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石里克,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不完全统计,《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这本书在我豆瓣时间线上出现了不下10次,至今还高挂在非虚构类热门榜的前排。也取得了8.6分的不错战绩。 但是内心深深的感觉,这是一本注定只能在豆瓣排行榜上火的书籍。 一看题目,内容,就会多看两眼,然后点点想看,但是……也就如此了。 等真的翻开,非哲学爱好者如我,怕不是两页不到就要昏昏睡去,这助眠效果是顶得上脑白金的。 我不是黑它,是作为一本哲学入门读物,它的阅读曲线真的有点颇陡,得狠下心来,啃掉几块硬骨头,比如在几十个人物中知晓核心人物,了解他们的哲学基本思想,之后就可以读的顺畅,有如在看八卦了。 巧了,我身边正好有人顶顶了解这一波人物了,所以,我们做了这一期节目,算是给我自己的导读和总结。 以下是正式介绍: 谁身边没有几个杠精呢? 甚至有些职业,“抬杠”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是每日工作的日常,也是他们对抗无知,愚昧,甚至是极权主义的利器,比如哲学家。这一期节目,我们借着《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这本书,复盘了在二战前奥地利维也纳的维也纳学圈,以及其间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脉络,并且浅薄的介绍了逻辑实证主义。 他们日常的“抬杠”技术,是如何使他们成为纳粹狂热思想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导致了石里克的遇害和学圈的四散,我们也试图对哲学家的“抬杠”技巧做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反正,我是一次也没吵赢过。本期是我们做日常的旅游文学之外,新开启的一个模块,主要用来介绍哲学相关的书籍,姑且命名为“空穴来风”系列吧, 这非常贴合我们当下对哲学的认知。 书籍: 《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作者: 大卫·埃德蒙兹  2023-1-1 上海三联书店  《维也纳学派》,作者:克拉夫特,1999年,商务印书馆 时间线: 00:00:30 书籍介绍和作者介绍 00:11:00 维也纳的黄金时代和一些出场人物介绍 00:15:00 维也纳学圈介绍和核心思想 00:39:00 哲学家抬杠日常以及维亚纳学派为何不见容于纳粹 逻辑实证主义 求真 01:03:00 一些其他的历史人物,辛普森小姐
More Episodes
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做以回应,出版于1966年的《嫉妒与社会》是舍克对20中期世界的回答。 舍克认为,嫉妒感和被嫉妒感是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嫉妒充满破坏性却无法消除,嫉妒者是孤独而隐秘的存在,却影响着世界的形态。 为了对嫉妒对社会的影响一探究竟,他在古今中外搜寻嫉妒的尾巴,给嫉妒对社会的影响这样一个宏观抽象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围观的具体的切口。 这本《嫉妒与社会》可以看作是针对“嫉妒”的一本百科全书,嫉妒招来灾祸,即便在如此强调自我的世代,面对嫉妒的目光,大部分人仍旧会感觉到不适和恐惧,了解嫉妒,识别嫉妒,可以让我们远离嫉妒造成的破坏,更加自在的成为自我。 虽然舍克对乌...
Published 06/26/24
Anu Partanen的家庭迁徙,仿佛是一次仰卧起坐,躺平,卷起,再躺平 从芬兰移民到美国,再举家搬回芬兰。 当佛系维京人遭遇内卷美国,面对市场化的医疗,社保和教育,从措手不及到惊恐万分 甚至,在美国星巴克点单都比芬兰报税要复杂 美国的生活对芬兰人可谓艰难险阻,困难重重 为什么生活不能简单一点? 在个体,雇主和国家的三角关系里,美国选择高度依赖雇主和国家对抗,而芬兰人则坚信国家会保护个体独立不受雇主和家庭的捆绑,如果存在选择,你会更赞同哪一种社会契约呢? 收听地址: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
Published 06/19/24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