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期「道听途说」的嘉宾是目前居住在荷兰的艺术家秦畅。她在物品包裹的记忆罅隙穿梭,试图从遗落的材料和偶然拾得的物件中捕捉构想未来的碎片。秦畅的作品如同时间迷宫,在叙事的迷雾里,唤醒我们对真相的迟疑,以及对当下的深度感知。幸运的话,以观看为契机,便能找到另一种故事的开端,那也是废弃之物的复苏与反击。 - 主播:橘子 Orange 特邀嘉宾:秦畅 michellechangqin.com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1/12/24
Published 11/12/24
本期「道听途说」的嘉宾是跨越中荷两国文化背景生活与工作的艺术家郝可欣。可欣在北京长大,现居海牙。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从美术馆到音乐节、从课堂到俱乐部,她将体操、说唱、舞蹈游戏、吃播等大众形式融入现场演出,试图在充满乐趣和集体氛围的体验中,打破沉重的叙事框架,重新用身体的语言来阅读历史。 - 主播:橘子 Orange 特邀嘉宾:郝可欣 howkexin.com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0/21/24
东渐西行,行动或不响,反表演还是后现代 —— 这些听起来观念化的选择,实际关乎每场演出背后的思考和态度。剧场中,微小的感动如细流般涌动,决定性的邂逅在不经意间发生,正是这些瞬间让我们在无声处见证生活。剧场是情感的放大器,也是生活的回音壁。 本期「道听途说」特别邀请上海 YOUNG 剧场的节目总监包含女士,与我们一同探讨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节目单,捕捉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现实,穿越美学景观与理念山谷。 -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包含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0/08/24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在阿姆斯特丹听了一场讲座,题为 Who’s afraid of art? The silencing of European artists. 深受启发,回到家即兴录制了这期节目,也算帮自己理清一些思绪。欧陆集体右转的文化政策一浪高过一浪的“碾压”背后,越来越多(极)右翼政客试图压制艺术家创作和艺术机构发声的企图早已昭然若揭。当我们望向东欧,看到斯洛伐克正在经历的一切,是否能得到更多启示? 面对灰暗的当下和可能更加令人沮丧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反思艺术的公共角色。当大量文化机构迫于内外压力失去自主性,艺术家被迫应对资金削减、项目取消甚至是声誉抹黑,文化界是否还能找到新的路径,保持独立与自省?斯洛伐克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放眼整个欧陆,尤其是基础资源更为优渥的西欧,艺术自由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干扰。在右翼势力全方位的夹击之下,艺术创作者究竟该如何回应?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9/17/24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演出前带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I Want Absolute Beauty 是 Ivo van Hove 接任鲁尔三年展艺术总监之后的亮相作品,由他本人执导。编舞部分由风头正劲的马赛国家芭蕾舞团驻场编舞组合 (LA)HORDE 操刀。站在舞台中央的演员是德国相当耀眼的女演员 Sandra Hüller。至于音乐的部分,则全部来自 PJ Harvey 的过往唱片。 “我们将跟随主人公尝试成为真正的自己,挑战社会对她的角色和期望。她在各种相遇、各种关系和各种城市中穿梭,重塑自我。” 节目册里浓缩的简介,究竟有没有通过舞台上的演出完美传递?Ivo van Hove 把 PJ Harvey...
Published 09/03/24
托马斯·萨拉蒙原来是斯洛文尼亚人,到了萨格勒布以后才知道。十多年前课件里以脚注形式出现的行为艺术家,至今还在笔耕不辍地写诗,这也是不去萨格勒布不会知晓的事情。 不知道怎么记录,也不知道播客录了些什么,甚至不太想写这段前言。许多激进的实验,或许早已消失在东西边极其不平衡的文化光谱之中。但是,也有些一见如故的倔强和拒绝,在自由的幻影之下持续焕发生命力,一直涌动,一直蓬勃。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4/14/23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有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剧场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荷兰焦点剧场创作者德里斯·范霍文 Dries Verhoeven 新作《亲爱的挚友》Dear beloved friend 上周在 ITA 完成首演。舞台上只有一张投影屏幕,画面里,是拉各斯当地名团 Kininso Koncepts 在 Nollywood...
