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9/26/23
备受欢迎的科技早知道 × 迪士尼番外系列,又更新啦! 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很大程度上被直觉忽视了的现象:一直以来,迪士尼的作品似乎都以「老少咸宜」、「合家欢影片」这些标签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这样的品牌路线,究竟是一种无奈之选还是有意为之? 事实上,今天的迪士尼旗下已经汇聚了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电影厂牌:皮克斯、漫威、二十世纪影业(曾用名二十世纪福斯)、国家地理等:迪士尼为什么要收购它们,它们的加入为迪士尼带来了哪些改变? 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关注到迪士尼旗下的独立厂牌时会意识到,它们似乎更偏好艺术片当中那些不那么小众、偏门、晦涩的题材。它们的主管似乎很懂如何让两个貌似矛盾的追求——也就是一部影片在商业上和艺术上的追求——实现很好的兼容。把问题再进一步,美国电影业中的独立厂牌和超级大厂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它们各自的束缚和优势都是什么?专注艺术片的小厂如何破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影评人周黎明以及前媒体人、编剧和制片人田力,聊聊独立厂牌与电影大厂,以及百年品牌迪士尼在品牌道路上的选择。 备注...
Published 09/26/23
在8月小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年度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科技战略升级,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并坚持长期持续的投入。而具体来说,小米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底层技术,帮助软硬件深度结合,为这家公司的持续创新提供生产力。 小米在 AI 上做了哪些研发?怎么做的?而在 AI 驱动的未来,小米将要去往何方?这些问题,我想没人比今天的嘉宾更合适,他就是王斌,小米集团 AI 实验室主任、自然语言处理首席科学家。他也是中国信息检索,以及 NLP、知识图谱等方面的知名学术人物。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会聊到:从中科院到小米,经历了规则、统计、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这四个机器学习技术关键阶段以来,作为领域专家的王斌看到了 AI 怎样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千军万马突入大模型的时代,小米在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小爱——小米的对话人工智能,正在发生怎样的有趣变化。 本期人物 王斌:小米集团 AI 实验室主任 杜晨:「科技早知道」制作人、主播,前驻硅谷科技记者 时间轴 [01:28] 小米端侧大模型:险些没赶上年度发布会 [06:01]...
Published 09/19/23
如你在标题所见,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先生。 KK 是《连线》杂志的创始编辑,带领杂志成为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刊物之一。此外,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畅销书作者和未来学家,他的著作《失控》以及《必然》等深入探讨了科技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让人们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伦理和社会变革的思考。他的著作,对许多你可能更加熟悉的科幻作品都提供了巨大的启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黑客帝国》三部曲。 在过去,KK 的很多知名作品都是大部头,但这一次,他带着一本可以说非常“言简意赅”的新书来到了中国。《宝贵的人生建议》是这本书的名字,里面有500条由他亲笔撰写的,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忠告。然而,越短小精悍的文字,越需要清晰的头脑和剪辑。他在这本书里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写法,有如创作诗歌一般。他将这些人生忠告比作“种子”,每一颗都足够小巧,但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颗参天大树。 在9月中旬的上海,KK 做客科技早知道播客节目。你会听到他为什么不太喜欢“未来学家”的这个身份;他为什么觉得 AI...
Published 09/18/23
为什么 iPhone 一年只发一款旗舰?为什么连换 USB Type-C 接口也能成为大新闻?为什么 iPhone 的外观设计已经连续四年没变?为什么能用最好的芯片却要配最少的内存?为什么无论如何都不做快充、不做高像素屏幕? 本期节目,我们找来了「脑放电波」两位在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智能手机和 XR(混合现实)领域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主播, Thomas Bai 和 Nixon Hu,一起来围绕 iPhone 聊一聊苹果在产品定义上的「特权」。 大家听到这期节目,应该也是苹果年度新品发布会的当天。但其实,我们在两周前就完成录制了,所以内容中若有对苹果 iPhone 15 预测不是特别准确的地方,敬请见谅。因为那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想要的,是解析苹果产品看似「傲慢」背后的来龙去脉。 本期人物 托马斯白:「脑放电波」主播,前手机营销人,15+年科技行业从业者,科技媒体特约作者 Nixon:「脑放电波」主播,XR硬件产品经理,前机器人产品经理,科技媒体记者 杜晨:「科技早知道」主播,前驻硅谷科技记者 时间轴 [00:08] 录制的背景介绍 [13:32]...
