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Anu Partanen的家庭迁徙,仿佛是一次仰卧起坐,躺平,卷起,再躺平 从芬兰移民到美国,再举家搬回芬兰。 当佛系维京人遭遇内卷美国,面对市场化的医疗,社保和教育,从措手不及到惊恐万分 甚至,在美国星巴克点单都比芬兰报税要复杂 美国的生活对芬兰人可谓艰难险阻,困难重重 为什么生活不能简单一点? 在个体,雇主和国家的三角关系里,美国选择高度依赖雇主和国家对抗,而芬兰人则坚信国家会保护个体独立不受雇主和家庭的捆绑,如果存在选择,你会更赞同哪一种社会契约呢? 收听地址: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 Spotify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本期书籍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作者: [芬] 阿努·帕塔宁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参考书籍 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Henrik Berggren / Lars Trägårdh,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ublished 06/19/24
Published 06/12/24
斯里兰卡有一种颠覆良知的奇怪方式,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有一台巨型情感应答机深埋在这座岛上,扰乱了所有的信号。 斯里兰卡是物产丰饶的人间天堂,也是久未走出内战阴霾的苦难岛屿 拥有着长年盘踞旅游榜单前排的胜地美景,也被标记为“暴力骚乱可能在短时间发生”的危险地带, 这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名女性总理,也生存着大量失去故乡被社会忽视的“茶农泰米尔”女工 也许是上天所有的恩赐都有一份报价单,而斯里兰卡人收货却尚未偿清欠款 又或者这颗印度洋上的珍珠有自己的想法 一如岛上大象,遵循着自古以来的“道”,固执的坚持着起点和终点 这一期,我们来跟随英国旅游文学作家吉姆雷特奔赴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进行一场时空之旅,也许遥远南亚的远古记忆我们日常并无关联,但是,万一你正好想去开启一场旅行呢?抑或,就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假期增加一份异域色彩也不错。 请教大家: 请问僧伽罗的正确发音应该是伽利略的Jia,还是伽蓝寺的qie,或者社是伽马射线的ga? 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研究,但是遗憾都不是相关专业,所以缺乏判断可信度的知识储备,如果念错,会在这里进行更正。 本期书籍 《大象的国度》【...
Published 06/12/24
这是一期春季特辑+加更,是我们两人在《反向逃离》之外的各自阅读分享。 其实在制作前有讨论了一阵子,要不要做这一期节目,这样私人化无主题的阅读分享是否合适,既然没有答案,不妨权且一试,如果你喜欢这样的节目,欢迎给我们互动留言,或者提出建议意见,也欢迎安利书籍电影或者配乐,配乐真的是一大苦恼。 两周后见! 题目里的6个名词涵盖了我们本期讨论的7本书的关键词。 分别是: 《超速学习》斯考特·杨 方智出版社 2020/ 《超级学习者》斯科特·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 《运动改造大脑》 [美] 约翰•瑞迪(John Ratey) / 埃里克•哈格曼(Eric Hagerman)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控糖革命》[法]杰西·安佐斯佩(Jessie Inchauspé) / 2024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秋园》杨本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0 《奥本海默传 : 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美] 凯·伯德 / [美] 马丁·J.舍温 / 汪冰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3 《维特根斯坦传 : 天才之为责任》[英] 瑞·蒙克 / 王宇光...
Published 06/05/24
荷兰,每个人都知道一点,但是没有人知道全部的地方。 如果非要给荷兰下一个标签,可能是风车之国,可能是郁金香产地,也可能是极度自由的欧洲国家,毕竟,如果一个国家连大麻和性交易都被允许,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历史上的荷兰有辉煌的黄金时代,也有被纳粹统治下的阴暗时光,荷兰的自由源自于历史上长期的拉锯和融合,而时代进入到当下,当源自欧洲之外的文化逐步侵入荷兰社会,包容一切的荷兰也被迫重新反思,在被允许的事情之外,什么是应当被禁止。 荷兰,究竟哪儿不一样,带着这样的疑惑,跟随来自英国的荷兰赘婿Ben Coats踏上一趟荷兰体验之旅,会逐渐发现在一切皆可的之外,荷兰社会也存在着不可,不可闯红灯,不可不整齐,不可……  本期书籍: Why Dutch are different, by Ben Coats/ 2015 /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荷兰共和国》 作者:  (英) 乔纳森·伊斯雷尔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2023. 配乐 British Folk Song- The Low Low Lands of Holland by...
