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毒性與民眾食安防範 Ft.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北市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造成2死、4例重症,30餘人出現不適症狀,多例個案驗出中毒元凶。全台首見的米酵菌酸,4/2寶林廚師手部樣本檢驗結果為陽性,引發部分民眾擔憂,避免購買米製品。 衛福部4/3舉行第2次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會後宣布,與會人員一致決議,米酵菌酸應該更名,改用音譯「邦克列酸」,以免民眾對米製品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米酵菌酸,或說「邦克列酸」,到底是什麼樣的毒素?為何毒性如此強烈?它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本集特別邀請到長期投入相關研究領域,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為您解惑。專家說邦客列酸「跟米有關,又不只跟米有關」該如何解釋?目前推測毒素可能來源包括粿條、醬料等,尚未得出確切結論,我們的日常飲食,要如何防範呢? 為何說民眾不該對米製品過度恐慌?真正的重點在哪裡? 除了擔心邦克列酸,是否還有人類已知可能存在食物中的其他細菌、毒素等,對人體威脅巨大,可能成為未爆彈?有哪些食品衛生、保存觀念,可以大幅降低包括邦克列酸在內的健康威脅?歡迎收聽參考! 本集感謝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助。參考資訊與專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米酵菌酸(邦克列酸)與食安事件」專家意見
More Episodes
你聽過羅山腹水草、台東火刺木嗎? 葛瑪蘭芭蕉生長在何處?對它做保種的重大意義在哪裡?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2020年以前,全球至少應有75%受威脅植物必須獲得妥善保存,人類的未來才能綿延永續。自然界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相依相存,植物更是人類高度依賴的糧食、藥品來源,如果有一天植物不見了,我們有可能透過保種的方式,讓珍貴的瀕危植物在適合的時機重新回到棲地嗎?台灣有多少種植物?保種行動的成果如何? 2019年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正式啟動,結合國內保育研究主管行政單位與民間機構共同努力,為台灣九百多種受威脅的植物進行系統性保種。本集特別邀請到長期實地投入「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農業部...
Published 04/28/24
4月3日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7.2級的強震,震撼全台。政府、軍方迅速投入救災,民間的愛心湧入受災區,醫療機構積極救治傷患,醫護人員幾乎是不眠不休地付出。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強震後立即啟動應變機制,收治100多名傷者。本集特別邀請長居花蓮服務的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宗鷹醫師帶來第一手資訊。花東地區十七家醫院如何共同合作與提升,做好預警和演練,當災情來臨即時啟動應變,相互支援?目前病患救治的狀況如何? 而從強震的救災看花東地區的醫療,也讓我們更關心人才培育的問題。陳宗鷹院長是臺灣第一位赴美學習「神經麻醉」的醫師,後來深耕花蓮的醫療服務,更走上醫學教育之路,開創出花東醫學教...
Published 0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