……苏联为什么这么做?西方的选择是什么?德国人作何反应?危机最终又是如何消除的?
柏林城在战后所经历的两次危机中,既有德国人自己的罪孽,也夹杂着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恐惧与欲望。它们与古巴导弹危机一样是人类最为接近毁灭性核战争的瞬间,它们都是冷战温度计的爆表时刻。
-时间轴-
02:54 美苏军队会到柏林来对峙,源自德国人自己的罪衍。
06:14 斯大林在莫斯科已岌岌可危时,已跟来访的英国外相谈判战后如何肢解德国的问题。
15:47 为什么不在雅尔塔把进出柏林的问题谈清楚?
19:04 克莱与朱可夫关于柏林通道的“君子协定”。
25:54 冷战氛围初起:伊朗危机、希腊内战危机、土耳其危机、中国东北危机接踵而至。
32:54 斯大林应对苏联战后三大威胁的方案,分开来看都很有道理,但相互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你是把德国作为劫掠对象呢,还是作为培养对象?
41:27 中国东北危机。
54:23 ...
Published 05/05/24
当中国的影响力被带入欧洲之后,后果是什么?中国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期节目将以东德为代表,具体展现“经济虽落后但政治很先进”的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对东欧的政治影响,并简要介绍东德先是积极学习中国,后来又不得不纷纷放弃的过程,最后稍稍追问了一些当时(其实也包括现在)欧洲学不了中国的原因。
-时间轴-
01:16 东德,中国的一个特殊的邦交国。
05:04 随着中国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被抬到了跟苏联平起平坐的位置,甚至在亲和力上还有过之而不不及的时候,中国的看法和中国的经验事实上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经典的一部分。
10:00 东德改革派引用中国的“双百方针”,令乌布利希难办。
15:21 东德改革派摊牌,但遭到苏联抛弃,不久后他们也丧失了来自中国的支持。
20:46 中国的方针也在渐渐发生变化。
24:23 大获全胜的乌布里希垄断了对中国学习的解释权。对华学习的高潮终于到来了:军事、教育、行政官员……
33:49 “现在是德国派专家到中国来,可不久就该中国派专家到德国了。”
44:00 学中国学不下去,尤其是在农业经济领域。
50:22 ...
Published 05/05/24
从1956年到1960年,中国在东欧的影响力到达了迄今为止的历史巅峰。“中国经济虽落后但政治很先进”成为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普遍印象。波匈事件中,苏联出兵威胁波兰,出兵镇压匈牙利,但事后走向前台安抚人心、进行善后的是中国人。这些成就,再加上东欧诸国的干部民众试图利用亲华来曲折表达对苏联的不满,使得原本就受到东欧国家钦慕的中国在波匈事件之后变得更加受欢迎。
本期节目主要是以沈志华教授的研究为参考,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以解释为什么有学者会说:“在处理1956年秋天的危机中,赫鲁晓夫最关键的行动之一,是将中国带进了欧洲。”
纵观整个苏联第二次出兵布达佩斯的过程,虽然出兵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苏共中央手里,但苏共中央的意见经常是分裂的和摇摆的,而中共中央的意见虽然也出现过反转,但无论在反转前还是在反转后,其意见都是统一的、坚决的。这就导致了中方的意见对苏联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 时间轴 -
01:22 什么时候是中国对欧洲影响力最大的时候?现在?启蒙运动时期?蒙古西征?
04:39 故事从苏共20大开始讲起。
12:16 波兰的十月危机。
16:39 ...
Published 05/04/24
2022年10月底—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新冠疫情的防控其实已接近尾声—郑州市有关部门突然下发通知: 根据目前郑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 为做好冬季疫情防治工作, 确定在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四〇二工厂27号厂房建立医学观察点, 预计床位一万张……后迫于舆情压力而叫停。众多媒体的聚焦让久已尘封的巍峨厂房重新暴露于大众视野之下。 人们知道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砂轮厂, 由东德援建而来, 却大多不知道其建设初期那段曲折的历史。
东德援建中国的郑州第二砂轮厂项目, 戏剧性地以“冒进”始, 以“拖延” 终, 走了一条“欲速则不达” 的弯路。从1954年立项, 1956年动工, 直到1965年正式投产, 十几年间波折不断地经历了多次运动, 其建设过程自然也被历次运动打上了烙印。这段经历为我们回看那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留下了一段特别的材料。
1965年二砂正式投产之后, 建厂时期的那些波折已少人提及。 之后的几十年里, 二砂是中国磨料工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是郑州这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骄傲, 也是当地女青年们找对象的重点地带。 但在1990年代新的市场经济时代到来之后,...