Published 09/12/23
「声东击西」x「科技早知道」串台啦! 在电影《奥本海默》中,奥本海默接受了格罗夫斯将军的邀请,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起了闻名世界的原子弹研发基地。 影视作品只是对历史片段的提取和再演绎,现实中的故事可以从更多维度展开:洛斯阿拉莫斯后来也成为了美国举国之力搞「大科学」的范本,和最成功的国家实验室之一——但国家实验室的制度最初究竟是如何搭建起来的?格罗夫斯所在的军方,在实验室的运作过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战争结束后,不同的群体在实验室未来的走向上产生了哪些争论?实验室的研发资源又是如何从最初的服务国防,转变为服务更多不同的社会群体的?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从诞生了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出发,聊聊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前世今生。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杜晨,「科技早知道」主播,前驻硅谷科技记者 赛德,声东击西后期 主要话题 [07:07] 洛斯阿拉莫斯:研发出原子弹的国家实验室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2:27] 格罗夫斯:电影里的「好好先生」和现实中的「铁腕将军」 [15:29] 战争结束之后,是哪些声音在决定国家实验室的未来走向? [23:18]...
Published 09/06/23
硅谷作为创新「原爆点」,创业者向往的圣地——它永葆长青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硅谷徐老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执行总编卫诗婕,一同展开一场有关人工智能、创业和投资的探讨。 这次对话,引发自不久前张鹏和徐老师在硅谷的一次聚餐。作为长期观察中美两地 AI 创业生态和创业者群体状态的专家,他们发现有两种创始人的区别格外明显:那些追随潮流的人,和那些通过自己的认知来识别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解决它们的人。徐老师强调了独立思考、非共识想法,以及非理性的重要性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虽然讨论集中在中国和硅谷之间的差异上,但分享的见解适用于任何创业环境。 徐老师指出,在硅谷,创业有时候跟赚钱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对方向、事业的信念,就足以成为创业者能够全力投入一件事情的内驱力。 关于这次精彩的思维对撞,文字多说无益,欢迎大家收听,或点击感兴趣的话题时间轴!本期节目为「科技早知道」与极客公园旗下播客「开始连接LinkStart」的串台节目。 本期人物 硅谷徐老师,硅谷连续创业者、人工智能高管、斯坦福商学院客座讲师,「科技早知道」主播 |推特:@H0wie_Xu|...
Published 08/29/23
节目赞助 本期节目由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赞助播出,米诺地尔认准达霏欣。 达霏欣有 2%和5%两种浓度,低敏、副作用低,专业生发清爽不油腻。2%适合女性、敏感人群和轻度脱发人群,5%适合男性和中重度脱发人群。米诺地尔是中美食药监双认证的专业生发成分,也是三甲医院皮肤科用药。3个月一疗程,坚持使用一疗程即可看到绒毛生长。 点击购买,即享专属播客价。在小宇宙评论区参与达霏欣和生发话题互动讨论,更有三位听友有机会可以获得由「科早」和达霏欣共同送出的神秘大礼! 单集介绍 前不久,马斯克旋风般地来了一趟中国。访华期间的他西装革履、身材笔挺,外形看起来英朗帅气。但几个月前,他还是满身肥肉的臃肿模样。他罕见地在 X 上透露了减肥秘诀:「禁食」和「Wegovy」。 Wegovy 是丹麦医药巨头诺和诺德推出的一款减肥注射药。由于马斯克亲自带货,加上其他名人的跟风,Wegovy 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网红神药。而它的成分,正是在近几年除了新冠药物以外,对全球医药行业格局影响最大的产品——司美格鲁肽...
Published 08/22/23
年初火爆一时的斯坦福 Smallville「虚拟小镇」,现在宣布正式开源。硅谷人正在 all-in(全力投入) AI 智能体,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真实存在,又让人惊喜的「西部世界」,甚至让 AI 智能体们走入寻常人家,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带来巨大提升。 本期「科技早知道」与「OnBoard!」串台,由硅谷徐老师和合作主播 Monica 共同主持,邀请了曾在 OpenAI 工作和实习,从事 AI 智能体、大模型研究领域的两位大牛参与录制。他们分别是英伟达高级 AI 研究科学家 Jim Fan,和谷歌 DeepMind 研究员戴涵俊。 AI 智能体何时能够进入我们的生活,面临哪些挑战?为什么当今的大模型更像是「炼金术」? Llama 2 为何刚一发布就刺激大量创新出现? 在 AI 研究的道路上,如何避免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如果你想通过硅谷 AI...
