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崇正總會與南洋客屬總會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設於香港的崇正總會,影響力橫跨全球,激勵諸多海外客家組織的加入客家陣營,如紐約、檀香山、舊金山、古巴、荷蘭、利物浦等地的客家社團更名為「崇正會」。 南洋客屬則帶領南洋各處總則帶來客籍地方會館改名「客家公會」。   節目筆記︰ 4'40" 海外華人會館之設立,檳城的(客家)嘉應會館為最早。 6'25" 客家大同會、旅港崇正工商總會之設立,都是關於當時客家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的回應。 12'07" 以客家族群資本為基礎的「族群經濟」概念開始發展。 14'20" 知識分子、傳教士、工商人士、社團組織在客家建構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6'30" 崇正總會以「崇正同人系譜」作為「客家漢人論」的佐證。 20'00" 世界各地客籍會館更名為「崇正會館」,香港崇正會的貢獻良多。 23'00" 南洋客屬總會成立的背景,以及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的貢獻。 40'00" 胡文虎和羅香林對南洋客家形成的影響,客家從地理認同轉換成族群認同。 45'35"香港的崇正總會、新加坡的南洋客屬總會、兩個組織對於「全球客家」網絡的形成,頗有貢獻。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3/29/visiting-professor-ann-yeohyun-tsung-chung-general-association-and-nanyang-visiting-general-associatio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Episodes
以具體的資料,分析客家語言如何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向都市或其他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遷移、與其他族群通婚的過程中,面臨語言使用及傳承的困境。   節目筆記︰ 4’10”整體來看超過3分之1的客家民眾曾經有遷離其出生地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遷移的比例也增加。 4’30”重點區遷出時的年齡很重要,可以用來判斷其當時的語言能力,以及他在非重點區使用客語的潛力。 6’06”因為教育而遷移的比例甚高,15歲以下,因就學而遷移的有20%左右。婚姻、教育、工作常是客家人口移動的緣由。 9’30”人口遷移受其所處的社會條件影響很大,工作機會、醫療品質、教育素質常是基本的考慮。...
Published 11/22/24
節目筆記︰ 0'00" 客語流失的情形嚴重,可謂節節敗退,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學會客家話,客語的復興,客家沒有認輸。 4'00" 客委會成立之後,2002便開始調查臺灣客語使用情況之調查,2009年更將語言使用調查納入客家人口調查項目中。其結果發見客家民眾的客語能力隨著年齡的下降而趨弱,客語與客家文化的流失,在都會區以及非客家聚落鄉鎮最為快速。 10'30"...
Published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