Published 03/13/23
剧场是什么? 剧场是弱点和缺失, 剧场是崇高的讽刺。 剧场来自无法接通的过去, 剧场指向混沌不明的未来。 剧场是孤单的电子锅, 剧场是但丁的地狱, 剧场里的暴君被磨成浆糊, 剧场是小丑们怀疑存在的条件。 剧场里的“政治正确”虚无做作, 剧场里的文化焦虑随处可见。 剧场是无法平息争议的场所。 剧场是避风港, 剧场是最后的堡垒。 终于找回了泡在剧场里的日子。本期「道听途说」,主播与嘉宾吴女士共同回顾一段时间以来以荷兰为圆心的欧陆剧场观察笔记。除了离开文本的剧场,无法归类的表演之外,我们试图通过作品讨论人与人信仰体系之间的严重对立,关注自主性话语的劫持和操纵。同质化表达和单文化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当代剧场如何回应眼前的困惑和迷惘?基于档案和文献的新作层出不穷,以研究为起点的作品是否能激活一个更具批判性的语境和讨论空间? -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吴凡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2/10/23
书读小半,伊利亚·伊里奇·奥勃洛莫夫依然没有离开他的床。自然界庄严静止,奥勃洛莫夫持续酣睡。诗意的思想热切发光,奥勃洛莫夫漠然颓废。他是19世纪没落的无为贵族,也是世界文学史中数一数二的懒惰冠军。他是存在主义式的“沙发土豆”,也是时代中高举“多余人”旗帜的闲散人士。列宁借奥勃洛莫夫影射抨击效率低下的官僚作风,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奥勃洛莫夫性格”是拆解俄国怠惰民族性的关键,至于原著作者冈察洛夫本人却对奥勃洛莫夫的诚实、正直和极端理想主义饱含怜悯。 浮士德无休止努力,奥勃洛莫夫无限期躺卧。他害怕改变,又对美丽新世界保持虚无期待。如此生活,究竟是暴力的讽刺?还是温柔的抵抗?重读《奥勃洛莫夫》的过程中,萌生了制作「道听途说」播客音乐类子单元 Oblomov Session 的念头。奥勃洛莫夫的形象从小说中来,却不止于小说。他活在过去,时不时望向未来。我们环顾四周,奥勃洛莫夫似乎无处不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时空交错的某个节点,他在听怎样的音乐?想起奥勃洛莫夫的时候,你耳边飘过了什么旋律? - 本期歌单 (00:00) Gogol - Chilly Gonzales (08:04)...
Published 01/19/23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 Carlo Rovelli 相信时间参差不齐。比如,两块怀表在同一水平面,时间几乎以相同的速度流逝。但当我们把一块怀表放在高处,另一块怀表放到低处,时间不再一致。高处的时间走得更快,低处的时间过得更慢。换言之,时间的流速不同。时间作为一个虚构的度量衡,的确能够有效洞察物质变化的进度,但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真的存在吗? 时隔十五个月后更新的本期「道听途说」,主播邀请良师益友,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
Published 12/31/22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是种有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即日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将以欧陆剧场为圆心,记录主播重返第一现场后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分享之外,更想为自己留存一丝新意和旧梦。 比利时新生代焦点编舞杨·马腾斯全新作品 any attempt will end in crushed bodies and shattered bones...
