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中原客家記憶的學習、壓縮與遺失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族群認同預設了族群意識,族群意識又預設了許多相關的記憶。 本文把中原客家記憶的學習與遺失,作為台灣客家族群記憶的形成的一個過程。 台灣客人經學習而具中原客家意識,後因失憶,而在台灣本土化過程中,提供了台灣客家意識形成的空間。   節目筆記︰ 05’15” 族群記憶的來源,可能是後天學習,也可能是直接體驗,台灣客家族群意識中尤為明顯。 08’20” 台灣客人,從粵人、義民、客人、中原客家、台灣客家的轉變,可說是關於客家記憶的轉變。 13’00” 台灣客人學習中原客家意識:書、期刊、文獻、會議、社團結社、集會儀式、傳說與故事都曾發生作用。 33’00” 借用陳其南教授「土著化」理論,可進一步理解台灣客家意識誕生的基礎。 35’00” 台灣現代化進程中,通過都市化、工業化過程,客家人的中原漢人記憶逐漸被壓縮、遺忘。 徐正光教授形容「客家人成了隱形人」,鍾肇政先生則說「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 46’00” 失憶留下新客家意識的形成的空間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5/10/visiting-professor-anlie-learning-compression-and-loss-of-hakka-memory/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Episodes
以具體的資料,分析客家語言如何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向都市或其他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遷移、與其他族群通婚的過程中,面臨語言使用及傳承的困境。   節目筆記︰ 4’10”整體來看超過3分之1的客家民眾曾經有遷離其出生地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遷移的比例也增加。 4’30”重點區遷出時的年齡很重要,可以用來判斷其當時的語言能力,以及他在非重點區使用客語的潛力。 6’06”因為教育而遷移的比例甚高,15歲以下,因就學而遷移的有20%左右。婚姻、教育、工作常是客家人口移動的緣由。 9’30”人口遷移受其所處的社會條件影響很大,工作機會、醫療品質、教育素質常是基本的考慮。...
Published 11/22/24
節目筆記︰ 0'00" 客語流失的情形嚴重,可謂節節敗退,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學會客家話,客語的復興,客家沒有認輸。 4'00" 客委會成立之後,2002便開始調查臺灣客語使用情況之調查,2009年更將語言使用調查納入客家人口調查項目中。其結果發見客家民眾的客語能力隨著年齡的下降而趨弱,客語與客家文化的流失,在都會區以及非客家聚落鄉鎮最為快速。 10'30"...
Published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