Published 05/29/24
新春伊始,Let’s推塔Let's魔法。刚刚过去的春节里,我们酣畅淋漓的读了最近风很大的《巴别塔》,欲罢不能。不得不说,不愧是2023年星云奖获奖小说,银条+翻译的设定惊为天人。用这么一个小而微具象的法术,给了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对东方的技术征服、文化统治,所有大到无形的宏论一个扎实的落点。巴别塔的倒掉象征着时代洪流里所有被压迫人民必然走上暴力革命的道路。作者不光聪明过人,也很有写作的野心。夹杂在刻字银条和主角团探险的故事线中,还铺陈了对身份性别认同的思索,对19世纪工人运动的观察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等等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话题。无一错过,我们都来聊一聊。不管是写的好的地方,还是尚有欠缺,令人意犹未尽的地方。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小说?读过的朋友,想和你分享我们阅读之后激动雀跃的心情。还没读过的朋友,希望能激起你的阅读兴趣。 最后要提示一句:本书有林则徐! 配乐:Magic in the Air by geoffharvey  书籍:《巴别塔》[美] 匡灵秀,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
Published 05/20/24
这一期,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讨论韩炳哲和这本《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剪辑完之后,我在想,这可能是我们目前内容完成度最高的几期节目之一。本来是想随大流的讨论一下韩炳哲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厘清他对无所事事的定义,以及韩炳哲哲学应用上的局限,但是在录制过程中,我们忽然解答了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韩炳哲为何会对行动的哲学进行了坚定的批判?” 以及,真的可以心安理得的不行动吗? 在春节假期之前,让我们一起重温传统假日的休闲本意,度过属于自己的神圣的休闲。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听到,- 关于韩炳哲的一日生活介绍- 韩炳哲的现象学背景对他的影响,和一些关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科普101 - 韩炳哲哲学中内在的东方属性- 反对行动的正当性  书籍:《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德]韩炳哲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配乐:愉快的摸鱼  by Joyque 提到的其他书籍: 《倦怠社会》,[德]韩炳哲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我们的节目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喜马拉雅都有上架。 欢迎订阅,和我们互动。
Published 05/13/24
“人到中年,好似夜里远眺,成熟的桃。” 作为一个独身未婚未育的东亚女性,进入人生的第六个十年之后的人生在衰老,独身,女性身份三重buff叠加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这一本自传体散文可能会带给你一些画面的启发。她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母亲,独身一人飙车,滑雪,追逐夕阳。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一个B面的上野千鹤子,关于她和原生家庭,她的爱好兴趣,以及她当下和即将的生活。 作为一名社会学者,上野千鹤子不只是研究女性主义,对老年和老后生活也是她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想关注的新话题。 藉由这本书,我们也讨论了,母女,父女关系,成长中的对立与和解;什么才是最好的年纪,如果人生重来,你会怎样选择;还有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失声等现象。希望从这里开始,让我们更加关注老年人和老年时段,毕竟,如果顺利的话,你我都将步入自己的老年和晚年,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最后,由于某种原因,这一期节目变成了无厘头贱货认真版的“我要问上野千鹤子” 于是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蛮有趣的问题质量参差的问题,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问题,不妨来评论区一战。 虽然有些戏谑,提问是真的,所以,希...