Published 08/17/23
年初火爆一时的斯坦福 Smallville「虚拟小镇」,现在宣布正式开源。硅谷人正在 all-in(全力投入) AI 智能体,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真实存在,又让人惊喜的「西部世界」,甚至让 AI 智能体们走入寻常人家,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带来巨大提升。 本期「科技早知道」与「OnBoard!」串台,由硅谷徐老师和合作主播 Monica 共同主持,邀请了曾在 OpenAI 工作和实习,从事 AI 智能体、大模型研究领域的两位大牛参与录制。他们分别是英伟达高级 AI 研究科学家 Jim Fan,和谷歌 DeepMind 研究员戴涵俊。 AI 智能体何时能够进入我们的生活,面临哪些挑战?为什么当今的大模型更像是「炼金术」? Llama 2 为何刚一发布就刺激大量创新出现? 在 AI 研究的道路上,如何避免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如果你想通过硅谷 AI...
Published 08/16/23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 Sinéad Griffin 一度以为她发现了彻底改变自己所在的凝聚体物理学领域,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室温超导材料 LK-99。她在 Twitter/X 上发布了一张奥巴马「mic drop」的动图,在 2023 年的七月底八月初掀起了一场关于室温超导的狂潮。 然而经过来自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和区域的研究机构和院校多次复现实验,仍然无法证明 LK-99——韩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 Q-Center 制出的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化合物——是室温常压下的超导体。甚至,一些团队得到了和韩国团队完全相反的结果。 但这并没有妨碍社交网络上的 AI 拥趸们,仅用三天时间就化身一变,成为凝聚态物理「专家」,推动着一场全新的民科盛宴。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宣称,上一个已被证伪,这次看起来也不太妙。很多领域大佬都对 LK-99 充满怀疑,认为这可能又是一次「狼来了」。 主播丁教和杜晨,今天一起给 LK-99 泼一盆冷水,并且回答从听众收集来的问题。我们将提供一个问题列表懒人包,希望只用不到5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解答你关于 LK-99...
Published 08/09/23
今年 2 月,一个名叫 Lemon8 的图文社交产品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低调推出,在 3 月 28 日登上美区 App Store 免费榜单 Top10,TikTok 上相关话题的查看次数一度超过了 38 亿次。中文网友们很快就发现,它是一个小红书的翻版。 然而自 4 月以来,这个当红炸子鸡社交产品的日活已经腰斩,现在每日下载量只有 3 月底峰值的6.7%。用户指责这个平台太过于「刻板印象」,充斥着寡淡无味的中西部白人、女性、宗教向,且无法点击「不感兴趣」的内容;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它是一个「Pinterest + Instagram + 小红书」 的「缝合怪」——和谁都像,结果就成了四不像。 这个产品的背后是字节跳动——没错,那个依靠 TikTok、Resso、Buzz Videos、CapCut...
Published 08/02/23
节目推荐 一个没人关注的失踪案,如何在一夜之间变成流量的宠儿? 「跳进兔子洞」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和采访发现,在一个 15 岁男孩消失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推手。他们让这起事件变得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最终演变成了一出永远无法落幕的悲剧。 这是关于谣言如何战胜事实的故事,也是关于真相是怎么被一股怪力拼凑出来的故事。欢迎点击链接,收听节目! 活动邀请 年初我们曾有一个构想,重新将科技世界的探索重心拉回硅谷,并且在硅谷进行一场小范围的活动。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跟大家细聊「后GPT时代」的硅谷风向。 「科技早知道」邀请身在硅谷的胡同会员,与主创团队一起,用声音去定格今夏的硅谷科技世界。8 月 6 日下午一点,我们硅谷见。报名 请点击这里。国内支付的会员 请点击这里报名。 Shownote 时隔一年,我们又请来了超级独角兽数据和 AI 公司 Databricks 的联合创始人 Reynold Xin。 最近几个月人工智能如火如荼,而 Databricks 不但刚刚用13亿美元收购了明星 AI 公司 MosaicML,还显著加强了和 Snowflake...
