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巴色差會在華南客庄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巴色會傳教士對客家社會做過的研究,對於西方社會認識客家,對於羅香林客家源流理論有很大的影響。 在討論客家形成的議題上,加上巴色差會的角色這塊拼圖,方得完整。本集重點在於說明巴色差會在華南客庄宣教的現象。   節目筆記︰ 2'55" 客家研究導論的作者羅香林、客家舊禮俗的作者張祖基,都是巴色差會的基督徒。 5'30" 三巴教會來華宣教,至終都和客家地區的宣教有關。 9'10" 因與教會的接觸,西方的新思想也因此進入客家地區,對國家社會新世代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意義。 12'40" 東江流域、梅江流域(出海口為韓江的潮州市),首先為巴色差會宣教地區。 19'00" 深圳的布吉、李朗,首先建立客語授課的神學院,並派學生到德國留學,今日新建的布吉教堂輝煌宏偉。 23'30" 龍川(老隆),為巴色差會的總部所在地。資料大多在瑞士的巴色城的全球巴色宣教資料中心。 28'00在梅縣有許多巴色差會建立的新式機構歷史現場,學校、醫院、福利機構等。 32'00" 五華樟村因內地第一個基督徒張福興,成為粵東北客屬第一間教會所在地。 39'00" 樟村附近的沅坑教會舊建築已不在,但當地人重建的憧憬。因傳教士的關係,當地成為中國足球的發源地。 43'00" 客家族群的發展過程中,加入巴色差會的角色,甚為重要。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3/15/visiting-professor-anh-yeoong-barthdifference-will-be-in-the-south-china-guest-house/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Episodes
以具體的資料,分析客家語言如何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向都市或其他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遷移、與其他族群通婚的過程中,面臨語言使用及傳承的困境。   節目筆記︰ 4’10”整體來看超過3分之1的客家民眾曾經有遷離其出生地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遷移的比例也增加。 4’30”重點區遷出時的年齡很重要,可以用來判斷其當時的語言能力,以及他在非重點區使用客語的潛力。 6’06”因為教育而遷移的比例甚高,15歲以下,因就學而遷移的有20%左右。婚姻、教育、工作常是客家人口移動的緣由。 9’30”人口遷移受其所處的社會條件影響很大,工作機會、醫療品質、教育素質常是基本的考慮。...
Published 11/22/24
節目筆記︰ 0'00" 客語流失的情形嚴重,可謂節節敗退,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學會客家話,客語的復興,客家沒有認輸。 4'00" 客委會成立之後,2002便開始調查臺灣客語使用情況之調查,2009年更將語言使用調查納入客家人口調查項目中。其結果發見客家民眾的客語能力隨著年齡的下降而趨弱,客語與客家文化的流失,在都會區以及非客家聚落鄉鎮最為快速。 10'30"...
Published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