Published 05/04/24
【音频最初发布于2023年7月20日,微信公众号最初发表于2022年7月20日(公众号已封)】
今天是1944年7·20政变79周年的纪念日。这场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因其意义重大,富于戏剧性和传奇性,早已成为众多历史著作和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今日想说的却不是7·20政变的本身,而是对政变行动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抵抗组织:克莱骚集团(Kreisauer Kreis)。
-时间轴-
01:06 今天想说的不是刺杀希特勒行动本身,而是对行动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抵抗组织:克莱骚集团。
02:30 两位生活优渥的德意志名将之后,为何要造反?
04:27 要谋反,却反对刺杀希特勒,他们觉得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在德国战败之后建立一个全新的欧洲。
05:58 克莱骚集团主要考虑不是推翻纳粹政府,而是推翻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背景的反纳粹人员的立场和设想。
07:03 克莱骚集团所确定的未来政治原则:以基督教为源头的道德复兴,借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回到斯坦因改革的德国特色民主制度,建设超越民族国家的统一欧洲。
08:54 ...
Published 05/04/24
高考的实质是什么?筛选,不计成本地强行筛选,以公平的名义让青春献祭。
但,它公平吗?至少它仍有那么多可以改进却没有改进的地方。
无论大家多么优秀,也只能留下一小部分进入精英高校。
无论一个人多么独特,也必须屈从于统一的标准。
或许还有曾经的受害者,在跃过龙门之后,却倾向于将这门修得更牢固……
每逢高考,人们在四处张贴条幅:“祝各位考生们金榜题名”。
然而,“各位”怎么可能都上榜呢?就是要筛人啊。
如果高考失败,人生会减少一种可能性。但人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无限减一,仍是无限。
- 时间轴 -
00:42 这是一个由高考落榜生创办的播客。
01:55 我是客观上失败(主观上觉得发挥了实际水平),王老师是“主观上失败”。【口误更正:她只是比武大的(而不是法学院的)录取分数线高了50分而已。】
06:00 王老师的高中同学在校园里看到她:原来你也这里,那我释怀了。
07:49 高中生活对人的挤压和精神塑造,我们与衡水中学的同学共情了。
11:25 应试教育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有联系吗?
13:35 曾经的小镇做题家与今日的既得利益者。
20:16 ...
Published 05/03/24
本期节目的框架
一、“李硕小历史”。
二、历史学者从事非虚构写作是不务正业吗?
三、李硕老师思想中的张力。
时间线:
01:19 我读完了他所有的书。
04:01 你想象不到他是多么草根的一个人。
04:45 他在职业上应该是属于班固的后人,但他在心灵上却是班超的徒孙。
06:22 开启“李硕小历史”。
09:46 读遍中国Top2的学霸也曾是个留级生。
13:19 五年记者生涯对他的锤炼。
16:52 因被自己的文字感动,他又重走了一遍刘裕的“建义之路”。
19:32 2012年是李硕老师生命中的一个大年,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22:20 李老师游历新疆的哈萨克村庄,差一点遭遇断背山。
24:45 他的新想法:要将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中国历史用既通俗又严肃的笔墨写出来。
30:21 人们会质疑李硕老师作品的专业性吗?
33:23 罗新:某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历史叙事中普遍夹杂着民族主义,需要专业学者去写普及性的作品去打破神话。
38:49 写通俗作品,李硕老师也横而不流:立意要使用庄重的语言。
41:27 他的《翦商》达到了减熵的效果。
42:20 ...
Published 05/03/24
作为“卫星国”东德居然封禁了苏联的电影和杂志,岂有此理!