Published 07/25/23
上周,马斯克对标 OpenAI 的新公司 xAI 终于浮出水面。公司愿景是让 AI 产生好奇心,并且解答宇宙的究极问题。马斯克在 Twitter Spaces 语音发布会上直言 OpenAI 的研究方式「危险」,并且已经被大公司所控制。 出于对谷歌、FB 垄断 AI 科研的恐惧,由当时的 YC 掌门人奥特曼(Sam Altman)攒局、马斯克等人出资,OpenAI 得以成立。然而没过多久,马斯克就在内斗中离开。这次出走,也导致他错过了 OpenAI 改制后的成长,特别是今年 ChatGPT 带来的辉煌。 马斯克和奥特曼缘何分道扬镳、反目成仇?马斯克为什么一边号召 OpenAI 停止研究,一边自己就开了一家 AI 公司?xAI 到底要做什么?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前硅谷记者讲述 OpenAI 史上不为人知的 AI...
Published 07/18/23
由 Meta 旗下 Instagram 团队开发,「一比一复刻」Twitter 的社交网络 Threads,居然只用了 4 天就用户破亿,创造了不只是社交网络,甚至所有互联网产品的增长纪录。这个产品充斥着美好、积极,和欢乐,而有着负面情绪价值的内容被压制。在 Threads 上,很多早已对 Twitter、微博失望的社交网络难民,找到了他们心中一直期盼的乐园。 一场胜利的翻身仗,对于近几年江河日下的 Meta 来说实属难得。而 Threads 优秀的首周战绩背后,既有「天时」:竞争对手 Twitter 搞砸自己;「地利」:Instagram 团队导入既有用户社交图谱;更有「人和」:上亿对其它社媒失望的网民跃跃欲试。就连 Meta 首席产品官都形容,Threads 的冷启动简直是「stars align」。 唯一不爽的只剩下马斯克:他的怒火爆表,已经不得不上升到了对扎克伯格的人身攻击。如果不是亲妈 Maye Musk 的「叫停」,他应该分分钟飞到帕罗奥图,胖揍一顿扎克伯格吧。 本期节目,Diane 和我们的老朋友,同时也刚成为「新战友」的杜晨一起,把 Threads...
Published 07/12/23
不少人说,AI 大模型开始降温了。从资金面与话题热搜来看,或许是的;但从技术的本质来看,并非如此。因为,「大模型是 AI 的发展底座」,AI 又何尝不是科学与工业的发展底座。 作为中国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领军人物,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院士从技术开发者的角度,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例,给出了 AI 大模型在硬科技与硬工业领域的想象空间,也让人不禁期待 AI for Science 的未来图谱。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让我们持续与 AI 最优秀的技术开拓者,探讨 AI 作为科学底座的本质。 P.S. 本期节目由于是远程采访,所以录音音质不太理想。我们也在声动活泼的公众号上同步上线了节目的文字版《下一个 AI 爆点在哪里》,大家可以配合收听。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田奇,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检索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主要话题 [01:18] 九七年与 AI 结缘,Thomas Huang [04:32]...
Published 07/07/23
很抱歉,今天的节目我们要推迟到周五更新了。 Diane 最近从北京回到了旧金山湾区,一路颠簸所以这期的上线就有所耽搁。不过可以和大家透露一下的是,这次的嘉宾是同时有着学界和业界双重经验的资深 AI 科学家。那就周五见啦。 关于节目 原「硅谷早知道」,全新改版后为「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放眼全球,聚焦科技发展,关注商业格局变化。 欢迎加入声动胡同会员计划 成为声动活泼会员,支持我们独立而无畏地持续创作,并让更多人听到这些声音。 加入方式 支付 ¥365/年 成为声动胡同常住民。加入后,你将会在「声动胡同」里体验到专属内容、参与社群活动,和听友们一起「声动活泼」。 在此之前,也欢迎你成为声动胡同闲逛者 ,免费体验会员内容、感受社群氛围。 了解更多会员计划详情,我们在声动胡同等你。 幕后制作 监制:刘灿 后期:陈太太 运营:瑞涵、Babs 设计:饭团 商务合作 声动活泼商务合作咨询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东击西、What's...