Published 01/16/24
不完全统计,《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这本书在我豆瓣时间线上出现了不下10次,至今还高挂在非虚构类热门榜的前排。也取得了8.6分的不错战绩。 但是内心深深的感觉,这是一本注定只能在豆瓣排行榜上火的书籍。 一看题目,内容,就会多看两眼,然后点点想看,但是……也就如此了。 等真的翻开,非哲学爱好者如我,怕不是两页不到就要昏昏睡去,这助眠效果是顶得上脑白金的。 我不是黑它,是作为一本哲学入门读物,它的阅读曲线真的有点颇陡,得狠下心来,啃掉几块硬骨头,比如在几十个人物中知晓核心人物,了解他们的哲学基本思想,之后就可以读的顺畅,有如在看八卦了。 巧了,我身边正好有人顶顶了解这一波人物了,所以,我们做了这一期节目,算是给我自己的导读和总结。 以下是正式介绍: 谁身边没有几个杠精呢? 甚至有些职业,“抬杠”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是每日工作的日常,也是他们对抗无知,愚昧,甚至是极权主义的利器,比如哲学家。这一期节目,我们借着《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这本书,复盘了在二战前奥地利维也纳的维也纳学圈,以及其间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脉络,并且浅薄的介绍了逻辑实证主义。 他们日常的“抬杠...
Published 01/04/24
谁都难逃终极一问,你幸福吗?  如果每周上班工作不足28小时,你是生活水准可以不低于本国90%的人口,如果失业,可以享受90%原薪水的经济救助几年时间,人人和善,以至于电视台要去测试在城市中心故意丢掉钱包看返还比例的实验近乎失败,因为钱包还没落到地上,就被好心人提醒,你东西掉了。 如果个人的实际纳税率达到58%-72%,气候恶劣难耐,文化单一,人们害怕特立独行的人,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社团,尤其是合唱团,不然会缺乏社会活动。 如果有一个地方兼具上述两个属性,你会喜欢那里吗?  这就是北欧五国之一,常年霸榜的丹麦。 这一期,我们跟随英国作者迈克尔·布斯踏上一场对幸福的祛魅之旅,他处心积虑耗时四年,采访诸多当地居民和政府官员,教授等就为了证明,北欧,不幸福,但是结果如何呢?  留给你自己思考。 《经济学人》说“如果你必得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重生,而你的才能和收入属于一般人,你会愿意做个维京人”。 本期书籍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迈克尔·布斯 《丹麥一年: 我的快樂調查報告》...
Published 02/07/23
印度是孙燕姿歌曲里有特殊”咖喱“气味的神奇国度,是唐玄奘经历就九九八十一难方才抵达的西方净土,是宝莱坞的歌舞升平,也是《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诞生之地。 但是在澳大利亚女记者萨拉·麦克唐纳(Sarah...
Published 01/07/23
1986年,美国作家兼火车爱好者保罗·索鲁第二次来到中国,他期待看见新的中国,并享受默默无闻的乐趣。然而,从一开始,他就错了,报名旅行团以图清净,却仿佛把自己丢到了许多性格各异的“远房亲戚”身边。 这本书记录了索鲁在之后一年时间里乘坐接近40次不同的列车,在中国各地的见闻,有西安兜售兵马俑纪念品的小贩,有用旧罐头瓶喝茶的左派人士,有学生,有军人,当然,也不乏各地安排的接待人员。他犀利的描摹出这些人物特点,以及和他们对话的内容。在索鲁看来“旅行文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非主流的自传形式”。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因此得以观赏一幅对1986年中国生活的“清明上河图”,1986年的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但是同时,也难以掩盖他们对于过去时光的疲惫倦怠之感,借助这一本“私人化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彼时的连接,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当下。 保罗抱着打破“老外好骗”魔咒的叛逆心理出发,一路都在不停的验证,自己可是个中国通,不好骗;而我们循着喊出“老外好骗”的国人的心理做了讨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是极好的,可是随着我们和世界的进一步融入,我们...