80年代末苏东阵营的风云激荡,让半个世纪前苏共与德共之间的恩怨情仇再起波澜。
曾经的兄弟国家在历史政策上分道扬镳,而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场尴尬的殊途同归……
时间线:
01:33 为什么东德的统一社会党比苏共更在意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
02:51 东德急忙找老大哥对表,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05:26 他们万万没想到,戈尔巴乔夫居然要玩真的。
06:06 “老大哥,请不要拉着我们一起反思!”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斯大林的罪孽所伤害的对象远远不止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
07:07 西德的历史学家积极向苏联驻西德大使馆写信,要求为那些被清洗的德共党员平反。
09:51 新的历史叙事支点:台尔曼崇拜。
12:22 “没有斯大林,会有希特勒吗?”——苏联杂志Sputnik1988年10月号上的文章破坏了昂纳克苦心树立起来的尔曼形象。
16:23 昂纳克那种在革命叙事中添加民族主义因素的办法,真的是一条走得通的道路吗?
17:10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
Published 05/03/24
最初发表于2023年3月16日
时间轴
00:25 本期节目缘起于刘亦瓦老师的那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微信公众号【正面连接】,2022-09-25 ,mp.weixin.qq.com)【此处将“亦”错念成了li,抱歉】
04:25 如果全职爸爸们全都声明自己过得很开心,真的是在支持女权主义吗?
08:46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结构下,家务劳动和养育孩子必须要一方作出牺牲,要不然就只有“啃老”。【没有讨论“菲佣”一类的可能性,但那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12:34 育儿记——我就是你们的利维坦
15:00 难就难在日常生活永远也做不到日常化。
15:46 我做完饭也不想上桌吃。我的反思:如何让做饭的人真正能像其他的用餐者一样享受食物。
17:21 带娃的马太效应。
20:13 我在用我自己的生命去换孩子的成长。
21:46 我羡慕已在马斯洛第五层的岳父。
23:20 钱
26:01 家庭内部的暴力问题。
28:38 我妻子一直在谢我,其实我更想谢谢她……
30:44 谁带孩子多,孩子就应该跟谁姓 :)
33:34 ...
Published 05/03/24
作为冷战起源时期的重要国际危机,希腊内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冷战初期的世界格局。
通过阻止希腊共产党夺权,美国巩固了西方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防御态势,完成了遏制战略的关键一步。问题是美国大大高估了苏联在希腊内战中的干涉程度,美国将打败希共的胜利视作打败苏联胜利。事实上,由于希腊几乎自始至终都是苏联的一枚弃子……
1949年10月16日,希共中央在对外广播中宣布,为避免希腊人民再受困难,希共决定暂时单方面停火。至此,直接导致近16万人(约占希腊总人口的2%)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内战终告结束,而它所留下的阴影和伤口却将长留于这片土地之上。
1983年瓦菲阿迪斯这批流亡希共党人在政府宣布大赦之后的归来,象征着希腊内战真正画上了一个句号。在雅典与他握手的,是在“鸽子行动”中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地区民主军,而在内战后又逐渐变成社会主义运动党支持者的的察卡洛托斯将军。世事如棋,白云苍狗,愿那些为理想而战的人终能安息。
-时间轴-
00:32 前情回顾
03:31 大选前夜的一场袭击拉开了第三次希腊内战的序幕。
05:35 政府军也在草创阶段,从官兵到士兵都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
08:19 ...
Published 02/11/24
为什么说希腊内战与中国的国共内战紧密相关?
杜鲁门宣言与本周在日本举行的G7峰会有怎样的联系?
希腊危机在冷战格局的形成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斯大林为何要将希共这枚弃子“回收利用”?而为什么真正下血本援助希共的是铁托?
时间轴:
01:25 尽管(或者正因为)希共放下了武器,希腊临时政府仍然在英国的默许下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和左翼人士。
02:45 一个令希共悔恨的失误:雅典人质大劫持事件。
04:15 对希共扣押人质动机的揣测。
08:54 希腊“十二月起义”的结局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警告。
11:29 希共易主,扎希阿里阿迪斯用折中策略破解困局。
19:12 经济困境让腐败的希腊右翼政府,及其背后的英国政府快要撑不下去了。
21:13 希腊固然是苏联的弃子,但它何尝又不是英国的弃子呢……
23:49 苏联许诺了自由,美国同意让东欧亲苏,然而事实证明:自由与亲苏构成了一对矛盾。
25:29 斯大林的对内演说引起了美国的怀疑,乔治·凯南抓住机会一吐为快。
30:34 新上任的国务卿马歇尔将自己在中国的经验带入了对欧洲的观察。
30:34 ...
Published 0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