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本期节目的框架
一、“李硕小历史”。
二、历史学者从事非虚构写作是不务正业吗?
三、李硕老师思想中的张力。
时间线:
01:19 我读完了他所有的书。
04:01 你想象不到他是多么草根的一个人。
04:45 他在职业上应该是属于班固的后人,但他在心灵上却是班超的徒孙。
06:22 开启“李硕小历史”。
09:46 读遍中国Top2的学霸也曾是个留级生。
13:19 五年记者生涯对他的锤炼。
16:52 因被自己的文字感动,他又重走了一遍刘裕的“建义之路”。
19:32 2012年是李硕老师生命中的一个大年,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22:20 李老师游历新疆的哈萨克村庄,差一点遭遇断背山。
24:45 他的新想法:要将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中国历史用既通俗又严肃的笔墨写出来。
30:21 人们会质疑李硕老师作品的专业性吗?
33:23 罗新:某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历史叙事中普遍夹杂着民族主义,需要专业学者去写普及性的作品去打破神话。
38:49 写通俗作品,李硕老师也横而不流:立意要使用庄重的语言。
41:27 他的《翦商》达到了减熵的效果。
42:20 所以他到底是在以经治史,还是在以史传经?
46:10 为了将故事讲好,在严谨性方面有时候真的会付出一些代价。
53:23 《翦商》一书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什么?
58:36 曾经震撼我的不是人祭,而是晚期智人“走出非洲”……
1:01:13 “华夏新生”之后,残酷的链条真的就被斩断了吗?
1:02:56 李硕老师其实很认同西方19世纪的道德,而厌恶后现代文化和“政治正确”。
1:09:02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特别艰险,一路都在死人,没死的就继续走下去……”
BGM
马句: 《一生啊》
坂本龙一: 《Happy End》
李硕小历史
1977年 出生于河北保定市,儿时在农村生活,父亲在乡镇武装部上班,负责征兵、训练民兵等等。从父亲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军队的队列移动、指挥方面的经验之谈。同时,自幼对评书、演义、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古代战争充满好奇,但又感觉与父亲的讲述区别态度,一直渴望一探究竟。
学龄前背过不少唐诗。
1987年【10岁】 小时候成绩不好,数学尤甚,属于所谓“差生”,以至于小学四年级留级一次。
1992年【15岁】 未考上高中,再读一遍初三。
1995年【18岁】 高二时摸索出一套自学方法,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北大时期】
1996年夏【19岁】 考入北京大学第三届“文史哲综合试验班”,男生12个。在读期间结识了同级的韩巍和高他一届的林鹄等对先秦历史和考古感兴趣的同学,在交流中初步产生了周人灭商后可能禁绝了人祭的想法。
1997年夏 【20岁】 八达岭军训半个月
大学期间练过武,经常跟人对练。 “我后来走南闯北胆子大,跟这有关,倒不是会打人,而是挨打习惯了,遇事儿不紧张。 ”
2000年夏【23岁】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
【记者时期】
毕业后,本来可以回河北老家当公务员,但执意南下闯荡。最初曾短期任职于广州某旅行社(受骗上当)。后来,当记者的第一个月,他就发了一篇稿件《打工者警惕求职陷阱》。
2000年夏 开始在《南方都市报》驻深圳记者站工作,主要跑民生和时政口,也发人物特写。
在五年的记者生涯中常常看《左传》。
【清华时期】
2005年【28岁】 辞职考研,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转为硕博连读,导师为治隋唐史的张国刚。导师让他研究范阳卢氏,但他一直没有找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