Published 09/02/21
与艺术家陈维的对话围绕着他在昊美术馆(上海)的个展「Good Night」展开。在他的作品里,夜晚通过镜头的不断捕捉、重访、截取和再造,呈现出另一种别样的真实。画面中不太常见的城市面貌,连接着现实生活中不断拓展的城市边缘。情境之外的经历,或许与艺术家相对频繁的工作室“迁徙史”有关,又或许是隐匿于喧嚣现代化过程中不易为人察觉的“故事的另一面”。 陈维的创作,聚焦个体,也关注群像。空间和时间此消彼长,自我和群体的互相拉扯,在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摄影语言中,不言而喻地存在着。正如艺术家在对话中提到的那样,有好多问题需要讨论,而作品也许是桥梁。 本期节目是「道听途说」艺术家对谈系列栏目「Untitled·无定义」的第二集。借由与创作者的直接对话,我们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究未见之处,将讨论拉回艺术实践本身,强调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自身文化脉络之外现实世界的上下文关系,并运用相对通俗的思维方式关注文化传统的前进与更迭。这个系列中,我们想要提出的核心问题,用格罗伊斯的话来说,就是艺术为什么必须充满生命力,“生机勃发”到底意味着什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六期. ...
Published 05/11/21
此时此刻讨论剧场,似乎依旧绕不开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共享空间的缺失、观演关系的改变、创作风险的加剧,在过去这段日子里时刻困扰着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更是为戏剧与表演艺术领域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以下简称ITA) 的创意总监 Wouter van Ransbeek,共同探讨特殊时期剧场管理工作中的“不变”与“万变”。 如果说剧场的本质包含了一种公共的、现场的、即时且有形的参与,那么如何将类似的体验数字化已然成为艺术家和相关行业工作者的必修课。作为荷兰乃至欧陆首屈一指的当代剧团,ITA 结合过往制作视听剧场作品的经验,在直播演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尝试呈现不完全依附于物理演出空间的在线戏剧项目 ITALive。 ITALive 的出现,将剧场直播与戏剧影像之间的暧昧关系挑明。即时演出在数组摄影机的二次“裁剪”与“编排”之下,通过现代科技,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各地观众也得以通过眼前的屏幕与彼此接通,隔着时差,一起观看与思考。 ...
Published 04/12/21
应2021画廊周北京之邀,本期「道听途说」尝试通过与两位资深嘉宾的对话,讨论当今艺术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 ── 「收藏」。 在音乐领域成绩斐然的姚谦,用他细腻隽永的歌词,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乐迷的青春。与此同时,他也拥有非凡的艺术品味与鉴赏能力。作为一名低调的艺术收藏家,姚谦认为以阅读为线索了解和讨论艺术至关重要。视觉经验的直白与透彻,不仅可以连通多面貌的历史与人群,也为他带来了诸多思考与感悟。 画廊周北京的总监王一妃则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为听友们细心介绍了介于双年展与博览会之间的「画廊周模式」。在她看来,无论是艺术收藏,还是艺术内容的生产,都应该扎根本土,讲究在地性。或许只有通过不停的观看、阅读和自省,人们才能真正走近艺术。 抛开财富密码和金融游戏不谈,艺术收藏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乐趣和门道又在哪里?听完节目,可能会获得一些你想要的答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四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姚谦、王一妃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3/19/21
本期「道听途说」,是主播这段时间“爆肝”沉浸音频社交平台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巧遇“丐帮”,或许也不至于那么沉迷。事实上,沿着“扮演”和“即兴行为”这两条线摸索,个体在这个知名不具的社交平台上的自我呈现不仅缤纷有趣,还特别布莱希特! 有趣的灵魂借假扮他人之姿,欢乐讽刺和糊弄平台上真假难辨的“高等华人”和专业词汇满嘴跑的“财富自由圈”,配合默契,机智可爱。回过神来,依然觉得特别奇妙。真实人类世界里的盲从与自负,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刻,竟然变得一目了然。 多年前,居伊·德波曾指出景观是人们自始至终相互联系的主导模式,而这种景观可以被看作少数人演出而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如今,当追名逐利的生命游戏将周遭细节都异化成“景观”时,在社交媒体上坦诚表达的空间还有多少?也许,焦虑和“内卷”之外,我们还是应该为毫无目的的松散人群聚集感到欢欣鼓舞,为那些没心没肺的吵闹和肆意的玩笑,保留一份不被打扰的快乐。 *友情提示:本集幽默感门槛较高,如有冒犯,纯属意外。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三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录梦白Aising,...