Published 07/05/23
元宇宙的热潮似乎已经过去, Vision Pro 的发布让这个寂静许久的行业又引起了关注。2015 年第一波 AR/VR 热以来,这个行业起起伏伏,却始终未能走向大众。一直被寄予厚望的苹果终于入局,它会成为搅动市场的鲶鱼吗?近来发展迅速的生成式 AI 能否给虚拟现实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个「post Vision Pro」时刻,我们再次请来在虚拟现实领域有八年投资经验的 Ryan,聊聊这个行业如今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可能动向。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Ryan Wang,精准资本(Outpost Capital)创始合伙人 主要话题 [02:33] 从概念到产业,八年时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哪些变化 [04:32] Vision Pro 如何带动自然增长,给行业扩圈 [09:10] 其实是「MP3 Moment」?Vision Pro 用 VR 的硬件实现 AR 的功能 [13:02] 当年做虚拟现实单一技术的公司现在怎么样了 [19:30] ToB 的商业模式多元,更容易实现全平台战略的 C 端有哪些发展方向 [26:01]...
Published 06/28/23
当地时间 6 月 12 日到 16 日,由伦敦促进发展署主办的伦敦科技周吸引了超过三万名来自全球的创业者参加。相比于美国和东南亚,伦敦似乎很少引起出海人的注意,但在这次科技周上,先是汇丰银行宣布将收购的硅谷银行英国分支改为创新银行以支持伦敦的创业公司,后有 a16z 宣布将伦敦作为出海的第一站。这座城市有什么吸引创业者的地方?中国企业能否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长土壤? 本期节目,「声东击西」的主播徐涛又来串台,跟我们分享她在伦敦一线观察到的图景,也带来了现场的声音。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来感受身临其境的氛围 。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声东击西」主播 主要话题 [01:08] 三万多人参加,伦敦科技周有什么特点? [08:20] 想恢复往日荣光的伦敦,做出了哪些努力来吸引创业者? [18:19] 作为投资洼地,伦敦目前创新生态环境怎么样? [21:05] 中国公司要不要去伦敦?几个值得参考的案例分享 延伸阅读 往期相关节目:S7E12|CFIUS 审查收紧,出海人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不止于此 ...
Published 06/21/23
为了抗议 Reddit 对其第三方开发者的 API 强行进行收费的决定,美国当地时间 6 月 12 日开始,超过 7000 个子论坛的版主陆续关闭了其所管理版面的外部访问,这个数字大约占总子论坛数的88%,也造成了 Reddit 的大规模宕机。 一个中心化技术架构的平台,用户却有着极大自主权,甚至可以反过来「下线」平台,Reddit 有着浓厚互联网自由主义气息。载入「互联网名人堂」的 Aaron Hillel Swartz 亦曾是他们的股东之一。作为在全球拥有 10 亿用户的论坛,科早的听众对 Reddit 肯定并不陌生,在很多人的心里 Reddit 代表了草根网民的力量、代表了 UGC 模式最成功的案例,但是这次在平台和创作者的角力中出现了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对抗。 本期节目 Diane 再次邀请了科技记者、Reddit 的周活跃用户杜晨,聊聊这家拥有 18 年历史却几乎没有盈利的公司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杜晨,科技媒体「PingWest品玩」「硅星人」主笔 主要话题 [01:18] Reddit...
Published 06/14/23
苹果 One More Thing 刷屏了,因为 Vision Pro 终于发布了。 硅谷时间 6 月 5 日,WWDC23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开幕,当我们坚持到库克演讲的最后一秒, Vision Pro 如期而至。在无数科技媒体与数码博主在 Apple Park 亲自体验苹果 Vision Pro 并给出赞誉之后,我们也邀请了开发者与同行一起锐评,Vision Pro 到底能不能成为苹果下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以及本届 WWDC23 上其他值得讨论的内容。 本期节目共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 Diane 与「枫言枫语」一年一度的 WWDC 串台节目,后半部分为 Diane 与 Richer 的对话节目。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Justin,iOS / Mac Developer,推特@MapleShadow 微博@枫影JustinYan,「枫言枫语」主播 自力,交互设计师,推特@hzlzh 微博@hzlzh,「枫言枫语」主播 Richer,「科技早知道」主播,大观资本北美负责人 主要话题 [02:15] 开发者如何看 Vision...
