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客家與台灣移墾社會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清初(17世紀末)來自廣東東部的潮州、嘉應州與惠州的人群,起初春來冬返於廣東與臺灣之間;最終聚居在北部桃竹苗中與南部高屏六堆地區,並且成為臺灣客家人。 本集先說明聚居的過程。   節目筆記︰ 3’36” 臺灣屬福建省,廣東移民到臺灣等於是「隔省流寓」的外省人,無法取得業主(地主)身份,初期的廣東移民往往成了閩籍或原住民族地主的佃農。然而經由藉由改善水利及龐大的勞動力,取得有利的社會位置,於是建立了以宗族及地方公廟為主要社會體制的地方社會。 17’10” 客家島內分布及其解釋:清代臺灣客家在島內形成聚居現象,主要為南部六堆、中部豐原新社與東勢、以及北部的桃竹苗地區,大致上形成閩人靠海,而粵人居山的態勢。關於這種態勢的解釋有晚來說、械鬥說與原鄉說三種說法。 30’50” 19世紀山林產業開發與客家擴張:客家移民以「隘墾」的方式,進入內山,取得更多的土地。除了移民熟悉水田作物及藍靛或木材之類淺山作物外,林業、樟腦與茶業帶來了龐大的生產力,創造了十九世紀客家移民的擴張期。金廣福大隘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4/12/visiting-professor-anlie-yantang-hakka-and-taiwa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Episodes
以具體的資料,分析客家語言如何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向都市或其他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遷移、與其他族群通婚的過程中,面臨語言使用及傳承的困境。   節目筆記︰ 4’10”整體來看超過3分之1的客家民眾曾經有遷離其出生地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遷移的比例也增加。 4’30”重點區遷出時的年齡很重要,可以用來判斷其當時的語言能力,以及他在非重點區使用客語的潛力。 6’06”因為教育而遷移的比例甚高,15歲以下,因就學而遷移的有20%左右。婚姻、教育、工作常是客家人口移動的緣由。 9’30”人口遷移受其所處的社會條件影響很大,工作機會、醫療品質、教育素質常是基本的考慮。...
Published 11/22/24
節目筆記︰ 0'00" 客語流失的情形嚴重,可謂節節敗退,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學會客家話,客語的復興,客家沒有認輸。 4'00" 客委會成立之後,2002便開始調查臺灣客語使用情況之調查,2009年更將語言使用調查納入客家人口調查項目中。其結果發見客家民眾的客語能力隨著年齡的下降而趨弱,客語與客家文化的流失,在都會區以及非客家聚落鄉鎮最為快速。 10'30"...
Published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