Published 03/02/21
开始讨论何为专业的表演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讨论训练、讨论分析、讨论知觉、讨论理性、讨论感性、讨论过程、讨论真实、讨论怎样成为角色、讨论如何持之以恒地保持专注...... 开始判断何为专业的表演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抵御流量、抛弃做作、警惕娱乐、拒绝模式、直面弊病、阻止单调、反对动摇、怀疑强制的情绪表达、坚信下意识的表达并非随机 ...... 本期「道听途说」,主播邀请椎•剧场艺术总监、创办人,曾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任教二十余年的李芊澎女士跨时区连线,共同探讨看似轻巧却悬而未决的问题 —— 表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好的表演?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二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李芊澎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2/01/21
「道听途说」姗姗来迟的第四期 Bonus Track,主播邀请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历史、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博士后学者吴凡女士共同探讨何为线上剧场。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在文化领域最为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它彻底摧毁了戏剧赖以生存的传统场域。于是,长期在数字化进程中处于弱势的戏剧和表演艺术,不得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重新摸索线上剧场的种种可能。过程可谓战战兢兢,跌跌撞撞。 然而,原本存在于实体剧场空间内的演出真的可以百分百数字化吗?遭遇屏幕的“降维打击”后,鲜明杰出的作品该如何排演?面向未来,在条件缺失,观演关系改变的前提之下,线上戏剧创作是否还能找到脱离于替代品属性的新立场与新方法? 本期节目录制于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Internationaal Theater Amsterdam 经典代表作《战争之王》Kings of War 稍早之前完成的线上演出之后。伊沃·凡·霍夫 Ivo van Hove...
Published 01/20/21
2021年首期「道听途说」的对谈嘉宾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杨福东。杨福东的作品以极具个人风格的东方古典意蕴与先锋移动影像观念闻名。在近年来的创作中,他面向影像创作本身的定义、观看的边界、媒介与叙事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挑战。以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意会”为一脉核心,艺术家从历史文化的剖面深化和再创造,持续探讨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 与杨福东的对话从他近期的个展《无限的山峰》开启。这场影像、绘画、摄影和多媒体装置等媒介兼容并蓄的展览,宛若一件在空间中无限延展的整体艺术作品,用多重视角构筑着辽阔且充满想象力的叙事结构,在意象中穿梭的同时,并不着急为观者提供确切释义。 类似意会的气息在杨福东过往创作中同样有迹可循。无论是讨论知识分子与普通生活之间暧昧疏离的《陌生天堂》,还是描摹乌托邦式理想生活的《竹林七贤》,或是纪实感十分强烈的《雀村往东》,都在流动的视觉语言中,埋藏了不少若隐若现,不可言传的人文精神须知和追求。 ...