Published 12/05/22
听了那么多正经聊MBTI的podcast,我们来说点不一样的。 PUA,煤气灯效应,情感勒索,共同的特点是在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用言语行动逐步销毁对方人格,以实现操控对方行为和情感的目的。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轻微PUA的行为和试探,如何察觉, 如何免疫?  我们拆解了PUA的流程,讨论了PUA的定义,发现一些玄学自负和自我认知,也许可以规避轻微的PUA。 用MBTI幻化的人格作为盾牌,接纳自己,用摆烂的态度做一块滚刀肉,躲开PUA的利刃。 用玄学来抵御心理攻击,这可是太科学了。 如果你对这期的话题感兴趣, 欢迎给我们留言互动 如果觉得主播讲的还可以, 请订阅,分享,点赞,关注我们的节目. 你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00:01:15 介绍MBTI,如果你不了解MBTI,可以从这里听起 内向(I)和外向(E) 直觉(N)和感觉(S) 思考(T)和情感(F) 判断(J)和接受(P),有计划的P?是的! 00:13:00...
Published 11/07/22
英国作家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讲述了一位海难幸存者鲁滨逊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太平洋上的荒岛独自谋生28年的故事。礼拜五,是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掳的土著。 法国作家图尼埃借用了笛福的故事,重新撰写了一本小说——《礼拜五》,这本书是图尼埃的第一本小说创作,发表当年就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引起巨大的轰动。 本期节目,我们借由图尼埃《礼拜五》的故事框架,从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什么是孤独,孤独的表现,长期孤独对人的影响,以及他者在人的意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对于自我来说,究竟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还是...
Published 11/07/22
三年没出门旅游,想出去看看世界什么样了么? 42度烤人的天气,想来一杯柠檬冰饮消暑么? 这一期我们来聊一本夏日的书——《行走的柠檬》,跟着作者一起领略一段意大利柑橘种植园的风光。 你知道拥有4000多品种庞大的柑橘家族其实是只有三个共同的祖先么? 你知道意大利黑手党其实是起源于西西里岛的柠檬种植产业么? 你听说过酸橙汁调味陆龟馅饼这种小清新混搭重口味的黑暗料理么? 《行走的柠檬》通通给你答案。这里有文艺复兴柑橘收藏的历史,有种柠檬的灌溉嫁接采摘相关农业知识,有古龙香水引发的商战故事,也有橙子汽水现代化的产业历程。这里可以看到因柠檬而生的意大利风土人情,也能拥有现在就能在家一试的食谱酒水方子。 总之读完《行走的柠檬》,两位主播大开眼界,大为震惊,大有收获,于是我们忍不住继续畅想了一下,中国有没有像柠檬一样穿起整个宇宙的作物。 不知道听完这期的你,会有什么想法?留言告诉我们。 书籍信息 《行走的柠檬——意大利的柑橘园之旅:[英]...
Published 11/07/22
充满异域想象的中亚,神秘的阿富汗,远在天边,近到接壤。带着对陌生世界好奇,翻开《走过兴都库什山》,然后—— 深入的了解了英国人。 两个英国人的故事。时间来到1956年,阿富汗近现代历史上难得喘息的和平年代。 埃里克•纽比(Eric Newby),受够了在时装行业做推销员的沉闷生活,迫切需要逃离,只想去阿富汗的努里斯坦转一圈透透气,而他的朋友休•卡莱斯(Hugh Carless)舍命陪君子,决定同行。不止于此,在休的循循善诱下,二人还决定,去努里斯坦的路上顺便把不过6000多米的米尔萨米尔峰爬了。于是,两个弱鸡菜鸟,经过4天的攀岩ABC保命扫盲,启程踏上前往阿富汗的旅程。 第一站: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纽比与休在此汇合取车                 此时还有纽比的妻子一起。逗留时间3天                 第二站:伊斯坦布尔—德黑兰。搞错方向,误入土耳其巴耶济德地区,休受审3日莫名释放                 纽比妻子因病从德黑兰返程回国                  第三站:纽比和休一路向东,开车进入阿富汗,经过法拉市到达喀布尔。      ...
