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山月記》一作取材於唐朝傳奇小說《人虎傳》,中島敦借用了《人虎傳》的故事框架,又再加上自身的內省反思,將故事附加了內涵與深度重新脫胎換骨。故事內容如下:唐朝時隴西的李徴過往是鄉里的秀才。但是自恃甚高,不能滿足於官僚的身份。於是辭官希望能夠以詩人之名揚名於詩壇但卻不得志,詩名不易成名,最後迫於妻小生活只好放棄夢想又赴當朝當名卑下的官員,最後因不堪屈辱的官僚生活,某日出差至地方之際,深夜突然發狂奔出後消失於山林之間。
隔年他少數的好友之中一位已升上高官的袁傪剛好至地方出差,為了趕行程雖聽聞此處有猛虎出没仍執意前行,依靠著微明的月色一行人出處前行,途中經過一草叢時與已經變身成虎的李徵再會。李徵將自身的身影隱藏在茂密的草叢之中,在微弱的月光下訴說著變成猛虎的經過。
「去年,被某個聲音吸引,在不知不覺當中奔走在山林之中,察覺到時自己已經變成老虎了。有時也會恢復到擁有人的意識,但逐漸的變成猛虎吃人襲獸的時候反而較長。我有一事相求,可否為我抄寫自己現在仍然記得的數十篇詩篇下來。」
袁傪答應後命令部下借著月色抄寫詩文。朗讀完後,李徵又道自己為何會變成老虎,他思考著原因後發現或許是源至他那膽怯的自尊心與自大的羞恥心。夜色漸明之際不得不道別之時,李徵將自己拋下的妻小託請袁傪代為照顧,並警告袁傪千萬不要再赴此地,因變成老虎的他或許下次不會再擁有人的意識而不幸誤食了好友。天光微開月色暗隱之下一頭猛虎現身對月咆嘯後又再度消失身影。
《理想國》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390 年所寫成的作品。它以蘇格拉底為主角,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共分10 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書中主要是在探討政治科學,對後來的學者有鉅大的影響,成為政治學領域的基本經典。本篇對話錄關心到底什麼是「世事的道理」,並且探討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倫理學、正義及知識。上述領域都是從研究正義之性質的角度作思考——這就是對話的中心問題:什麼是正義?
...
Published 07/13/17
一千四百多年前頒降的古蘭經裡已有許多描述,直到現代醫學、科技得到長足的進步,才得到證實。例如對人類胚胎的發育、地質學對山的知識、宇宙的起源、螞蟻如何溝通等,這些在近代醫學、科學等方面的研究與新發現,印證了古蘭經文的描述。科學家們相信,一千多年前不可能有人具有這些知識,不可能說得出這些話,因此他們承認古蘭必是造物主的話。
這樣一部奇妙的經典,頒降當時的社會背景如何?如何頒降、記錄、保存?怎樣保證正確、而且世代傳遞?然後簡述古蘭經內容與目標,並建議讀古蘭的心態,最後分享幾張古本與今本的古蘭經圖片。
Published 07/13/17
“小小的一隻小鳥,臨死尚且還要叫一聲,何況志向文學的人們?"
這是吳濁流先生所寫下,最能代表其文學性格的一句名言。
他的著作發人深省,終其一生都在為臺灣文學奉獻心力,非常能夠把握住社會變遷的過程。
...
Published 07/13/17