Published 06/07/23
硅谷又有抗衰的新故事了,这一次是换血。 Bryan Johnson 在开启「蓝图计划」(Blueprint)并成功减龄五岁之后,开始尝试一种硅谷人不陌生的抗衰新策略 - 换血,而且是他的父亲与他的儿子共同参与,三代换血,力求实现可以让全人类可以受益的超长寿计划。但细究衰老的本质,换血真能让人类在这个时刻实现超越极限的寿命吗? 在去年科普过辉瑞小分子口服药之后,Josh再度做客「科技早知道」,与主播丁教探讨抗衰老的趣谈 - 换血能不能让我们长寿,人类的生理年龄如何衡量,以及衰老的本质是什么。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Josh Wu,十维资本,生物医疗产业合伙人 主要话题 [02:03] 换血的两大理论体系 [11:02] 血浆的成分并非抗衰的核心? [19:14] 换血的风险是什么? [29:06] 衡量衰老的各类指标 [48:07] 增加平均寿命,普通人该怎么做? 延伸阅读 往期相关节目:S5E29|重金押注抗衰老公司,硅谷真的可以做出长生不老药吗? Bryan...
Published 05/31/23
出海人重整心态,以应对在美国创业与投资所必须面对的法律挑战。 当地时间 5 月 23 日,TikTok 以违宪之名,对此前蒙大拿州出台的 TikTok 禁令提起诉讼。事件背景 需要追溯到蒙大拿州于今年2月提出的禁令,该禁令以保护隐私之名,禁止TikTok在蒙大拿州境内运营,禁令可能扩大化到部分俄罗斯与中国 APP,包括 Telegram、WeChat、Temu、Lemon8 等,法案的生效时间为 2024 年 1 月 1 日,蒙大拿州州长格雷格‧吉安福特已经在当地时间 5 月 17 日签署了该法案。法案签署当天,包括「纽约时报」、「The Verge」等多家媒体都认为蒙大拿州针对 TikTok 的最严禁令将毫无疑问受到法律挑战。从出海人的角度看,其实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业团队要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不仅仅是隐私方面的挑战。 面对不断变化的合规环境,主播 Richer 邀请 Xiaoxiao Liu 律师做客节目,分享出海人在法律模糊地带免踩新坑的思考与观察。 本期人物 Richer,「科技早知道」主播,大观资本北美负责人 Xiaoxiao...
Published 05/24/23
GPT 之后,我们定义智能的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关于智能的探讨又上升了到哪一个阶段? GPT 与一代代语言模型的迭代与进步,或许真的让 AI 的未来看不到天花板。但如果走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路径只有 GPT 吗?还有哪些值得大家去探索的方向有待讨论,探索的方法论又从何而来? 本期节目,徐老师、Monica 与来自微软的科学家们一起深度探讨,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与GPT话题不断的今天,AI 科学家与从业者还应该持续思考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 同时,这也是 Monica 履新后一期「科技早知道」与「OnBoard!」的再度串台。 本期人物 硅谷徐老师,硅谷连续创业者、人工智能高管、斯坦福商学院客座讲师,「科技早知道」主播 |推特:@H0wieXu| 微信公众号:硅谷云| AI博客:howiexu.substack.com Monica,真格基金投资人,ex-AWS AI, 公众号:M小姐研习录,播客「OnBoard!」 主理人 谭旭,微软亚洲研究院...
Published 05/17/23
欧美芯片法案相继落地,全球芯片产业链再掀波澜。 当地时间 4 月 18 日,欧洲芯片法案落地,规模达 430 亿欧元,意在重建本土芯片产业;美国商务部也在今年 3 月发布「芯片和科学法案」的护栏规定,大国芯片的自主之争进入新的阶段。作为硬科技领域的发动机,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早已从地缘政治回归到科技本身,既然软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硬科技的支持,那便解决它就是。 纵观日韩芯片产业发展之路,也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是一期缓解芯片自研焦虑的节目,欢迎收听。 本期人物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杨永成,峰瑞资本合伙人,深科技领域投资人 刘灿,「科技早知道」节目监制 主要话题 [06:30] 英伟达是大模型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11:07] 互联网大厂做芯片,最难的是企业文化 [19:29] 新材料是破局点之一?换道超车也是办法 [27:55] 晶圆厂业绩纷纷下滑的真实原因是? [34:03] 芯片产业,不能只挣最聪明的钱 延伸阅读 Commission welcomes political agreement on the European...
Published 0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