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1|還我母語大遊行及其影響
Listen now
Description
1988還我母語大遊行被認為是臺灣客家運動的開始,要求廢除《廣播電視法》第二十條。 客家運動不僅成功地達成目標,更促使後來中央政府設置客委會,客家事務成為國家公共事務。 不過一旦涉及政治,不同立場的客家人士也使得客家主體性與代表性有所爭議。   節目筆記︰ 0’00” 還我母語大遊行是臺灣客家社會運動的開始 3’30” 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大遊行以廣電法第20條修法為訴求。 12’15” 還我母語大遊行由客家風雲雜誌號召而發起,媒體人、知識份子及各地鄉親響應,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於中正紀念堂結束,約五六千人參與。 17’45” 還我母語大遊行以社會運動意促成政府體制之調整,也使得客家事務成為公共事務,促使客家人士更積極參與政治,而一系列的客家公共事務也就此展開。 32’00” 由於涉及政治,不同立場的客家人士也使得客家主體性與代表性成為有所爭議的問題。 46’15” 客家主體性之維護是客家運動第三波之關鍵。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8/02/visiting-professor-angelis-anlie-also-my-mother-language-the-great-parade-and-its-impact/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Episodes
以具體的資料,分析客家語言如何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向都市或其他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遷移、與其他族群通婚的過程中,面臨語言使用及傳承的困境。   節目筆記︰ 4’10”整體來看超過3分之1的客家民眾曾經有遷離其出生地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遷移的比例也增加。 4’30”重點區遷出時的年齡很重要,可以用來判斷其當時的語言能力,以及他在非重點區使用客語的潛力。 6’06”因為教育而遷移的比例甚高,15歲以下,因就學而遷移的有20%左右。婚姻、教育、工作常是客家人口移動的緣由。 9’30”人口遷移受其所處的社會條件影響很大,工作機會、醫療品質、教育素質常是基本的考慮。...
Published 11/22/24
節目筆記︰ 0'00" 客語流失的情形嚴重,可謂節節敗退,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學會客家話,客語的復興,客家沒有認輸。 4'00" 客委會成立之後,2002便開始調查臺灣客語使用情況之調查,2009年更將語言使用調查納入客家人口調查項目中。其結果發見客家民眾的客語能力隨著年齡的下降而趨弱,客語與客家文化的流失,在都會區以及非客家聚落鄉鎮最為快速。 10'30"...
Published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