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而 西方人一般承認希臘文明是他們的文化基石。希臘文明又承繼許多古文明,繼而發揚為崇尚理性的精神。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8/06/23
詩是藝術中最高的形式,因為她擺脫了任何物質性,純粹以文字語句作為表達的媒介。另一方面電影是現代藝術中最富表現的一種形態。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8/03/23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繪畫與音樂最富有形式與主體之間的對立。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31/23
我們借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美學理論,將藝術分為不同的層級:雕刻、建築、繪畫、音樂、詩詞與電影。 彼此之間有形式與內容之間的升進關係。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29/23
浮士德是一位中古時代的煉金術士,他為了追求永恆、最後的真理,結果產生沉淪的幻象。對人性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26/23
追求無限其實是一種完美主義的表現。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24/23
名、利、權、勢、位 背後的衝力其實是人生有一種追求無限的傾向。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21/23
好名為何難以超越?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20/23
道德問題涉及到善惡、人應該怎樣生活等等議題, 當我們思考如何生活,很自然就發覺人性之中有許多劣根性。其中一個道德修養問題:就是人類為什麼會好名? 好名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反應呢?沽名釣譽所得到的滿足是什麼呢?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12/23
哲學有一個部門稱為倫理學,倫理學主要思考善惡、行為的合理性、或者人生目的等等問題。為什麼我們要思考道德呢?原因是我們希望思考道德的判斷是客觀的, 主觀的,還是受別人所影響呢?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11/23
東方哲學中是從生活體驗中了解哲理。一般人性的執着環繞着貪、嗔、痴,是俗世的沉淪。而佛教的四無礙智則反省理智層面的執著。聰明敏銳的人往往從對比之中自覺較他人優勝,無意之間形成自以為是,四無礙智就是針對聰明的矜持,原來聰明尚有不足,知其不足乃生智慧。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11/23
人是群居動物,家庭是最基本的單位。但是, 人間最常見的家庭不幸, 竟然是父不慈,子不孝,或者兄弟鬩牆。 為何人倫關係成為我們最沉重的負擔。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7/03/23
宗教和哲學同樣追求生命的解決,不過大家的路向不同。宗教重視投入、信德,而哲學總是左思右想,懷疑信仰是否可靠。兩者之間是否可以協調呢?一直是哲學家的內心焦慮。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27/23
哲學強調反思,宗教強調信仰,兩者好像南轅北轍;不過二者共同地追求生命的解決,以安頓人內心最深層的焦慮—死亡。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24/23
存在主義對一般人有一種否定,認為一般人 總是活在平面化的世界裏面,不自覺人生的意義。海德格有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名為「存在於時間」。行文非常艱澀, 討論人存在與時間的關係。我們這裏選擇他批判庸眾的思維慣性, 庸眾的意思就是一般人,一般未經過反省的存在者。。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21/23
「自我」是哲學裏面一個相當微妙問題。只有人類能夠自覺其自覺,從自覺的活動中發現我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我能夠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有兩方面:其一,發現意識的存在;其二,我發覺自己是多元性,能對世界想像,能欣賞美感,能籌劃我的人生方向等等活動。但是,「自我」究竟是什麼呢?仍然有待思考。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9/23
發問人生意義的問題,需要一些預備。我們首先提出各種對人生意義的想法, 人生意義可以是信仰、滿足感、幫助他人、多些經歷、 藝術提升等等。各種人生意義 各自有他的理路,究竟什麼是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意義呢?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4/23
亞里士多德透過「四因說」解釋世界的秩序。世界之中萬物都是從潛能發展到實現, 一朵玫瑰花盛開努放,就是他的目的。人類同樣,將本有 才能發揮,有音樂天份的表現為音樂家,有做事能力的成就事業。這就是人生,是因為他的潛能有一種超越的理性,而人生的目的就是實現我們的潛能。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3/23
最早期討論人生意義的哲學家是亞里士多德。一般的人生意義多數是等同於滿足感,例如打遊戲機有滿足感便有意義,品嚐美食感到口舌的滿足,便有意義。但是亞里士多德的人生意義是從四因說來建立的。四因就是動力因、物質因、形式因和目的因。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2/23
電影Matrix 有許多哲學意涵:人性是甚麼?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爭議。我們這次集中討論Morphus手上的紅藥丸、藍藥丸的象徵意義。紅藥丸代表你選擇活在真實的世界,即是一個殘酷破陋的處境,選擇藍藥丸代表你願意活在一個虛擬的享樂世界,片中的Regan 就選擇了藍藥丸, 麻醉自己逃離現實,而男主角Neo則選擇紅藥丸,要求活得真實。 我們反省一下:如果活得真實是非常艱巨,為何世上仍然走上此崎嶇路途?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0/23
電影Matrix22 世紀殺人網絡拍於1999年,到現在為止這套電影仍然能夠相當深刻地描述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係。電影描述人工智能已經能夠 已經完全操控了人類,人類只能退居於地心Zion,不斷受到電腦的墨魚機械人所攻擊。但是人類仍然繼續奮戰, 透過男主角Neo的努力,與人工智能對話,希望和平共處。我們首先引介一下這套電影的人設, 其中有Neo, Morphus ,Trinity , Oracle, Architect, Smith。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10/23
有一種反對快樂主義的理論,名叫做「快樂機器」(experince machine)理論。 如果人生只是為了追求快樂滿足,又假如我們能夠創造出一部滿足各種快樂的機器,例如、你希望在高山上遠眺磅礡的風景,這副機器能夠讓你毫不費力就達到這種感官上的滿足;又或者你需要吃最精美的牛扒,它可以創造出這種美味的感覺。這樣的話,你是否願意永遠活在這部機器之中呢?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07/23
快樂主義認為人生的目的在追求滿足,但是佛教卻認為快樂是不能長久的,因為任何快樂的滿足, 只不過是暫時性的,不多久我們又重新需要新的滿足。佛教認為人性之中有一種求不得之苦, 有所追求便有所得不到的危機。表面上,快樂主義的論點好像無懈可擊,其實內裏有許多盲點,可借鑒為批判思考的訓練。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05/23
經過反覆辯論,似乎我們找不到快樂主義的盲點。人雖然有不同的抉擇,到頭來其實都是為了一種滿足感。滿足感可以是低層的口舌之欲, 或者名譽權力高位的滿足,或者藝術、道德、宗教的內心平安。對快樂主義者來說,一切的抉擇,始終有一種滿足感的期望, 而是讓我們感覺到快樂主義是無懈可擊的。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04/23
快樂主義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它有不同的辯論方式,對別人的批評總是能夠一一化解。究竟快樂主義的盲點在哪裏呢?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u27f1fsijvg/message
Published 0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