Published 11/07/22
从英国起飞一路向西,历时21小时25分到达美洲大陆,柏瑞尔•马卡姆成为独自驾驶飞机从东向西横跨大西洋第一人。《夜航西飞》记录了这一飞行壮举,但也更多的记录了马卡姆早年的非洲成长片段以及她成为驯马师和飞行员的职业经历。 不得不感佩,牛人做什么都很牛逼。柏瑞尔•马卡姆不仅是一名成功的飞行员,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夜航西飞》因其出色的文学性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1942年第一次出版就小有成绩。机缘巧合,受得海明威的称赞,1982年得以在美国再版,并取得轰动性的成功。 这一期,我们就要跟随马卡姆的描述,领略二战前的非洲。五花八门的野生动物,千奇百怪的遭遇。她用文字,还原了一个遥远非洲的自然风貌。相较土著居民,马卡姆始终是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去观察这片大地的。然而,脱离英国在肯尼亚成长的经历,似乎又使得她的欧洲视角独具开放性。她平视非洲,珍惜非洲,热爱非洲;她发现了广阔的非洲和丰富的非洲。 非洲也回馈给她更多。在这里,马卡姆成为出色的驯马师,也开启了飞行生涯。《夜航西飞》中,我们会读到她如何接受训练成为飞行员,如何完成飞行任务。她人生冒险中的趣事和危机时刻,跟着她会心一笑或者提心吊胆...
Published 11/07/22
本期内容 听了那么多正经聊MBTI的podcast,我们来说点不一样的。 PUA,煤气灯效应,情感勒索,共同的特点是在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用言语行动逐步销毁对方人格,以实现操控对方行为和情感的目的。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轻微PUA的行为和试探,如何察觉, 如何免疫?  我们拆解了PUA的流程,讨论了PUA的定义,发现一些玄学自负和自我认知,也许可以规避轻微的PUA。 用MBTI幻化的人格作为盾牌,接纳自己,用摆烂的态度做一块滚刀肉,躲开PUA的利刃。 用玄学来抵御心理攻击,这可是太科学了。 如果你对这期的话题感兴趣, 欢迎给我们留言互动 如果觉得主播讲的还可以, 请订阅,分享,点赞,关注我们的节目. 你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00:01:15 介绍MBTI,如果你不了解MBTI,可以从这里听起 内向(I)和外向(E) 直觉(N)和感觉(S) 思考(T)和情感(F) 判断(J)和接受(P),有计划的P?是的! 00:13:00...
Published 06/26/22
本期介绍 英国作家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讲述了一位海难幸存者鲁滨逊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太平洋上的荒岛独自谋生28年的故事。礼拜五,是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掳的土著。 法国作家图尼埃借用了笛福的故事,重新撰写了一本小说——《礼拜五》,这本书是图尼埃的第一本小说创作,发表当年就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引起巨大的轰动。 本期节目,我们借由图尼埃《礼拜五》的故事框架,从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什么是孤独,孤独的表现,长期孤独对人的影响,以及他者在人的意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对于自我来说,究竟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还是...
Published 06/26/22
本期介绍 新冠疫情出乎意料绵延两年半。一段不短的艰难时光,各有高低起伏。两位主播,一位最近的5月体会了北京悬置状态下的焦躁不安,一位早在2020年秋就经历情绪低谷。不管走在哪一条反应曲线上,此时此刻,都不约而同对“疫情”心生厌倦,随即也在内心下了判定,要结束个人的疫情时代,结束非正常状态。 然而走出疫情的返工之路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根据以色列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2022年3月的一份有关解封后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显示,超过4成的参与调查者在解封回归日常的过程中会出现中度到重度适应困难,并伴随有抑郁症状。从放松的居家环境回到高压的职场中,面对受疫情冲击造成的职业停滞,以及后疫情时代新的竞争形势,都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来聊聊回到日常的适应性困难,聊聊我们自己经历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新冠疫情到底是将世界切入平行宇宙,换上另一条轨道;还是一场暴风雨,风雨过后世界又回到它原来的样子?我们争执不下。不知道听完这期播客的你又有什么想法。 欢迎留言给我们。 我们的邮箱...