Published 01/11/21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际巡演几乎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去观察国内戏剧行业的发展状况其实视野相对比较清晰。没有引进项目之后的中国剧场,还剩下些什么?中国剧场的发展,是否对外来的资源有着过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否必要? 剧场空间接连拔地而起,然后呢?我们身边的剧场,有性格吗?性格为何特别重要?在原创作品数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如何策划和制作节目,才能不做同质化的表达?我们为何要区分生产型剧场和“接单型”剧场?持续发问之后,你是否依然相信中国剧场充满无穷能量?在剧场这个最有可能创造各种特殊性的空间里,为什么普遍的平庸和守旧依然存在? 2020结束前,「道听途说」邀请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满顶,进行了一番不设限的畅谈。 *如有刺痛,纯属巧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满顶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2/21/20
理想世界,戏剧不只属于剧场,表演项目也不应该成为美术馆的附庸。本期「道听途说」邀请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张渊,共同探讨跨越剧场和美术馆的表演。黑盒子和白立方之间的灰色区域,充满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拒绝被传统的策展逻辑定义。健全机制的缺席,使得本土表演艺术领域内的独立创作步履维艰。也正因如此,张渊的日常工作才显得特殊与珍贵。 然而,眼前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原创作品的质量参差问题。宏观来看,身在亚洲的我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对等的主体性叙述方式?在民营资本的支持之下,中国的独立创作者是否能从另一种扶持模式中突围?新冠之后,国际交流是否更为必要?如果说眼前行业的长期停滞是结果,那么造成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话不能提供确切答案,但理出了一些难得的线索。 *特别说明:音频背景有车水马龙声,望听友们多多包涵。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九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张渊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2/13/20
一期在不知不觉的滞后中“逾期”的播客,一期自己都会“忍不住转身”反复重播的节目。「道听途说」与北京中间美术馆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策展团队的对话,敬请收听。 北京中间美术馆的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关注了较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通过创作转身回看过去、回看一段历史的这一动作,观察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转向的潜能。展览作品转向的历史充满了不确定和弹性,这种转向本身的意图和目标也大多是隐晦的,甚至是混沌而直觉的。这些方向、立场、目的多元又含混的转身促使策展团队进一步提问,是否可以将这种“转身”看作对私密的内在记忆的响应,或者对当下历史意识消散、事实遭异化的质疑和抵抗?当我们跟着这些作品一并转身,反思对解读历史的预设,或许会更有意识地选择落脚点,更自觉地转身,又或倒着走,再或跑回去。但总之,我们忍不住。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八期. 主播:Orange 嘉宾:黄文珑、钱梦妮、孙杲睿、张植蕙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11/23/20
「道听途说」本期大来宾是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的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熟悉艺术世界的朋友们或许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加入卓纳画廊前,Leo 曾携自己的同名画廊 Leo Xu Projects,以上海为圆心,开辟了一片天地,为中国当代艺术图景书写过自信扎实的注解,至今回响依旧。 坐标转移到香港之后,Leo 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条视野更为开阔,也相应更加高速的“赛道”。作为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艺术管理者,面对眼前看似停滞了的“旧世界”,他有哪些层次分明的理性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回望至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他如何在情绪的波峰波谷间不断尝试与校正?不太热血的漫画故事《排球少年!!》又是怎样在这段时间,隐喻般地与他的工作与生活产生联系? 与 Leo...
Published 08/30/2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有存在的目的,他把这种目的称为 telos。事实上,telos 也意味着"端点"、"目标"、"意图"。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更具体、更微观的语境中,那么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界,每个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的 telos,不仅为认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获取知识以及过程中所持有的信念提供了参考。 本期节目嘉宾周安迪的出版工作室,就叫 Telos (梯)。梯出版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周安迪却早以书籍设计师和翻译的身份在图书出版业中默默前进了许久。在工作室新书《社会学之思》《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和《卡利普索》相继与读者见面之际,「道听途说」希望通过这期节目,与嘉宾探讨读书做书的乐趣和讲究,以及出版的“终极”目的。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六期. 主播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Published 06/28/20
本期「道听途说」Bonus Track,由播客听友俱乐部 The Bounty Club 的部分成员共同录制完成。 应对 COVID-19 的预防措施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勤洗手、戴口罩、不要主持或参加大型聚会,这些建议,相信自律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关注病毒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但与此同时,社交距离带来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暂时的隔离是否会在疫情过去之后让人们分散成更为孤立的群体?对公共空间的焦虑和怀疑又该如何消解?我们如何共同恢复和重建一个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社会环境?这些问题都不能用三言两语解释完全。 这集节目希望通过听友们自选的关键词,以及一段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叙述,串一段属于「道听途说」的集体思考。常常把这个小小的听友俱乐部和收听节目的大家,当作松散的“在线社区”。这个社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我们一起来回答。 特别说明:音频剪辑完成于两周前。回放的时候,不难发现眼前的当下转瞬便成为过去,而与彼此之间物理距离遥远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曾离开过人群。 - 「道听途说」播客...
Published 0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