Published 06/26/22
英国作家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讲述了一位海难幸存者鲁滨逊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太平洋上的荒岛独自谋生28年的故事。礼拜五,是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掳的土著。 法国作家图尼埃借用了笛福的故事,重新撰写了一本小说——《礼拜五》,这本书是图尼埃的第一本小说创作,发表当年就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引起巨大的轰动。 本期节目,我们借由图尼埃《礼拜五》的故事框架,从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什么是孤独,孤独的表现,长期孤独对人的影响,以及他者在人的意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对于自我来说,究竟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还是...
Published 05/16/22
听了那么多正经聊MBTI的podcast,我们来说点不一样的。PUA,煤气灯效应,情感勒索,共同的特点是在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用言语行动逐步销毁对方人格,以实现操控对方行为和情感的目的。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轻微PUA的行为和试探,如何察觉, 如何免疫? 我们拆解了PUA的流程,讨论了PUA的定义,发现一些玄学自负和自我认知,也许可以规避轻微的PUA。用MBTI幻化的人格作为盾牌,接纳自己,用摆烂的态度做一块滚刀肉,躲开PUA的利刃。用玄学来抵御心理攻击,这可是太科学了。 如果你对这期的话题感兴趣, 欢迎给我们留言互动如果觉得主播讲的还可以, 请订阅,分享,点赞,关注我们的节目.你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00:01:15 介绍MBTI,如果你不了解MBTI,可以从这里听起 内向(I)和外向(E) 直觉(N)和感觉(S) 思考(T)和情感(F) 判断(J)和接受(P),有计划的P?是的! 00:13:00...
Published 04/25/22
经过前四期的摸索,我们对话题和内容有了新的认知,在这里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个小小播客今后的方向和定位,希望能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它,而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听到两位主播的心路历程。 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收听我们的播客。 这期节目更多是我们俩人思路的梳理,希望各位对我们多一些耐心,下一期,会有更多干货上架。
Published 04/17/22
这一次,我们想聊一下居家隔离  作为年初西安封城的全程亲历者,回忆居家隔离的一个多月,有辛苦有难过,在解封接近3个月后,回忆起来,更多的是人性的温暖,邻里的温情,和苦中作乐的一刻。 我们希望这一期内容,可以给那些身处隔离中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一点欢乐,能帮助大家更轻松的度过居家期。 00:01:24 经历封城的感觉“人生多通关了一个副本” 回忆封城的时间线 00:04:00 封城期间的食物分配,被定点扶贫单位救济 00:04:47 穿防护服做志愿者的经历  00:07:15 在楼顶运动的居民 00:12:50 疫情期间的物资储备     我们的建议,极大的利用冷冻室空间储存蔬菜,水果,和肉类     罐头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尽量选择你日常会吃的东西,保持一定的储备 00:30:00 其他生活用品的储备     卫生用品,日用日化,如果真的没有,就问邻居寻求帮助     冰袋,暖宝宝,润喉糖以备不时之需    有慢性病患者或者老年人的,家用发电机和柴油可以应对突发停电。 00:34:15 准备一个户外用品包,应对临时转移隔离的状况 00:35:59...
Published 04/05/22
反向逃离的两位主播,虽然在主播这个岗位上还有待提高,但是减肥,我们是专业的 一位属于光吃不胖,常年维持腹肌,在封城期间最怀念健身房和图书馆; 一位属于小时候信仰生命在于静止,但是也曾发狠心半年减掉20%体重,实现马甲线自由; 00:00:30 无法控制自己体重的人,是失败者吗?  00:05:25 每天多吃500大卡,一年只会增重0.5公斤每年?      是的,统计学如此告诉我们。     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不是所有超过app上1200大卡的日规划的热量都能转化成你的体重 00:10:30 不只是运动,你的大脑贡献了很大的基础代谢 00:12:40 胖不是一种错,瘦也不是绝对的完美,体重控制不是主要的目的,有时候是不良生活的产物。 00:15:15 和牛是怎么产生的--藉此,我们来讨论到底什么造成了现代人的过重。      饲料和筛选也就是基因和食物的质量      把粮食变成脂肪,帮助我们的祖先度过饥荒。 00:20:10...
Published 03/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